

![]()
封面摄影:时晓凡
十年,是一个完整的时光切片,一段凝固的艺术史。艺术家既是艺术天地里的主角,也是时代交响中不可或缺的音符。潮起潮落间,新的山峰形成,新的边界打开。迪奥“DIOR LADY ART”始终与中国当代艺术同行,见证艺术多元发展的硕果。
![]()
![]()
让人着迷的是时间,还有变化中的人在时间中完成的创作。十年可以改变很多人很多事,DIOR LADY ART这个艺术项目在2015-2025年的这个时间窗口中,成为了这一段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独特镜像。
当我们重访这些艺术家,邀请他/她们重新回忆时间分叉的地方。这只LADY DIOR手袋,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史与时代的波动,一同缝进了皮革和缀珠之中。
我们问艺术家:“回望过去十年,自己身上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受到DIOR邀请创作的那一年,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生活中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现在的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他/她们的回答无比真诚,是时间与时代共同塑造了这些心灵:这十年,艺术家的目光从向外转为向内,从喧嚣走向凝视。他/她们不再追逐速度,而是重新讨论“如何存在”。
他/她们在颜料、光、工艺与科技之间重新定义“时间”——既是历史的时间,也是意识的时间。
若把过去十年看作一条不断分叉的小径,DIOR LADY ART艺术项目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当代艺术文献:这份文献没有编织统一的图案,而是通向无数的未来。
让我们试图辨认这些时间分叉的小径。
![]()
![]()
眩晕与超越
201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在高速扩张,和全球市场以及艺术生态的接轨让艺术家们有了兴奋和眩晕,王光乐回忆2019年是“上一个世代最后的辉煌”。他在纽约佩斯新造的切尔西大楼中举办展览,与DIOR的合作在同一年举办。之后的5年世界深刻转型,王光乐和他在创作的一幅水磨石,一同历经了一场深刻的“心理沉浮测试”。他说:“我变得无比沉着,因为它的结束超越了藏家的视角、我的习惯和现实的利益关系,它以它艺术的命运的完成而成立,我的幸福时刻正是忘我。”
在时间分叉的地方,每个人重新确认自己的道路和心灵。
洪浩从扫描现实的外部物象,走入内在图像的生成;李姝睿从都市霓虹的炫光,转向对意识流动的追随;张洹从身体的暴烈表达转为灵性的追求。黄宇兴在层层叠色中让时间成为画面的结构。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次精神的超越——从表现世界到照见自我,从追逐时间到整理时间。在这种转向中,我们看到一种更深的文化觉悟:他/她们重新发明“ 精神经验”,当世界缩小时,他/她们让自己的心量变得更为辽阔。
得与失
2020-2025年,是科技迅猛渗透进入每个领域的时代,当代艺术并不例外。在DIORLADY ART艺术项目中,艺术家们纳入了对科技和生存现状的思考,他/她们重估得与失。
王郁洋用算法、硅胶与刺绣构造出人与物的共生秩序,手袋上是他创造的“月相”。徐震用讽刺和幽默让AI显得可笑,让必然性失去重力。十年中,他们有各种得到和失去,变得更成熟,也更坚定。对艺术,徐震坚持追求未知:“一个有趣的艺术家,就是不断有新的做法、新的动力、新的结果产生,不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解释或合理性。” 他说:“我们要去看那些逻辑跟我们不一样、你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去思考“何为人”,去保存属于心灵的偶然。黄宇兴在河流与气泡中构建了属于东方的意象,他说:“河流就像是人类的历史,宏大而不停地向前流淌,绚烂的气泡则往往让人联想到一种瞬间被湮没的感觉,它出现又消亡,在时间长河中的存在相对短暂。历史长河不停地向前流动,人或者其他生物生命短暂,倏尔灰飞烟灭,太多东西充满变数,这一切都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十年中,李姝睿成为了繁忙的母亲,梁远苇谈到了流产的悲伤,以及这份失去让她对生命的深刻体会。是的,科技在改变生活,但改变艺术家生命的是时间和选择。她们都在用行动在时间中成为自己。
行动意味着重新获得尺度,重新获得语言。在艺术家的叙述中,个人经验取代了宏大叙事。李姝睿谈母亲的身份,鞠婷谈睡眠的稀缺,这些细小的片段,构成了更复杂真实的现实。鞠婷说:“所以我经常反思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艺术的存在是要推开我们的认知边界,让我们对生活、人性和世界有更深刻、 更复杂的理解。艺术不提供答案,也不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引领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触碰那些语言难以企及的存在之谜。”女性艺术家的语言不仅关乎女性,而是一种更普遍的人类意识——关于脆弱、时间与持续给予的能力。
![]()
从DIOR LADY ART的十年看中国当代艺术的镜像,可以看见一条真实的轨迹,一种精神性的回归。它不是宗教的复兴,而是一种自我修复和自我安顿的需要。张洹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静默与停顿,却让创作回到最本质的状态”。他在佛学的语汇中寻找关于“希望”的表达,在颜料与香灰之间,在算法与祈祷之间,追求“形而上”和安宁。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挫折和无常是生命经验中的养料。洪浩的工作室被迫搬迁,也曾在金融投资中因轻信而血本无归,他说“无常的现实就是世界的真相,其实是时代造就了想象”;梁远苇在十年的行走中不断在古壁画中激发自己的艺术语言,她说这是一种“主动地建构、深度地丰富自己”;王光乐从开车改为步行,这是一种从速度中的撤离,在时间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他说得没错:艺术家是“时代的感官”。这十年,艺术家的思考从“如何被看见”,转向“如何重新看见世界”。艺术仍然重要——它让人重新拥有一种更慢、更深、更真的看见。
从焦虑到清醒、从激烈到从容,是这群艺术家真实的十年。DIOR LADY ART项目见证了一代艺术家的心量在分叉的时间中的变化——“艺术与生活是言与行的关系,都不是理论问题,都是实践性的,它们只有用行动来回答所遭遇的问题。”
真正的艺术总是通向那些尚未被定义的未来。艺术家在时间分叉处勇敢走向未知,在未知中反复摸索和超越,这一切都锻造着艺术家的心灵和手艺。他/她们忠于自己,于是时间忠于他/她们。时间的分叉,就是时间的答案。
学术策划/撰文:沈奇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卅年传奇为经,十载艺术为纬,一场永不落幕的灵感引力。真正的经典从不畏惧被解构,而是在艺术的滋养中不断重生。“DIOR LADY ART”艺术家合作项目十周年之际,同名回顾图录《DIOR LADY ART》为这场当代艺术之旅落下一枚隽永的注脚—— 不仅致敬经典LADY DIOR手袋,更将九十九位艺术家的创意旅程凝结于纸页之间,成就一场跨越时空的“纸上展览”。正如克里斯汀•迪奥先生(Christian Dior)所坚信的——时尚是各种艺术形式交汇的舞台,而这本书,正是那舞台上一幕永不落幕的史诗。
![]()
监制、总策划:曹婕
项目总监:余正文
项目统筹:胡雨萌
采访、撰文:yfei、fx、Bedelia、果枝
新媒体编辑:子秋
新媒体设计:LAN
摄影:时晓凡
统筹、造型:Tweety Zhou
美术:Shawn Ma @FISHCAT STUDIO
制片:Mo @More2 Project
妆发:Yuri
模特:蒋蕙 @MO:STAR、陈義恒 @PAraS火石文化
制片助理:NaNa @More2 Project
造型助理:Piggy、Novak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