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釜山会谈刚结束,美国农业代表就急着访华,这波操作真是耐人寻味。要知道,以前都是咱们去谈,这次美国人主动上门,还放低姿态说"请中方手下留情",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中方这边也是雷厉风行。刚见完美方代表,第二天就宣布暂停对美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还把24%的额外关税暂停期延长了一年。这效率,简直让人惊叹。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方这次这么爽快?其实啊,这背后可是大有文章。首先,咱们来看看具体举措。据消息,中国购买了2船美国小麦,总共12万吨,预计12月就能运到中国。这其中一船是软白麦,一船是春小麦。要知道,这可是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首次采购美国小麦。不光是小麦,一批美国高粱也已经在路上了。紧接着,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家中国国企又和美企签下了52亿美元的农产品大单,里面包括大豆、玉米和棉花这些咱们急需的物资。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在帮美国农民解围吗?毕竟前段时间,因为关税问题,美国农产品价格高得离谱,很多都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
但事情可没这么简单。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中方这次选的品类:鸡肉、小麦、玉米、棉花,不正好对应着国内饲料粮和纺织原料的供应缺口吗?去年以来全球粮价波动这么厉害,多渠道进口本来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而且,中方特别强调,这是"停止加征报复性关税",说明咱们的反制工具还在手里,只是暂时收起来了。这既展现了合作诚意,又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真是高。要说最着急的,还是美国农业界。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苏健就表示,元首会晤缓解了紧张局势,预计将重获大量中国订单。白宫那边也透露,中国承诺在2025年底前采购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还要买2500万吨。这么一看,12万吨小麦真的只是开胃菜,大头还在后头呢。
![]()
为什么美国人这么着急?看看他们的农场就知道了。大片大片的农田里,收割机排着队等着收割,可粮食收下来却卖不出去,换作是谁不急啊?其实,这也难怪。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美国农民的心。之前因为关税问题,美国大豆对华出口暴跌,很多农场主都快撑不下去了。现在听说中国要重新开始采购,他们能不激动吗?不过话说回来,中方的采购可不光是帮美国农民解困这么简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次的采购协议里有一条"可选产地"条款。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我们虽然买美国的农产品,但也保留了从其他国家采购的权利。这样一来,就不会被美国"卡脖子"了。更重要的是,中方把24%的额外关税暂停期延长了一年,这里用的是"暂停"而不是"取消"。这两个词差别可大了去了。"暂停"意味着我们随时可以恢复加征关税,给自己留足了余地。毕竟,特朗普政府"翻烧饼"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咱们可不能重蹈覆辙。
说到底,中方这次选择农产品作为突破口,既是出于诚意,也是经过谨慎考量的。毕竟在市场经济下,买谁的不是买呢?但要想让中美关系真正回到正轨,光靠农产品贸易可不够。就在进博会的签约现场,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订单,我不禁在想:贸易本来就是双向的,你买我的东西,我也买你的东西,这样才能长久。可现在呢?美国一方面希望中国多买他们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却在科技、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对中国处处设限,这不是明摆着搞双重标准吗?
要我说,中方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说话算话。现在,该轮到美方拿出诚意了。如果只是一味地让中国买买买,自己却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卡脖子",这样的合作注定走不远。毕竟,合作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但如果你总想占小便宜,那对不起,咱们还是各走各的路吧。12万吨小麦虽然不多,但它代表着一个信号:中美关系有缓和的可能。但要想让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中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看美方怎么接招了。说到底,贸易不是零和游戏,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长远。希望美国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拿出真正的诚意来,和中国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到时候,受益的可不仅仅是两国人民,整个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