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会掉馅饼”,这话用在特朗普的最新承诺上再贴切不过。随着美国大选氛围越来越浓,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抛出重磅福利:要把关税收入变成 “关税红利”,给每个美国人发至少 2000 美元,还特意注明 “高收入人群除外”。背后的背景是,美国刚结束的财年关税收入达 1950 亿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特朗普团队更是乐观预估未来关税收入能超 5000 亿美元。可另一边,美国最高法院刚就其关税政策的合法性开庭辩论,多数法官质疑总统是否有权绕过国会大规模征税,民调还显示 55% 的民众认为关税让家庭财务雪上加霜。这场看似普惠的 “现金红包”,真能落到普通美国人手里吗?
![]()
先说说这 2000 美元的 “画饼” 有多悬,简直是 “纸上谈兵”。特朗普嘴炮打得响亮,但连财政部长贝森特都没说清具体怎么发 —— 是直接打银行卡,还是折成减税额度?更离谱的是资金缺口:美国约 3.3 亿人口,每人 2000 美元总共要 6600 亿美元,可去年关税收入才 1950 亿,就算未来涨到 5000 亿也差着 1600 亿,这窟窿难道要靠削减民生开支填?纽约单亲妈妈萨拉的吐槽戳中要害:“去年食品杂货花了 8000 美元,今年涨到 11000 美元,就算真发 2000,还不够补涨价的缺口。”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贝森特透露红利可能是 “小费免税、加班费免税”,这哪是全民红包,分明是针对性减税,跟特朗普承诺的 “每人至少 2000” 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看看普通美国人的真实日子,早被关税折腾得够惨。民调显示七成受访者说食品支出涨了,六成吐槽水电费变贵,四成人觉得医疗、房租都在涨价。休斯顿小餐馆老板迈克算了笔账:进口食材关税涨了 25%,一箱番茄从 30 美元涨到 38 美元,他要么涨价得罪顾客,要么自己扛着压缩利润。“我雇了 5 个员工,每月工资支出多了 2000 美元,特朗普的红利要是真能到我手里还好,可现在连影子都没见,食材先涨了价,这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 更有意思的是党派分歧,96% 的民主党人不认可关税政策,就连 29% 的共和党人也觉得不对劲,可见这 “红利” 在民众眼里根本不靠谱。
最关键的是,这份红利还踩着法律和政治的 “雷区”。最高法院正在审查特朗普关税的合法性,法官们质疑他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税是否越权,毕竟征税权本该属于国会。要是官司输了,不仅关税政策可能被推翻,政府还得给企业退税,所谓的 “红利资金” 直接就没了来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更是直言不讳:特朗普把关税当成 “政治威胁工具”,今天发推文加税,明天又威胁盟友,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让市场没了信心。就像用沙子堆城堡,看着热闹,一阵风就可能塌了,这红利说不定就是竞选前的 “一次性噱头”。
说到底,特朗普的 “关税红利” 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竞选表演,而非真心实意的民生福利。他抓住了普通民众对收入增长的渴望,用真金白银的承诺吸引眼球,却刻意回避了关税推高物价、资金缺口巨大、法律风险缠身这些核心问题。民生从来不是竞选造势的道具,而是柴米油盐的实际获得感 —— 对萨拉来说,稳定的食品价格比不确定的 2000 美元更重要;对迈克来说,降低食材关税比画饼式红利更实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正的民生改善,靠的是稳定的政策、合理的税收和可持续的福利,而不是选举前拍胸脯的空头支票。特朗普的关税红利就像超市的 “满减陷阱”,看着优惠力度大,实际要先承受涨价的成本,最后未必能占到便宜。
如今最高法院的判决还没下来,特朗普的红利承诺仍在发酵。你觉得这 2000 美元最终能兑现吗?关税政策到底是帮了美国人还是坑了美国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聊聊这场热闹背后的民生真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