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关于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倡议

0
分享至


关于加快构建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倡议

2026年是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十周年。近十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了众多优秀科研成果,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持,也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极大坚定了中国学人的学术自信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学术研究脱离中国实际、盲目看齐西方,学术论述必称希腊、学术观点必引美欧的倾向得到扭转。


在学术积累和学术进步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一些学术研究,或者仅仅停留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寻章摘句,不注重对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实践经验尤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等实质内容和丰富内涵的分析研究;或者仅仅满足于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或相似性,缺乏对“两个结合”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的深入剖析;或者有意无意地只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不注重对传统文化中糟粕陋识和消极因素的批判和扬弃;或者过于强调中国特色和中国自主,忽视了对人类共同知识尤其是西方合理知识体系的吸收和借鉴;或者喜欢套用某种流行的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象,甚至为了迎合特定的理论偏好特别是所谓西方主流学术的偏好,而以偏概全甚至削足适履,以致沦为西方理论的简单注脚;或者只注重通过案例的方法或量化的手段,完成对特定社会现象的经验呈现,或自我设限于只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某种变量关系,给某个理论增加新的经验验证,不注重推进新的理论提炼和理论提升;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学术研究离构建起系统化、自主化的知识体系还有不小的距离。


学术期刊是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是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知识应用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推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使命光荣、责无旁贷。为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第九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坛”的与会同仁,共同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学术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学术期刊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和办刊方向,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获得思想创造的动力和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深入做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学理阐释,为中国式现代化铸就富有生命力、亲和力和感召力的强大思想灵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筑牢学术根基。

二、立足中国实践,回应时代挑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学术期刊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积极回应现实关切,坚持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从我国改革发展的丰富、鲜活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进独创性原创性研究、学术化学理化研究、集成化体系化研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原创性理论支撑。

三、继承优秀传统,实现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与血脉,蕴藏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凝结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学术期刊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汲取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中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知识智慧、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理性思辨,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价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厚植文化根脉。

四、坚持开放包容,避免食洋不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是自主性与开放性、原创性与普遍性统一的理论。学术期刊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推动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达和新范畴。要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放包容,秉持中国立场,形成自我主张,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中外学术思潮的激荡中,清晰响亮地发出中国学术自己的声音,为人类难题、世界议题、全球课题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智慧。

五、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论。学术从来都是时代的回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推进,“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然来临。为“世界之治”的时代需求提供“中国之智”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学术期刊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把“中国奇迹”转化为学理命题,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深刻把握当代科技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推动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研究方法创新和学术组织形式创新,深入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经验,深刻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论,用有思想穿透力和理论说服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创新理论和原创成果,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诚于国、信于世、厚于民、敏于时的学术回应,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九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坛”与会代表

2025年11月8日于杭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程可心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会科学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18330文章数 255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