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参与诸葛亮弹劾李严的6大猛将,蜀中无大将,是假的,只是在内斗。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督办粮草不力,导致此次北伐失败无功而返,二人在蜀汉成都朝堂上展开了厮杀。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诸葛亮直接拉拢了非常多的大臣,一起联名弹劾托孤副手李严,弹劾的公文叫做《公文上尚书》。
![]()
古代的弹劾公文也是有讲究的,官职爵位肯定是有等次划分的,靠前的都是官职高的。《公文上尚书》的前10人分别是:刘琰、魏延、袁綝、吴懿、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行护军、征南将军姜维排在第14位,这就变相说明了有一些重臣大将没参与其中,没有被诸葛亮拉拢参与内斗,亦或者说这些大将保持中立,至少有以下6大猛将。
1、王平
公元231年,王平是丞相参军、讨寇将军、封亭侯。这军衔官职,如果参与了诸葛亮弹劾李严的话,必然在《公文上尚书》写明了,说明了王平没参与,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县人,大概率保持中立了,王平也不想站队诸葛亮排挤李严。
2、马忠
公元231年,马忠也是丞相参军了,辅助长史蒋琬处理留守诸葛亮相府的事务,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按照这职位来说,马忠如果参与了弹劾李严,大概率也会写在《公文上尚书》上。马忠也是益州巴西郡阆中县人,估计也保持中立,和王平一样。
![]()
3、张翼
公元231年,张翼的晋升道路是这样的,徙涪陵县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后来是庲降都督,兼绥南中郎将。相当于一方南中刺史了,张翼这级别要是参与弹劾李严了,必然也在《公文上尚书》上,估计张翼是益州犍为郡人,也中立了。
4、张嶷
公元231年,张嶷还是一个牙门将,是隶属于马忠麾下的一个部将,张嶷其实要排进去估计排在弹劾奏章的末尾。但马忠中立,张嶷必然也中立,张嶷是益州巴西郡人,也是益州本地人。《三国志》记载:张嶷拜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
5、句扶
《华阳国志》记载了: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句扶也是益州巴西郡宕渠县人,和王平是老乡。《三国志》记载:初,王平同郡汉昌句扶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估计公元231年当时,句扶也没参与弹劾李严,和王平都保持中立。
![]()
6、廖化
廖化保持中立,其实是有点意外的。按理说,廖化属于荆州人,不属于益州人,应该是会站队在诸葛亮这边的,但廖化没参与弹劾李严,估计明哲保身了。公元231年,当时廖化早就是丞相参军了,要是参与一定在《公文上尚书》上。
综上,单就为了北伐团结一致上,诸葛亮和李严的内斗,无疑是蜀汉后期的一大败笔。而在《公文上尚书》上的大将和没参与弹劾李严的大将,都是蜀中的大将,蜀中并非无大将,其实背后也在内斗。哪怕不说内斗,至少众将之间相互必然是有矛盾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