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掠影 & 研究背景】
冰灾威胁航空、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现有光/电热除冰技术在磨损后失效难题长期无解。针对超疏水表面Cassie态在低温下易转为Wenzel态的根本局限,华中科技大学周涛团队通过激光活化-化学镀-电镀三步法,在聚合物基底上构建出具有三重热转换能力的超疏水石墨烯@NiO/Ni表面。该表面呈现162.9°±2.3°超高接触角,实现1377秒结冰延迟(-15℃),三重除冰性能全面领先:光热除冰150.0±11.5秒、电热除冰141.3±11.7秒、磁热除冰41.0±4.0秒。关键突破在于:表面磨损后虽导致光/电热性能衰减,但底层镍磁性层未损伤且疏水性适度降低,反使磁热除冰效率提升15%,成功实现全生命周期除冰闭环。
【创新点 & 图文摘要】
创新点:
- 首创激光诱导梯度镀层技术
355nm紫外激光活化聚合物基底,通过化学镀铜→电镀镍→电沉积石墨烯@NiO的阶梯工艺实现微纳分级结构精准构筑
- 三模态热转换协同机制
石墨烯宽带吸光(200-2500nm吸收率>90%)+NiO半导体电热+镍层涡流磁热,突破传统单模式限域
- 磨损自适应磁热增强
砂纸磨损40周期后,磁热除冰时间从41秒缩短至35秒(热传递效率提升20%),解决表面损伤引发性能衰减痛点
- 机械鲁棒性创新设计
凸起结构充当"微装甲"(54.5μm粗糙度),经50次胶带剥离/25分钟砂流冲击仍维持144.8°接触角
- 全场景应用验证
在屋顶曲面/输电线/多材质基底(铜铝玻陶等)实现稳定除冰,大面积样品(27cm×18cm)通过23天户外测试
![]()
图1:a) 石墨烯@NiO/Ni表面制备及全生命周期除冰策略示意;b) 石墨烯@NiO/Ni层状结构;c) 制备流程;d) 石墨烯@NiO电化学共沉积机理 ![]()
图2:a-c) 各镀层阶段SEM图像;d-e) 断面结构;f-h) TEM元素分布与石墨烯层分辨率;i) 3D形貌;j-k) 拉曼谱图;l-n) XPS谱 ![]()
图3:a) 表面润湿性;b) 疏水动态特性;c) 粗糙度对比;d-e) 延迟结冰性能;f-g) 热传递模型;h) 冰粘附强度;i-k) 机械测试;l) 耐候性 ![]()
图4:a-b) 光/电热机理;c) 光谱吸收;d-i) 温升曲线/循环稳定性;j-n) 除冰性能 ![]()
图5:a-b) 磁热机理;c) 磁滞回线;d-i) 磁热性能/距离响应;j) 磁热除冰过程;k) 综合性能雷达图 ![]()
图6:a) 磨损对除冰时间影响;b-e) 热传递模型;f) 全生命周期策略;g-l) 多基底应用展示
【总结 & 原文链接】
本研究通过创新性的激光活化梯度镀层技术,成功将光热、电热、磁热三重功能集成于单一聚合物表面。首次揭示磨损后磁热性能反升机制(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热传递),构建"初始光/电除冰-磨损后磁除冰"的自适应策略,从根本上解决超疏水表面因结构损伤导致的全生命周期失效难题。该表面在经历40次砂纸磨损(800cm滑动距离)后仍保持高效磁热除冰能力,兼容从金属、聚合物到陶瓷等12类基底,并在输电线路除冰实验中实现零能耗磁热除冰(距离线圈1.5cm时75秒融冰)。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14989
声明:以上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见解,鉴于作者学识所限,若存有不严谨之处,请后台留言指正!
热忱欢迎各位学术界同仁分享或提交关于光-热-电能源利用、表界面化学的相关资讯、研究成果及文章,携手共促领域的繁荣前行:grdn_connect@163.com (推广合作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