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利好
2025年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医疗卫生领域作为核心突破方向,强调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硬件的集成应用。政策目标包括:创新医疗场景(如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构建生活服务场景(如科技助残、康复医疗),并通过开放应用场景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该文件是继“十四五”规划后,对智能医疗和机器人领域政策支持的进一步深化,旨在以场景驱动技术研发与商业闭环。
![]()
二、对各行业及产业链的影响推敲
1. 直接受益行业
医疗机器人:政策明确提及医疗机器人作为智能设备的核心载体,结合Frost & Sullivan预测,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85亿美元,中国在国产替代推动下将成为增速最快市场(腔镜机器人占60%以上)。重点公司有天智航,微创机器人等。
脑机接口(BCI):首次在国家级政策中被列为医疗领域关键技术,未来或与神经康复、重症监护场景深度结合,推动BCI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A股重点公司有翔宇医疗,三博脑科,微创脑科学等等。
智能可穿戴设备与远程医疗系统:政策提出构建“在线家庭医生药师”等场景,需依赖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与远程终端交互,利好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服务商,重点公司有三诺生物,鱼跃医疗等。
2. 产业链传导效应
上游技术端:传感器、高精度机械臂、AI算法供应商(如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需求激增,需与脑机接口的神经信号解码技术协同开发。
中游集成端:医疗大数据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商需加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形成诊疗-康复全链路数据闭环。
下游应用端:民营医疗机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可通过远程医疗扩大服务半径;家政、托育机构或引入服务机器人降本增效。
3. 竞争格局变化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强调“新业态应用场景”,结合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如敏捷医疗)近期获数亿元B轮融资,国产厂商有望凭借性价比和政策倾斜抢占外资份额(如达芬奇机器人)。
跨界融合趋势:科技巨头(如布局AI医疗的BAT)与传统医疗器械企业(如迈瑞、联影)合作加深,共同开发“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智能系统。
总结
此次政策通过场景开放打通技术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建议关注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AI医疗、等前沿领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的拐点已经出现,2026年可能是医疗行业的大年,所以,下周末去一个CXO企业调研,想参与可以加微信c9863489报名。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 ”图案,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