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宝山寻觅 “既有生态诗意,又有烟火温度” 的高知家庭、城市精英们,大家好!我是经纬学府涵青的营销总监。每天清晨,当我沿着桃浦河的栈道散步,看着晨跑的居民、晨读的学生,听着林间的鸟鸣、河畔的流水声,总忍不住感慨: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能把 “48% 绿地率、1.5 容积率” 的生态环境,与 “25 万方经纬汇” 的成熟商业装进球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如今项目即将推出 108 套 95-120㎡3-4 房,每一套都藏着我们对 “人文 + 生态 + 便利” 生活的打磨。
![]()
![]()
![]()
![]()
![]()
![]()
![]()
今天不想讲冰冷的参数,就想带你们走进这里的日常:春日里桃浦河畔的樱花纷飞,夏日里经纬汇的咖啡香,秋日里林间漫道的落叶沙沙,冬日里邻里间的温暖互动…… 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小美好,才是经纬・学府涵青最动人的答案。
一、春日清晨 7:30:桃浦河畔的晨跑,把自然穿进日常
在上海,春天的浪漫不该只藏在公园深处,而该是推开窗就能遇见的日常。经纬・学府涵青依傍天然活水桃浦河,春日 3 月,河畔的樱花树会开满粉色的花朵,微风一吹,花瓣落在河面,像一场 “粉色的流水宴”。每天清晨 7:30,晨跑的居民会沿着河滨栈道慢跑,脚步踏在铺着鹅卵石的路上,耳边是流水声、鸟鸣声,鼻尖是樱花的清香,连晨跑都变成了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去年春天,我在河畔遇见上海大学的李老师,他穿着运动服,手里拿着一杯热豆浆,笑着说:“以前住市区老小区,晨跑只能绕着狭窄的街道,现在沿着桃浦河跑,一边是流水,一边是樱花,跑 5 公里都不觉得累。” 李老师是教文学的,偶尔跑累了,会坐在河畔的长椅上,拿出随身携带的诗集读两句,“有时候读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抬头就看见河面的小野鸭,这种‘诗与现实重合’的感觉,是住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春日的河畔更是 “天然课堂”。业主王女士的儿子在上大附小上学,每天清晨,她会带着儿子来河畔散步,“孩子会蹲在河边看小鱼,会指着樱花问我‘为什么花瓣是粉色的’,会追着蝴蝶跑,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王女士说,“以前住郊区,春天要开车去公园才能看到樱花,现在下楼就能见,孩子每天都盼着早起去河边,连赖床的习惯都改了。”
春日的林间漫道也格外热闹。社区里的香樟树、白玉兰树抽出新芽,林间的长椅上,有老人在打太极,有学生在背单词,有年轻夫妻在低声聊天。有位业主跟我说:“春天的早上,就算不晨跑,在林间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斑,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变好。”
二、夏日傍晚 6:30:经纬汇的咖啡香,把烟火装进口袋
上海的夏天闷热,但住在经纬・学府涵青,傍晚总有一处能让人 “清凉又惬意” 的地方 ——25 万方悠享天地『经纬汇』。从项目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傍晚 6:30,下班回家的业主们,会绕到这里,点一杯冰咖啡、一份甜点,坐在商场外的露天座位上,吹着晚风,看着来往的人群,一天的疲惫瞬间消散。
去年夏天,我常看到从事金融行业的张先生,带着女儿在 Manner 咖啡的窗口前排队。“女儿特别爱喝这里的冰拿铁,每次都要自己选杯子上的图案。” 张先生笑着说,“以前住浦东,下班后想喝杯好咖啡,要开车 20 分钟,现在步行就能到,还能顺便在盒马买些新鲜的海鲜,晚上给家人做顿大餐。” 有时候,他会带着女儿去西西弗书店,选一本儿童绘本,坐在书店的阅读区,陪女儿读一会儿,“夏天的傍晚,吹着商场的冷气,陪着孩子看书,比在家看电视舒服多了。”
对年轻夫妻来说,经纬汇的夏夜更是 “浪漫的约会地”。业主小林和丈夫刚结婚一年,每个周五晚上,他们都会来经纬汇约会 —— 先去喜茶买杯多肉葡萄,再去海底捞吃顿火锅,最后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不用开车找停车位,不用赶时间,从家步行就能到,这种‘说走就走的约会’,让婚后的生活依然有新鲜感。” 小林说,“有时候遇到朋友,还能一起拼桌吃饭,聊聊工作和生活,感觉特别热闹。”
夏天的经纬汇还有很多 “小惊喜”:周末会有露天音乐会,驻唱歌手抱着吉他唱歌,居民们坐在草坪上听歌、鼓掌;节假日会有市集,手艺人摆着摊位,卖手工饰品、文创产品,孩子们围着摊位,眼睛里满是好奇。有位业主跟我说:“夏天的晚上,就算不买东西,在经纬汇逛一逛,听听歌、看看市集,都觉得很开心,这种热闹又不拥挤的烟火气,特别舒服。”
三、秋日下午 2:00:120㎡四房的观景阳台,把森林搬进家
常有人说,“低容积率” 是个抽象的概念,但住在经纬・学府涵青 120㎡四房的业主,却能把它变成 “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秋日 10 月,社区里的银杏林、香樟林会变成金黄色、深绿色,120㎡四房的观景阳台正对着中央公园,站在阳台上,能看到层层叠叠的树叶,像一片 “小森林”,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连空气都带着秋天的清爽。
去年秋天,我去拜访上海大学的陈教授,她住在 120㎡四房,下午 2 点,她正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书,旁边放着一杯桂花乌龙。“以前住的房子阳台很小,只能晾衣服,现在这个阳台有 8㎡,放了藤椅、小茶几,还有几盆多肉,秋天的下午,坐在这儿看书,看着窗外的树林,感觉时间都变慢了。” 陈教授说,她还在阳台装了吊床,周末的时候,女儿会躺在吊床上,拿着平板电脑看动画,“女儿说,躺在吊床上,看着树叶,像‘住在树屋里’一样。”
120㎡四房的客厅也能 “装下秋天”。客厅面宽达 4.5 米,连接着阳台,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落在铺着地毯的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陈教授的丈夫喜欢书法,会在客厅的书桌前写毛笔字,“秋天的阳光不刺眼,坐在书桌前,一边写字,一边听着窗外的树叶声,特别静心。” 有时候,他们会邀请同事来家里做客,在客厅里泡茶、聊天,“同事们都说,你们家的客厅像‘森林里的会客厅’,又亮又舒服。”
对多代同堂的高知家庭来说,120㎡四房的空间更是 “恰到好处”。陈教授的父母偶尔会来住,老人住在南向的次卧,早上能晒到太阳,“父母喜欢在次卧的飘窗上晒太阳、看报纸,有时候还会跟小区里的其他老人一起去河畔散步。” 陈教授说,“很多人觉得‘大户型才够住’,但对我们来说,‘120㎡+ 好环境’才是最好的 —— 房间够用,又能每天享受自然,比‘空荡的大户型’更有生活味。”
四、冬日上午 10:00:社区会所的邻里茶话会,把温暖聚在一起
上海的冬天寒冷,但住在经纬・学府涵青,却能把 “冷冬” 过成 “暖冬”。社区里有专门的邻里会所,冬日上午 10 点,阳光透过会所的玻璃幕墙洒进来,暖烘烘的,业主们会来这里参加 “邻里茶话会”——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聊家常、下象棋;年轻妈妈们抱着孩子,交流育儿经验、分享辅食食谱;学生们坐在书桌前,一起写作业、讨论难题,整个会所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去年冬天,我在会所遇见上海大学的退休王教授,他正和几位老同事下象棋,旁边放着一杯热茶,“以前住市区,冬天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来会所,能跟老同事下棋、聊天,还能喝到物业准备的姜茶,心里暖烘烘的。” 王教授说,物业还会在会所里摆上书架,放满各类书籍,“有时候下完棋,我会找一本历史书看看,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对年轻妈妈们来说,冬日的会所更是 “育儿帮手”。业主李女士的儿子刚满 2 岁,她每天都会带儿子来会所,“这里有专门的儿童游乐区,孩子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也能跟其他妈妈聊聊天,学习育儿经验。” 李女士笑着说,“之前住郊区,冬天带孩子出门不方便,现在在会所里,孩子能玩得开心,我也能放松一下,特别好。”
冬天的会所还会组织 “手工 DIY 活动”—— 比如包饺子、做汤圆、织围巾,业主们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有擀皮的、有包馅的、有煮饺子的,吃着自己做的饺子,聊着天,连窗外的寒风都变得温柔。有位业主跟我说:“以前在老家,冬天一家人会一起包饺子,来上海后很久没这种感觉了,现在在会所里,跟邻居们一起包饺子,像‘一家人’一样,特别温暖。”
五、周末上午 9:30:西西弗书店的亲子阅读,把知识藏进时光
对高知家庭、城市精英来说,周末的 “精神补给” 比 “物质享受” 更重要。经纬汇的西西弗书店,是业主们周末的 “精神粮仓”,每个周末上午 9:30,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来这里,选一本喜欢的书,坐在阅读区,静静地读着,阳光透过书店的窗户洒在书页上,连时光都变得温柔。
去年周末,我在书店遇见上海大学的张老师,她正陪着女儿读《昆虫记》,女儿指着书中的蝴蝶,好奇地问:“妈妈,我们小区里有这种蝴蝶吗?” 张老师笑着说:“当然有啊,春天的时候,桃浦河畔的花丛里就有,到时候妈妈带你去看。” 张老师说,她每周都会带女儿来书店,“女儿喜欢看书,这里的儿童绘本很全,还有专门的阅读指导老师,能帮孩子选适合的书。”
对学生来说,西西弗书店更是 “学习的好地方”。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小林,每个周末都会来书店写论文,“宿舍里人多,容易分心,这里很安静,有很多学习的人,氛围特别好。” 小林说,“累了的时候,我会找一本散文书看看,放松一下,再继续写论文,效率很高。”
周末的书店还会组织 “读书分享会”,邀请作家、学者来跟业主们交流,业主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提问互动。有位业主跟我说:“以前参加读书分享会,要去市区的书店,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参加,还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觉特别有收获。”
除了西西弗书店,经纬汇还有很多 “文化场所”—— 比如电影院、文创小店、艺术展厅,周末的时候,业主们可以带孩子去看一场儿童电影,去文创小店买一件手工饰品,去艺术展厅看一场画展,让周末的时光既充实又有意义。
六、周末下午 2:00:山姆会员店的采购,把品质装进生活
对追求品质生活的城市精英来说,周末的 “采购时光” 不该是 “拥挤的超市抢购”,而该是 “轻松的品质挑选”。经纬・学府涵青 3 公里范围内覆盖山姆会员店,周末下午 2 点,很多业主会开车或骑共享单车去采购,选一盒进口水果、一块澳洲牛排、一箱有机牛奶,把 “高品质生活” 装进购物袋。
去年周末,我在山姆会员店遇见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王先生,他正推着购物车,选着牛排,“我和妻子都喜欢吃牛排,这里的澳洲和牛品质很好,比外面餐厅的还新鲜。” 王先生笑着说,“以前住市区,去山姆要开车 40 分钟,现在 30 分钟就能到,还能顺便买些进口零食、红酒,周末跟朋友在家聚餐,特别方便。”
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山姆会员店更是 “育儿神器”。业主刘女士的女儿对牛奶过敏,只能喝进口的低敏奶粉,“这里的低敏奶粉很全,不用找代购,直接就能买到,还能保证正品。” 刘女士说,“除了奶粉,这里的儿童辅食、玩具也很好,周末采购一次,能满足一周的需求,不用频繁去超市。”
山姆会员店的 “3 公里配送服务”,更是让业主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如果周末不想出门,在手机上下单,新鲜的食材就能送到家,“有时候加班没时间采购,下了班就能收到新鲜的牛排、水果,不用吃外卖,特别方便。” 有位业主跟我说。
七、日常傍晚 5:00:林间漫道的邻里闲聊,把温情融进校园
经纬・学府涵青依傍上海大学,周边还有多所院校,吸引了大量高知人群、城市精英,傍晚 5 点,下班、放学的居民会沿着林间漫道散步,遇见熟悉的邻居,停下来聊两句,聊聊工作、说说孩子的学习、分享最近读的书,整个社区都充满了 “人文温情”。
去年傍晚,我在林间遇见上海大学的李教授和他的邻居 —— 从事建筑设计的张先生,他们正聊着最近读的《人类简史》,李教授说:“这本书对历史的解读很新颖,推荐你看看。” 张先生笑着说:“好啊,看完我们再交流交流。” 李教授说,住在这儿,最大的惊喜就是 “能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邻居”,“有时候聊一本书、一个学术观点,能聊很久,这种‘思想的碰撞’,是住在其他小区找不到的。”
对学生来说,林间漫道更是 “学习的延伸”。上海大学的本科生小王,每天傍晚都会来林间背书,“这里很安静,有自然的声音,背书效率很高,有时候遇到老师,还能请教问题。” 小王笑着说,“之前在学校图书馆背书,人多嘈杂,现在在林间,既能背书,又能享受自然,特别好。”
傍晚的林间还会有 “露天讲座”—— 有时候是上海大学的教授来讲 “历史文化”,有时候是行业精英来讲 “职场经验”,业主们搬着小凳子,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着,偶尔提问互动,连孩子们都听得入迷。有位业主跟我说:“住在这儿,不用去学校、不用去培训机构,就能听到优质的讲座,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一直在更新,特别有收获。”
八、坦诚对话:我们懂你的期待,更懂你的生活
作为项目的营销总监,我知道高知人群、城市精英对 “生活品质” 的期待 —— 不仅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还要有成熟的商业配套;不仅要有舒适的居住空间,还要有浓厚的人文氛围。经纬・学府涵青从规划到建设,每一步都围绕 “生态 + 人文 + 便利” 的核心,48% 绿地率、1.5 容积率,是为了让大家 “推窗见绿、出门进林”;25 万方经纬汇、山姆会员店,是为了让大家 “不用跑远,就能享受品质生活”;依傍上海大学,是为了让大家 “浸润人文气息,遇见志同道合的邻居”。
![]()
![]()
![]()
![]()
![]()
![]()
![]()
我们即将推出的 108 套 95-120㎡3-4 房,每一套都经过精心设计 ——95㎡三房,适合三口之家,客厅连接阳台,阳光充足,卧室布局合理,既能满足生活需求,又不会浪费空间;120㎡四房,适合多代同堂或对空间有更高需求的家庭,四开间朝南,每个房间都能晒到太阳,观景阳台能看到桃浦河或中央公园,让 “生态生活” 成为日常。
我们知道,大家对 “理想生活” 的期待不止于此,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社区配套 —— 比如增加更多的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区,组织更多的人文活动、亲子活动,让大家住在这儿,既能享受生态的诗意,又能感受烟火的温度,还能收获精神的成长。
结语:经纬・学府涵青,你的 “理想生活” 在这里
很多人问:“什么样的房子,才是高知人群、城市精英的理想之选?” 我的答案是:“能装下‘生态诗意、烟火温度、人文情怀’的房子。” 经纬・学府涵青,有 48% 绿地率、1.5 容积率的生态环境,能让你每天与自然对话;有 25 万方经纬汇、山姆会员店的成熟商业,能让你随时享受品质生活;有上海大学的人文氛围,能让你遇见志同道合的邻居、收获精神成长。
如今 108 套 95-120㎡3-4 房即将入市,每一套都是 “生态与烟火的协奏曲”。如果你也向往 “推窗见绿、出门进商、浸润人文” 的生活,如果你也想在上海找到一处 “既能安放身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