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作者|深水财经社 纳兰
刚熬过巴菲特清仓的冲击,又遇上股价断崖式下跌!最近持有比亚迪A股的投资者肯定夜里睡不着觉。
在今年5月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后,比亚迪立刻像泥牛入海,5个多月里跌掉了近30%。
就在市场一片哀嚎之际,人们猛然回忆起,91岁的“股神”巴菲特早已在一年前悄然撤出了大部分资金,并在今年3月完全清仓,撤出了这个让他赚了数十倍的中国股票。
由此也带来了一个争议,到底是巴菲特的减持导致了比亚迪走熊,还是巴菲特一年前就预判到了比亚迪的暴跌?
但是无论如何,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场始于2008年的17年投资长跑,以伯克希尔·哈撒韦精准逃顶已经画上句号,再次印证了“股神”巴菲特的超越常人的时机把握能力。
![]()
慧眼识珠
比亚迪是巴菲特无数封神之作的一个案例,所以我们有必要回顾下他投资比亚迪的故丛横。
故事要回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资本市场一片狼藉。9月26日,比亚迪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在查理·芒格的力荐下,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H股,总投资仅18亿港元,持股比例达9.89%。
这在当时引发不小争议,因为当时的比亚迪还刚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主业还是电池和手机部件,净利润不足2亿元。但巴菲特看中的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技术背景和新能源赛道的潜力,他曾公开表示:“王传福是真正的天才企业家,比亚迪的技术积累让我看到了未来。”
这笔投资很快迎来回报。此后14年间,比亚迪股价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7月最高触及426.6港元/股(后复权 价),较8港元的认购价涨幅超52倍,伯克希尔持仓市值一度突破90亿美元。期间巴菲特始终按兵不动,成为比亚迪最坚定的长期投资者。
![]()
精准离场
机制投资者最熟稔的一句座右铭是,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时。
话虽简单,但是做到的凤毛麟角。而且这句话也不是说文人问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也有可能是万劫不复,需要专业的判断和敏锐的预见。
就在比亚迪因为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而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冠军时,巴菲特却开始撤退了。
2022年8月,巴菲特突然按下“减持键”。8月24日,港交所披露易显示,伯克希尔以277.1016港元/股的均价出售133万股比亚迪H股,套现3.69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19.92%。这是14年来巴菲特首次减持比亚迪,市场当时普遍解读为“单纯的止盈操作”,很多人并不相信巴菲特会撤离比亚迪。
但随后的减持节奏超出预期。2022年,伯克希尔先后6次减持,累计出售1668万股,套现约34.17亿港元,减持均价在195.42至277.1港元之间。2023年减持力度加大,一季度末持股降至9860万股,年末进一步降至8761万股,占比仅3.01%。
2024年7月16日,港交所披露第16次减持,伯克希尔出售139.55万股后,持股比例降至4.94%,低于5%的披露红线。根据港交所规定,此后无需再披露减持情况,但市场一直在猜测股神是否已清仓。
直到2025年3月,伯克希尔能源公司一季度财报显示,对比亚迪的投资账面价值为零,证实完全清仓。9月21日晚间,伯克希尔发言人正式确认清仓消息。
据新浪财经统计,这场跨越17年的投资,伯克希尔累计套现超600亿港元,初始18亿港元投资获利超582亿港元,回报率高达32.3倍,年化复合收益率约22%。
界面新闻更精准核算,累计套利至少80.71亿港元(未包含2024年7月后未披露部分),若按最终清仓价估算,总收益超80亿美元,回报率38倍。
![]()
撤退原因
大道至简,巴菲特对于撤离比亚迪的操作并没有过多的解释,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出这个决策判断的。
但是结果就是他作对了。
比亚迪港股在2025年5月23日创下复权价157.26港元的历史最高点之后,开始掉头向下,到11月7日收盘价是97.9港元,跌掉了近38%。
面对市场对清仓的质疑,巴菲特始终保持一贯的低调,但在公开场合曾多次间接回应。2023年接受CNBC采访时,他明确表示:“比亚迪是一家非凡的公司,王传福做了了不起的工作,但我认为我们会找到一些让我更满意的投资方向。”
这句看似简单的表态,其实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他的所有操作逻辑都是最简单和平实的解释,甚至我们看到一句专业术语。
他在伯克希尔2023年股东大会上进一步解释:“投资就像打棒球,你不需要每次都挥棒,关键是等待合适的球。当标的价格超出其内在价值,或者有更好的选择时,就该果断出手。”
比亚迪方面则表现得颇为淡定。9月22日,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回应:“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感谢芒格和巴菲特17年的投资与陪伴。
这番回应被市场解读为“体面分手”,但无法掩盖巴菲特清仓对市场信心的冲击。
其实,巴菲特从未否定比亚迪的价值,而是从自身投资组合优化的角度出发。伯克希尔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美国本土资产的配置,据SEC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13F文件显示,其增持了西方石油、雪佛龙等能源股,以及苹果等科技股,逐步降低海外市场敞口,这与巴菲特晚年“聚焦本土、降低风险”的投资策略一致。
![]()
三、股神看到了什么?
巴菲特选择在2022年启动减持、2025年完成清仓,我们认为内可能有四大逻辑支撑。
首先是估值泡沫已经出现。到2024年时,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市场已经发展到最高潮,几乎到鸡犬升天的地步,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自然会被爆炒。股市里的一个铁律就是,当市场预期过于一致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黑天鹅”或者“灰犀牛”。
巴菲特买入比亚迪时,估值处于绝对低估区间。但到2022年减持启动时,比亚迪已经显著高于巴菲特认可的“合理估值区间”。巴菲特显然提前预判到这一点,选择在估值高位逐步撤退。
二是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洗牌期。2008年巴菲特投资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萌芽期,比亚迪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但到2022年,行业格局已发生巨变。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3%,较2023年的37.9%大幅放缓,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率先感受到增长压力,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29%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12.75%,而净利润甚至出现了下滑。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大幅降价,Model 3起售价跌破20万元;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快速崛起,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传统车企如大众、丰田加速电动化转型,市场竞争白热化。
简答来说,就是比亚迪最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市场给予他的强预期已经实现不了。
17年前,巴菲特看中比亚迪的技术壁垒和新能源赛道的长期潜力,在行业低估时果断入局;17年后,当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估值过高、业绩出现拐点时,他选择从容离场。
虽然老巴减持的这两年里,比亚迪股价仍然还在上涨,但是他在比亚迪上的操作,让我们想起了芒格说过的一段话,我们这个资金体量,是不可能在一家公司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离场的,我们只能在出现端倪的时候离场。什么是端倪呢,那就是,一家大公司总可以在一些地方挤出利润,如果他开始牺牲用户体验去挤压利润的时候,那说明已经增长到头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