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区在民治街道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执法行动。
民治街道“帮摊主找摊位”的实践,正是龙华区打通服务摊贩“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城管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摊主申请摊位,真正实现“少跑腿、快入驻”。继福城街道后,11月5日龙华区在民治街道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执法行动,曾经占道严重、秩序混乱、噪音扰民的红山地铁站D口疏导区焕然一新,民治街道流动摊贩数量从最高峰约2500档降至600余档。规范管理后,摊主安心经营,市民为改善的环境卫生和有序道路竖起大拇指,真正实现了城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划定20个疏导区4个管控区 民治街道构建差异化管理模式
9月22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式发布公告,明确民治、福城两街道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结果,创新划定严禁区(红区)、管控区(黄区)、疏导区(绿区)三类区域,打造差异化管理体系。
民治街道地处深圳地理中轴线、五区交会处,坐拥深圳北站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辖区面积约29.26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超90万人。多年快速发展让街道形成“三高两多”特征——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性高、经济活跃度高,社会结构多元、矛盾诉求多样。这既是发展活力所在,也是基层城管工作的压力来源。此次“三区划分”在民治试点,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兼顾市容秩序与民生需求。
民治街道共划分20个疏导区(绿区)、4个管控区(黄区),其余区域为严禁区(红区)。街道城管工作人员表示,“三区划分”让执法管理有了更清晰方向和精准抓手,差异化措施既能维护城市公共环境与秩序,又能最大限度保障民生,让城市治理刚柔并济。
在民治环卫驿站管控区沿途的严禁区(红区),按规定禁止任何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执法人员巡查时发现违规摊贩后,要求其出示身份证登记,明确告知该路段属严禁区及违规依据——《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收到《责令改正通知书》仍拒绝整改的摊主,执法人员依法扣押其经营工具,全程文明执法、录像记录,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而管控区(黄区)则推行“疏堵结合、柔性管理”,不“一刀切”禁止摆摊。在允许合规经营的同时,严格管控噪音扰民、油烟污染、占道阻碍通行等行为,既给摊贩留生存空间,也保障市民正常生活。“部分摊贩暂未通过抽签摇号获得疏导区经营资格,设置管控区就是为他们提供过渡性‘缓冲地带’。”民治街道执法人员解释,此举一方面解决摊贩基本生计,让其合规经营;另一方面通过明确经营时间、划定范围、规范行为,维护市容环境秩序,实现“摊贩有收益、居民不困扰、城市有秩序”的三方共赢。该管控区面积约50平方米,科学划分15个标准化编号摊位,保障经营有序开展。
58岁的黎女士来深圳10多年,一直摆摊卖炒饭,一碗炒粉10元,日均收入三四百元。“现在摆摊竞争也激烈,但城管规范管理后,环境卫生变好了,我们做生意也更踏实。”黎女士靠摆摊供儿子读完大学,为家庭增添了稳定收入。
流动商贩在小程序登记 部门帮找摊位
民宝路作为辖区重要交通主干道,被纳入严禁区(红区)重点管控。龙华区城管部门秉持“早发现、早劝导、早整改”原则,对违规占道经营推行“文明劝导”四步法——温馨提醒、积极沟通、普法警示、协助整改,用服务化解矛盾,以规范推动整改。执法人员还耐心告知摊主,可通过i龙华小程序申请疏导区固定摊位。
“帮摊主找摊位”是民治街道服务摊贩的关键举措。执法人员介绍,依托i龙华小程序“市容共治”板块,摊贩选择商户登录后,几分钟即可完成登记、领号等待入场全流程,真正实现“少跑腿、快入驻”。
摊贩准入需满足三项核心条件:一是申请人原则上为民治街道辖区居民或常住人员,需提供居住证或社区居住证明,非本社区人员原则上不予准入,特殊情况需经社区居民议事会议协商通过,禁止跨街道流动经营;二是需符合相关资质与健康要求,其中食品类经营者须额外提供有效《健康证》,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三是入驻疏导区的摊贩需承诺遵守“五必须、三管”管理要求,落实“摊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安全)责任。
提交资料后,后台将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摊贩等待抽签摇号即可,一般每六个月组织一轮分配。
曾经占道严重 红山地铁站口疏导区焕然一新
为让更多合规摊贩“有摊可摆、有业可就”,民治街道已开辟20个疏导区(绿区),解决上百名摊贩的经营场地问题。红山地铁站D口疏导区作为规模较大的绿区,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结合餐饮、零售、便民服务等不同经营品类,科学划分44个标准化摊位,目前已全部入驻,后续空位将通过“登记摇号+优先匹配”方式逐步分配。
“以前执法时经常遇到摊贩辱骂、推搡执法人员、破坏装备的情况,甚至有人持刀具铁棍威胁,如今的治理成果来之不易。”民治街道执法人员感慨。经过持续的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行动,这里的变化有目共睹。
“以前这条街全是乱摆卖的摊位,挤得没地方走,路面满是油污,鞋底都黏糊糊的,真是苦不堪言。”家住附近的陈小姐说,规范管理后环境大变样,路变宽了,卫生变好了,偶尔还能来买点东西,真心为城管工作人员点赞。
“以前在北站摆摊,天天和城管‘躲猫猫’,炒粉车推着跑,调料瓶摔碎了不知多少。”柯小姐通过社区摇号获得红山地铁站D口疏导区的摊位,如今卖柠檬茶每月收入数千元,“现在早晚固定时段出摊,不用再心惊胆战,心里踏实多了。”
治理流动摊贩 未来将推行AIoT智慧化监管
民治街道城管人员介绍,疏导区经营一方面通过“摇号”保障公平入驻,另一方面明确卫生、油烟、噪音管控等规矩,既让摊贩能长久安心经营,也不打扰周边居民生活。对多次违规不整改的摊贩,将启动退出程序,通过“优服务”和“定规矩”实现摊贩、居民、城市三方共赢。
据悉,龙华区城管部门未来还将推行AIoT智慧化监管,系统搭载AI算法,可自动比对“经营时间范围”等信息。若摊贩超出划定区域经营或在禁止时段出摊,算法将立刻识别并触发自动预警,后台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并及时沟通引导,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小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