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这片嬴秦故地,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也孕育和吸引了众多留名史册的人物。以下是莱芜历史上十位值得铭记的名人,他们或以清廉垂范,或以文采流芳,或以事功著世,共同绘就了莱芜灿烂的人文图景。
范丹(范冉)
东汉时期的廉吏典范。他被任命为莱芜长(有史以来最早的莱芜长),虽因母丧未到任,但其清名远播。民谣“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正是其安贫乐道、廉洁自守的真实写照,其品格成为后世官吏的楷模。
️ 龚鼎臣
宋代莱芜知县,以直言进谏著称。在莱芜任上,他体恤民情,革除了征用民车运铁等劳民伤财的弊政。后主管谏院,不论大事小事均直言不讳,且言辞平和,多被采纳,历仁宗、英宗两朝而不倒,堪称国之“鼎臣”。
李开先
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济南章丘人,与莱芜渊源深厚。他为嘉靖版《莱芜县志》作序,盛赞莱芜风物,并对莱芜知县曹忠、陈甘雨的政绩多有诗文书赠,留下了关于莱芜的珍贵文献记录。
️ 张养浩
元代散曲家、文学家,济南人。莱芜知县申楫建三皇庙后,专程请其撰写《三皇庙记》。文中张养浩表达了对贤能官吏的期盼,也间接反映了其对地方治理的关切。
️ 李攀龙
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济南历城人。其诗作《送莱芜县萧薄》中提及萧隆祐以莱芜令范史云(范丹)为清廉榜样,另有诗赞莱芜令陈母,体现了其对莱芜地方官员的关注。
殷士儋
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济南历城人。他曾撰写《邑丞王公去思碑》,赞扬莱芜县丞王宗义“平易近民,精敏视事”的政绩,反映了其对地方良吏的推重。
魏似韩、魏锡祚、魏照藜
莱芜口镇东街魏氏家族在清初有“一门三进士”的佳话。
- 魏似韩(顺治六年进士):任陕西鄠县知县时,惠政颇多,考绩“卓异第一”,后辞官归里。
- 魏锡祚(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任泰州知州时,浚河筑堤、断案如神、重教崇文,深受爱戴。
- 魏照藜(乾隆十七年进士):在四川开县、奉节为官十五年,有“阖邑德政”之誉。
纪淦
清道光元年任莱芜知县,捐俸倡建汶源书院,促进了当地教育发展。虽不久被劾去官,一生清廉,去职时负债累累,足见其操守。
卜广德
现代战斗英雄,莱芜沙王庄村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果断,屡立奇功,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其智勇双全的事迹广为传颂。
吴伯箫
当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莱芜人。其散文质朴深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名篇脍炙人口。家乡设有吴伯箫故居陈列室、文学馆及其名字命名的学校以资纪念。
莱芜的历史名人,或生于斯,或官于斯,或与斯地有着深厚的文缘。他们的事功与文章,共同构成了莱芜历史文化的华彩篇章。希望这份介绍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人文积淀。如果你对其中某位人物或某段历史特别感兴趣,我很乐意提供更深入的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