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呼万唤中,《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正式上线了。
和之前两部作品相同,《长安》延续了唐诡系列志怪悬疑、奇诡美学的独有标签,讲述着唐隆宫变之后、开元盛世前夜的大唐往事。
![]()
不过,既然是全新的篇章,必然有不同的侧重。在前两部作品中,第一部围绕南下、第二部题为西行,所有的单元剧都是以长安为起点的早期公路片。第三部则完全不同,从第一秒开始,镜头就定格在长安郊外的渭城驿。
这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点题,更是直接为第三部的故事定调——剧情的时空聚焦在先天二年的大唐、一百零八坊的长安。毫无疑问,这一季是一场妥妥的权力游戏,而牌桌上的主角还是观众们的老朋友——天子唐玄宗、太上皇李旦、长公主太平。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场冠以长安之名的三国杀游戏,要从康国的金桃说起。
![]()
唐玄宗:搭台
在第二季末,云鼎县尉卢凌风被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点将,要求他护送康国使团、押运金桃入京。
自从踏上西行的道路后,卢凌风隔三岔五地遭遇刺客、几次三番地被人追杀,如果不是有主角光环护体,他早就成了刀下冤魂、冢中枯骨。因此,从云鼎县尉变身快递小哥,中郎将和我们局外人一样,也是感到一头雾水。
天子登基、番邦进贡在古代属于基本操作。只是,卢凌风身份特殊,康国已有近百年未曾进贡,康国大使四王子半路返回……一切反常的背后,都意味着这并不是一场例行公事的小国献贡。
![]()
果不其然,所谓的康国金桃,不过是唐玄宗下的一盘棋——这就是大唐版的一带一路。
按照李隆基的设想,大唐要强盛、百姓要富足,加快开放、对外贸易是一条必由之路。因此,在尚未登基之前,李隆基就曾派人暗中潜入西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形成了调研成果——西域万里图。
只是,这张地图事关天下安危、大唐兴盛,因此献图入京就成了重要的任务。唐玄宗与陆仝这对好搭档曾数次派人带图返京,却总是功亏一篑。
康国进贡、金桃入京,那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把戏,真正的目的在于借护送金桃之名、行地图进宫之实。毕竟,在李隆基看来,一旦打通丝绸之路、恢复东西双边贸易,大唐的兴旺发达指日可待。
![]()
康国的金桃,本质上是皇帝搭台、外贸唱戏的一场百年大计。假如战略蓝图落地,盛世的光芒会立刻照进大唐。
唐玄宗的计划很完美,但是第一步就出了问题。在暗流涌动的长安城,反对势力总是蠢蠢欲动。在这场三国杀的游戏里,站在唐玄宗对面的人正是他的好父皇——太上皇唐睿宗李旦。
太上皇:唱戏
先天二年的大唐,权力的牌桌上有三个终极玩家——皇帝李隆基、太上皇李旦、太平长公主。
作为高宗武后的第四子,在神龙政变之后,李旦原本属于皇位的绝缘体。毕竟,接班天后、恢复大唐的人是哥哥李显,他只能做一个吉祥物一般的太平王爷。
![]()
皇位的传承,从中宗系到睿宗系转变的关键,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中宗驾崩之后,在这场斗地主的游戏,姑侄两人通过唐隆宫变,成功地抢到了地主,这才把睿宗李旦推向了皇帝的宝座。
在康国金桃案中,表面上看,这是李凤、武文斌这对翁婿野心膨胀、阴谋夺权。
作为隋朝末年群雄之一杜伏威的后人,两人借着金桃入京的名义,暗中拉拢收服反唐势力,利用阿摩挪王子列那驯化的乌焰鸟,试图行刺皇帝、推翻大唐王朝。
只是,这样的故事,不过是太上皇和李隆基这对父子心照不宣下的谎言。自始至终,太上皇李旦才扮演着幕后主使这个不光彩的角色。
![]()
列那藏身在终南山的太上皇别院,平日里别院没有侍卫;李凤的侄子来福早年间进宫作宦官,长期服侍在太上皇左右。在这一连串线索交叉印证下,莫说是心机似海的职业政客李隆基,就连我等底层人,闭着眼睛都能猜出这场利用金桃、阴谋夺权的行动,正是太上皇一手策划的。
作为曾经的天子、如今的太上皇,李旦在加冕为帝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出力,但是他曾经登上过权力的顶峰,自然不愿成为妹妹和儿子手中的木偶。
权力和毒品一样,具有严重的成瘾性。李旦曾经荣登大宝、位列至尊,虽然他的龙椅上写着“儿子、妹妹赠”,但是他终究不甘沦为傀儡皇帝。
因此,从第一部开始,人菜瘾大的唐睿宗就反复布局、阴谋夺权。参天楼如此,降魔变亦如此。
![]()
只是,政治斗争,菜是原罪。李旦每一次的夺权行动,都被儿子和妹妹有惊无险地化解。在降魔变事件过后,失去耐心的太子和公主,联手逼得唐睿宗退位,恨不得就此将他赶下权力的牌桌。
李旦虽然恨不得把屁股焊死在龙椅上,但在实权派的儿子和妹妹面前,他只能退居二线、逐渐放权。只是,他曾经拥有这一切,必然忍受不了提前退休的生活。
于是,康国金桃案是李旦最后的挣扎。他利用李凤、重伤陆仝,趁机接管了金吾卫的大权。按照睿宗的计划,接下来就是诱骗儿子入宫,来一场大唐版的“夺门之变”。
在卢凌风以一敌百、奋力护驾之时,李隆基就曾对父皇发出了灵魂拷问,“上次您是不是也没打算吃桃?那凶禽兽被圈养在您终南山的别院,您可知情?蛊惑鸟奴的是天后族人武文斌,他虽是雍州司法参军,可将驻守终南山别院的兵力尽数调出,他没这个权力!”
![]()
李隆基的连珠炮式的发问,几乎已经撕下了父子间温情脉脉的面具。
讽刺的是,对于李隆基而言,越是这样的关口,越要配合父亲演戏。身为皇室贵胄,脸面比什么都重要。父慈子孝、兄友妹恭的故事讲多了,总不能来一次官方打脸。
所以,李隆基面对父亲拙劣的表演,他也不再追问——因为他对于答案,已经了然于胸。毕竟,表面功夫还得做,皇家体面还得要。
唐玄宗搭台要唱戏,太上皇抢走了话筒,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人——太平公主。
长公主:看客
在睿宗玄宗父子斗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太平公主似乎是个事不关己、一心看戏的观众。
在儿子出差回京后,太平在公主府大宴群臣、秉烛夜游、琼筵坐花、羽觞醉月,全程保持继续唱戏继续舞的潇洒状态。
![]()
在金桃案爆发后,由于公主府内的人毫发无伤,她一度成为被人怀疑的对象。就像雍州长史杜铭说的那样,所有人都吃了金桃,唯独公主府的人没事,说这场凶禽杀人案与公主无关,换谁来了都不会相信。
太平公主曾说过,她想要抢班夺权,也断然不会用这样LOW的手段。
人在公主府,锅从天上来。如此看来,太平公主似乎是康国金桃案的受害者之一。
只是,如果我们将太平公主视作单纯的受害人,显然是低估了她的段位。在这场三国杀的游戏里,哥哥与侄子相互角力,作壁上观的太平公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观众,而是做好准备、找准时机随时下场参赛的种子选手。
![]()
在苏无名、卢凌风破案之后,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也随之解开——乌焰鸟为什么不攻击公主府?
原来,在太平公主大开金桃宴之前,她就收到了列那发来的预警信息。以太平公主的权势和能量,既与鸟奴有旧交,又收到了情报,她不可能没有动作、不作调查。因此,对于凶禽杀人、李凤谋逆的造反行为,公主早就心知肚明。
太平公主掌握了太上皇要夺权的消息,但是她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在这场三国杀的游戏里,哥哥组织策划、侄子坐拥皇权,相对而言手握权柄的太平公主与太上皇,都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在太平公主看来,化敌为友、连弱抗强才是她最眼中的最优解。
![]()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才会明白太平公主的态度。在这场父子局的较量中,她在无形之中与哥哥睿宗达成了政治默契。所以,她才会选择静坐战。
事实上,在金桃入京、母子相逢之后,我们视线里的太平公主像是急剧膨胀的气球——她张口就是登基、闭口就是女皇。她这样公开叫嚣、效仿武后的行为,在旁人看来简直不像是一个成熟的政客。
可是,太平公主还偏偏是个老狐狸。因此,这样的迷之操作、负分表现更是令人感到困惑。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早在收到预警信息之后,就预料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
正是这样的缘故,她才会利令智昏、信心爆棚。毕竟,在她看来,哥哥侄子是相争的鹬蚌,而她才是最终得利的渔翁。
![]()
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利。这才是太平公主的终极计划。所以,她才会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密切关注、暂不参与。于她而言,没有固定站队,只看当下需求。
遗憾的是,太上皇机关算尽,终究是不敌儿子。
斗地主变成了对对碰,在权力修罗场上,睿宗将会就此被彻底踢出牌桌。
天子与公主,终极之战即将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