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功1915年出生在河北市大名县,家里条件一般,属于普通农民家庭。他16岁就出门闯荡,讨生活不容易,后来在1935年加入了东北军109师,当了个小兵。
那时候东北军正被派到陕北去堵红军,部队里纪律松散,装备也一般,崔建功主要干些站岗放哨的活,没想到很快就卷入大战。
1935年11月20日到22日,直罗镇战役开打,中央红军针对东北军109师下手,战斗打得激烈,红军用包抄战术把109师围住,师长牛元峰一看没戏,自杀了。
崔建功作为基层士兵,只能跟着大部队投降,被红军俘虏了。红军对待俘虏的政策是优待,不打不骂,还给吃的喝的,讲革命道理。
崔建功想起自己以前的日子,也就改了主意,加入了红军,从头干起,当战士。
刚进红军,崔建功就赶上陕北根据地巩固的阶段。1936年2月到5月,东征行动启动,部队过黄河去山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
他跟着队伍打游击,对付阎锡山的部队,学着用步枪和手榴弹,慢慢适应了红军的作战方式。东征结束后,5月到10月,西征又来了,部队往西推进,穿越戈壁,碰上国民党军的阻击。
崔建功在河西走廊参加了几场小战斗,负责运弹药和挖工事,积累了点经验,从战士升到班长。
11月,红军设伏打胡宗南的部队,崔建功在侧翼位置,用机枪压制敌军,战役结束红军歼灭敌一个师,他也得了表扬。
![]()
那年崔建功入了党。
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崔建功去了115师344旅687团,当政治处敌工股股长,工作是瓦解敌军,散发传单,喊话劝降。
在华北抗日战场上,他组织小队破坏日军后勤,炸铁路。
![]()
1938年,崔建功转到武陟独立营当政治教导员,在河南游击,袭击日军据点。
1939年,崔建功升为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在115师干政治工作;1940年,崔建功被调到129师新编第1旅,先当1团政治处副主任,后来升主任,再到第三团政治委员。
这时候他和秦基伟有了联系,秦基伟也在129师。抗日后期,崔建功参与百团大战,负责团里的协调,确保攻击顺利。
![]()
1945年,抗日结束,崔建功在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当司令员。在邯郸战役中,原司令员受伤,他临时顶上,指挥部队守阵地两天两夜,用炮火反击国民党军。
刘伯承任命他代理司令员,从这开始他转向纯军事指挥。解放战争打响,秦基伟当太行军区司令员,崔建功成了他的下级。
1946年,崔建功先后干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十二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部队打上党战役和定陶战役,他指挥旅队在外围阻击,摧毁敌火力点。
![]()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组建,秦基伟担任司令员,崔建功担任27旅旅长。
纵队归陈谢兵团,参加中原作战,用运动战包围小股敌军。1948年,洛阳战役,27旅攻城郊,崔建功用步炮协同突破防线。
1949年2月14日,中央军委统一番号,第九纵队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秦基伟军长,崔建功还是45师师长,全军2.8万人。
![]()
改编后,马上投入渡江战役,1949年4月,部队从安徽过江,崔建功指挥45师在北岸掩护,击退国民党反扑。
接着是湘赣战役,崔建功在江西追击残敌,解放县城;10月,广东战役,师队攻广州外围,完成任务;1950年,第15军在西南剿匪,崔建功组织清剿地方武装,稳定地区。
崔建功在上甘岭的表现是关键。
![]()
第15军下辖44、45、29师,44师守西方山,45师五圣山,29师预备。
美军先攻45师阵地,崔建功顶住进攻21天,为整体胜利打基础。他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指挥果断。秦基伟下令守住阵地,崔建功保证完成。
战后,1954年3月,45师回国。崔建功升副军长,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秦基伟题词“建功立业为人民”,1955年授少将军衔。
![]()
崔建功后期在昆明军区,管理后勤和训练,维护西南稳定。退休后,生活低调,2004年9月10日崔建功在昆明去世,享年89岁。
历史上,上甘岭战役的影响大,志愿军伤亡多,证明了志愿军意志强大。崔建功指挥有方,没慌乱,及时调整。
崔建功的事迹,从小兵到将军,靠学习和实战。他的军旅生涯,反映中国革命历程,从长征到抗美援朝。
![]()
1、一架望远镜,见证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新华社 2025-10-24
2、志愿军老兵回忆上甘岭:在阵地上筑起一座“坑道城” 北京青年报 2020年10月25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