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国家院校教学研究成果(重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策略与路径创新研修班”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开讲。
此次研修班为期三天,汇聚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以专题授课的形式,为教育工作者搭建教学成果培育交流平台,助力提升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与成果转化能力。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衡量区域教育质量与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精准把握成果培育逻辑、突破成果提炼与转化瓶颈,是当前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核心课题。基于此,本次研修班精心设计课程体系,邀请多位在教学成果培育、教育科研领域兼具深厚理论积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主讲,内容涵盖成果提炼、选题凝炼、期刊发表、孵化培育等全流程关键环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郭晓娜率先开讲,以《教学成果提炼的逻辑与实操》为主题,从成果提炼的核心逻辑出发,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实操方法,为学员构建起成果提炼的系统认知框架。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市政府督学张广义聚焦《教学成果“纸载化”路径: 从选题凝炼到核心期刊发表》,针对成果从选题凝炼到核心期刊发表的全流程提供精准指导,破解教学成果“转化难、发表难”的痛点问题。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但汉国结合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获得学校(江北中学)的实践经验,主讲《基于标准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孵化与培育》,为学员揭示优质教学成果的孵化密码。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研所副所长、博士吴乐乐以《教育科研实践路向探析》为题,结合其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考命题评估专家组成员等任职经历,从科研实践视角为学员指明方向。
作为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特等奖获得学校代表,巴蜀小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马宏以《教育是做的哲学》为主题,分享了该校在教学成果培育过程中的理念与实践,强调“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科研导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后导师杨润勇从科研思维视角切入,主讲《科研思维视域下教学成果培育与凝炼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引导学员以科学思维赋能教学成果培育,为整个研修班课程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与提升。
据悉,本次研修班采用“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的模式,既有前沿理论引领,又有实践经验借鉴,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对教学成果奖的认识深度与培育能力。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基础教育地气,为今后系统化、科学化地培育和申报高层次教学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袁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