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宾 阳 通讯员 严艺莲
![]()
中越边境的天琴壮寨一角 宾 阳 摄
晨曦初露,巍峨的友谊关城楼在霞光中渐渐苏醒。游客纷纷驻足,仰望陈毅元帅手书的“友谊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感受这座千年雄关的沧桑与厚重。关楼另一侧,出入境大厅内早已人头攒动。办理“一日游两国”手续的游客排起长队,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广西边关正以开放、自信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以前总觉得边境遥远而神秘,现在不仅能走国门、看界碑,还能一脚踏两国,体验太独特了!”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刚从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返回的广东游客梁琪琪兴奋地说。她所体验的是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距离友谊关约2个小时车程。自2024年正式运营以来,这里已成为边境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游客采取“预约组团、团进团出”方式,持有效证件即可便捷跨境,一次性游览中越两国的德天瀑布与板约瀑布,实现“一步跨两国、一瀑观双境”。
“我们首创‘一票游两国’,从根本上简化了跨境流程。政策也在持续优化,每日跨境人数上限提升至1000人,越方游览时间延长至6小时,做到了‘当天预约,当天出行’。”中旅广西德天公司跨境游管理部总监龙胜旺介绍,一系列举措让跨境旅游体验越来越顺畅,“一票游两国”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跨境旅游的蓬勃发展,考验着口岸的通关效率。友谊关海关旅检一科科长王一说:“海关运用智能闸机、CT机等科技手段,在确保监管有效的同时,全力保障旅客快速通关。尤其在旅游旺季,我们会提前掌握旅游团信息,制订应急预案,提升旅客的通关体验。”
这股东风也激活了凭祥市浦寨—新清核心区的夜间经济。自2025年8月启幕以来,浦寨风情街如一条璀璨珠链点缀在边境线上,已吸引超12万人次游客。边民大舞台的歌声、民俗表演的韵味与灯光秀的绚烂,共同交织出一幅边贸活力与文旅风雅交融的锦绣图景。
左江沿岸,中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静静矗立。那赭红色的蛙形人像、环首刀与铜鼓图案,历经两千余年江风吹拂,一直诉说着骆越先民的古老传说。“保护是第一位的。”崇左市花山岩画科教中心负责人黄燕说,专项保护条例的颁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日复一日的实地巡查,共同织就一张无形的守护网。而在不远处的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里,这些古老图腾正借助裸眼三维空间、互动投影等技术“活”起来——游客可以“亲手”绘制花山岩画,感受古老文明的脉动。
来自“中国天琴艺术之乡”龙州县的天琴清音,为这片土地铺就深厚的文化底色。寨子深处,非遗工坊的主人将天琴的古老纹路雕刻于日常物件上。冰箱贴、丝巾、书签等都成了流淌着壮乡旋律的文化载体。在这里,天琴不只是乐器,更是一种可带走的文化。这些凝聚着匠心的文创产品,正随着游客的脚步走向全国各地。
边关旅游的兴旺,不仅带来了远方的客潮,更在青山绿水间为世代居住于此的边民打开了致富新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地处十万大山、素有“中国氧都”之称的上思县,通过打造布透温泉、百鸟乐园等森林康养景区,2024年吸引游客超33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31亿元,同比增长近10%。这条绿色发展之路,让“呼吸”有了价值,让“看见”产生效益,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在此达成共识。
花山岩画景区对周边乡村的带动效益显著。“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外国游客,大家对壮家风情都很感兴趣。”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岜耀屯村民闭青桥说。该村是花山岩画旅游辐射区之一,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麻竹笋、红糖等土特产成了紧俏商品。“村里还开办了古法制糖体验作坊,家里的部分甘蔗用来制作红糖、酿制糖波酒,年收入近7万元,比直接卖给糖厂翻了一倍多。”
靖西的古龙山通灵大峡谷主动拆除“无形墙”,邀请周边村民走进来,让百香果的酸甜、黄皮果蔗的清润,从田间地头直接呈递给天南地北的游客。一杯就地取材的特色饮品,不仅是解渴的商品,更是一封来自壮乡的“风味邀请函”。它让农特产品跃出传统市集,搭乘游客的行囊,将风物之甜、文化之美送往更远的地方。
天琴壮寨的咖啡馆里,返乡大学生小邓正为客人冲泡特色咖啡。“能在家乡把爱好变成事业,陪伴父母,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天琴文化,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的事。”她微笑着说。这家小小的咖啡馆,已成为连接游人与壮乡文化的驿站,也见证着边关旅游为年轻人创造的无限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