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市长穆里尔·鲍泽现在可以说是处在风口浪尖。
2024年底,鲍泽率团前往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本是合情合理的公务行程,偏偏在中途加了一站卡塔尔多哈。更巧的是,这一段行程里多了6.1万美元的账目,没有写明用途。
![]()
美国市长会议只承担了部分开销,剩下的巨款来源扑朔迷离。司法部盯上这笔账,直接启动调查。卡塔尔这个名字一浮出水面,立马让整件事从“经费疑云”升级成了“涉外腐败”。
![]()
在美国政坛,拿外国政府的钱,那是动了法律的奶酪。
这直击美国政治里最敏感的神经,外国势力是否在通过地方官员“搞关系”?
鲍泽这下可有得头疼了。
多哈之行
鲍泽团队起初说这是一次公务行程,由美国市长会议出资,奔着“气候议题”去的迪拜。但回来的时候到多哈这段绕道行程,既没有提前公示,也没在行程报告中写明。
而且这一站还吃住高档、接待规格也不低,账单上赫然多出6.1万美元。
![]()
美国市长会议明确表示,他们只负责了迪拜段的支出。那这笔“天降之财”的来源没人愿意说。司法部调查人员盯住了这笔钱的可能流向,怀疑这背后可能藏着卡塔尔方面的“软性游说”。
![]()
从华盛顿出发直飞迪拜最顺,硬是绕了个弯飞去卡塔尔,这种不合常理的行程安排,显然不是“顺路”。
过去几年,美国不少地方官员也因“未申报外资旅行”栽了跟头。比如旧金山前市议员因接受中国企业的“商务考察招待”而被查,纽约州某议员也因以色列资助的私人行程遭调查。
这类事本来没有大事,但是,凡涉及外国出资,哪怕只是机票酒店,都是红线。
![]()
鲍泽的多哈之行,正是踩在了这根红线上。问题不是她去了哪里,而是她为什么要去、谁掏的钱、回国后换来了什么。
在美国,官员出国不是不能花别人的钱,但必须把“谁请客、为什么请、请了多少”讲清楚、报明白。否则,不管你是不是故意,都涉嫌违反《政府道德法》和《竞选资金法》。
![]()
这两部法律就是防止外国政府和利益集团通过“请吃饭、送机票”的方式影响美国政务。哪怕你只是接受了一顿饭,都得申报。更别说是价值6万美元的豪华差旅。
这一点,在新泽西州参议员梅嫩德斯的案件上已经有过清晰的示范。他因为收受埃及和卡塔尔的多项好处,包括豪车、金条和“太太的旅行招待”,被控几十项重罪。最终不仅政治生涯断送,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
司法部这几年在涉外腐败问题上是越来越硬了。鲍泽这次虽然只是地方官,但她的身份特殊,作为华盛顿特区的市长,其行政级别和影响力堪比州长。
司法部的介入,也说明联邦层面对地方高官的监管标准已经在逐步统一,不再有“地盘小、事就轻”的空间。
但调查的时机,也难免让人多想。鲍泽与特朗普之间曾因“国民警卫队调动”公开交锋,加上她在民主党内的活跃程度,不免让这场调查染上一点政治的味道。虽然司法部强调“依法办事”,但在大选年,任何涉及高官的案件,都难以完全摆脱政治解读。
![]()
从法理上看,鲍泽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有没有违规”,而是“是否涉嫌接受外国利益交换”。这可不是“补个报销单”就能糊弄过去的事。
“明星市长”前途未卜
穆里尔·鲍泽在美国政坛,一直是个标志性人物。作为华盛顿特区首位本地出生的女性市长,她的政治履历颇受关注。任内,她主打经济适用房、治安改革和公共交通建设,一度被认为是民主党未来的“潜力股”。
但她也从不缺争议。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最高潮时,她直接在白宫外墙刷上巨幅标语,公开向特朗普叫板。后来在国民警卫队调动问题上,她也曾拒绝配合联邦命令,让人看到了她“斗到底”的政治风格。
![]()
这次被查,市议会出奇地安静。市民的反应也比较分裂,有人觉得她是被“政治报复”,有人则认为她“自作孽,不可活”。
在这个节骨眼上,鲍泽的政治生涯走向突然变得扑朔迷离。她原本被视为民主党在地方层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未来有机会更进一步。但如今,6.1万美元的旅行账单可能就成了她政治路上的“滑铁卢”。
![]()
而这次事件,也暴露出“首都市长”的尴尬身份。她既要处理本地基础设施、治安、住房问题,又要面对来自白宫、国会甚至外国政府的复杂关注。她的每一步都比普通市长更敏感、更容易被放大。
媒体呼吁司法部“尽快给出调查结论”,担心这种拖延会进一步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首都,市长出事,不只是地方丢脸,更可能被外界视为国家形象的折损。
难题不止在鲍泽
6.1万美元,本来对他们来说不多,但是现在这笔钱可能是一场“利益输送”的冰山一角。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地方政府也可能成为外交博弈的对象。你去的每一趟“公务考察”,都可能被外国势力视为“潜在投资”;你吃的每一顿饭、住的每一晚酒店,都可能成为“交换条件”。
![]()
卡塔尔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活跃频频,通过世界杯、航空投资、媒体合作等手段,持续输出“软实力”。这种策略并不违法,但当它开始影响到美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倾向时,就触碰了敏感神经。
美国的法律机制,是为了防止“外来资本”通过隐蔽渠道进入政治生态。但现实中,这种灰色地带越来越多。鲍泽案只是其中之一,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类似案例浮出水面。
![]()
这起案件尚未结案,但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公众信任被动摇,政治博弈加剧,外交行为受到质疑。它不只是对鲍泽个人操守的审判,也是一次全社会对“涉外交往规则”的重新审视。
华盛顿市长鲍泽这次摊上的是一场关于政治操守、法律底线与国际影响的多重考验。
这笔6.1万美元的账,最终可能会决定一位政治明星的命运。
参考信息:华盛顿市长因“双标”被起诉:黑命贵示威可以,教堂集会不行原创2020-09-25 15:06·观察者网 美国首位公开“造反”的市长出现!只用一招,就打到了特朗普的“七寸” 原创2020-06-09 20:08·环球人物杂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