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但过度的期待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成为了隐形压力,导致孩子紧张,压抑,自我贬低,甚至出现厌学、抑郁焦虑等情绪。
16岁女孩排斥沟通
16岁本该是精神充沛,努力学习的时候,但女孩却因长期的心理压力,逐渐陷入了心理困境,情绪不稳,入睡困难。
![]()
在多次父母教育及外院心理咨询无果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们来到院内精神心理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在了解情况后,李梅主任分别与他们进行了问诊沟通。坐在诊室里的女孩双眼无神,经过李主任的耐心引导,她说自己心里很乱,有好几个声音在说话、在骂她。
女孩抵触和父母同学相处,在家得把自己锁在卧室才有安全感,拒绝和父母的一切接触;感觉同学们从背后议论自己,言行针对自己,近1个月内没有去上学。
![]()
而女孩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以说教、讲道理为主,且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导致女孩身心压力巨大,变得自卑敏感,不自信,经常否定自己,并且开始抗拒学习。
李梅主任安排女孩补充做了心理评估、注意力检查、记忆力检查等。综合生活环境、成长过程、过往病史及检查结果,李梅主任与女孩父母详细讲解了报告。
随后李主任为女孩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沙盘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等方式,促进孩子改善,并对女孩父母进行了相关的家庭指导。
![]()
在家长和女孩的积极配合下,孩子反馈说现在幻听少了,心事自己可以慢慢消化,家长也向李主任讲述孩子现在愿意说话了,家庭氛围好了不少。
心理治疗的误解和真相
李梅主任强调,青春期是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充斥着变化和冲突,是各种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在进行心理干预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做出改变,积极引导,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家长对心理治疗需有正确理解和应用。
1.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解
心理治疗被误解为简单的聊天,但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多学科专业理论的科学过程。心理治疗师通过专业的谈话来评估患者的多方面情况,如文化背景、社会功能等,而非仅仅是简单的交流。
2. 心理治疗与现实问题
虽然心理治疗无法直接解决如提高学习成绩等具体问题,但它可以帮助个体发现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探索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帮助患者找到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3. 心理治疗一次就能见效
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心理治疗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家长期望孩子经过一次心理治疗就能完全康复,这是不现实的。
![]()
4. 重性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不仅适用于轻度心理疾病,对重性精神疾病同样重要。在不同病程阶段,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目标各有侧重,但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是基础,但心理治疗也不可或缺。杭州复旦儿童医院提醒,不应将心理治疗视为药物治疗的替代品,二者应相互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4件事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这些被家长认为“正常”的教育方式,正在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
![]()
1.过度批评指责: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或成绩不理想时,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长期的批评指责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忽视孩子的感受: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却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当孩子向家长倾诉时,家长往往敷衍了事,这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
3.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让孩子承受了过大的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孩子身心疲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
4.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
寻求心理治疗并非懦弱的表现,反而显示了个体面对困难的勇气。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精神心理门诊寻求帮助。通过系统化的心理评估,精神心理门诊的专家们会根据孩子临床症状,配合量表结果,进行科学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