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CCTV1《非遗里的中国》镜头对准那一群头戴假发、腰系圆鼓的舞者时,鼓槌起落间,长发划出的优美弧线不仅惊艳了屏幕前的亿万观众,更将有着 1300 多年历史的琼结久河卓舞,再次推向了大众视野的中心。而这份古老艺术的生命力,正藏在两代传承人的坚守与接力中。从央视春晚拉萨分会场的璀璨亮相,到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庆祝大会的热血舞台,再到《非遗里的中国》的深度呈现,久河卓舞的每一次绽放,都离不开师徒二人跨越半世纪的守护。
守望者尼玛旺久:60载坚守,护好卓舞的“根”
01
![]()
尼玛旺久,是久河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他的人生,几乎与这门舞蹈牢牢绑定,一守便是 60 余载。在他的记忆里,久河卓舞不是冰冷的史料记载,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印记。
![]()
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传承卓舞并非易事。没有规范的训练场地,田间地头就是排练场;没有完整的教学资料,祖辈口传心授的动作和鼓点,他就一遍遍地记、一次次地练,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久河卓舞 12 个舞段各有寓意,从招呼观众到象征收尾,尤其是 “乌鸦舞出金刚步”“公鹿母鹿跳舞” 等以动物模仿为特色的段落,既藏着藏族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也对舞者的功底有着极高要求。
![]()
更难的是守住那些独有的艺术细节。不同于其他地区卓舞的 “∞” 形甩发,久河卓舞的鼓手要以右前方连续甩 3 圈为核心动作;“右跨反转” 时左手连击 3 下鼓、右手拉 “单山膀” 再用食指绕鼓槌 3 圈的独特技法,都是尼玛旺久眼里不能改的 “根”。就连舞者的服饰,他也格外较真 —— 阿热的白羊皮面具、背后的长彩绸与佛盒,卓巴身披的 12 条彩带、最多可背负的 9 个佛龛,这些与桑耶寺古壁画高度吻合的 “活态文物”,他始终要求表演者严格遵循,因为 “少一个细节,就少一分千年的味道”。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让久河卓舞在时代变迁中保住了本真,并在 2014 年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年接力,让卓舞“活”在当下
02
![]()
![]()
尼玛旺久深知,一门艺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守,更在于传。多年来,他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辈,47岁的旦巴曲扎便是他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师徒相授的传统模式下,尼玛旺久既教技艺,更传精神,让久河卓舞的传承有了坚实的接力力量。
![]()
![]()
回忆初学时的日子,他总笑着说起那些“土办法”。当时没有练习用的假发,他就把布条系在头上,另一头绑上石子,借着石子的重量练习甩头动作。久河卓舞的精髓在于协调,甩发的力度、鼓点的节奏、脚下的舞步必须高度同步,初学者常陷入“顾头不顾脚”的窘境。那12段舞蹈动作,他整整花了两个月才熟练掌握,手上的鼓痕、头上的勒印,都是那段时光留下的勋章。
跟着恩师尼玛旺久学艺的日子里,旦巴曲扎不仅吃透了所有传统动作,更悄悄琢磨着如何让这门古老艺术“活”在当下。他跟着演出团队登上过央视元宵节晚会、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的大舞台,还和恩师一起拿下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刻。
于是,旦巴曲扎成了卓舞走出小村落的 “摆渡人”。他每年主动走进中小学,把复杂的卓舞动作拆解成简单的课堂内容,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鼓点的魅力;寒冬腊月,他还在村里开办免费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们跳舞。在他的编导作品里,既能看到 “鹦鹉舞姿”“狮子炫耀狮毛” 等传统舞段的原汁原味,也能感受到适配现代舞台的编排巧思。
如今,久河卓舞的传承队伍早已不再局限于久河村。得益于国家对非遗传承人认定与扶持的政策导向,以及“非遗进校园”培育的青少年基础,村里30多名舞蹈骨干撑起了核心力量,下水村、琼结镇也涌现出不少优秀表演者,甚至有大学生主动返乡加入传承队伍。这种从过去师徒相授到如今“校园培育+村落传习”的体系化教学转变,正是旦巴曲扎在政策护航下,送给卓舞最好的礼物,也印证了西藏“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正在落地生根。
鼓点越传越远:从雪域村落到世界舞台
03
![]()
![]()
![]()
从桑耶寺的古老庆典到《非遗里的中国》的现代化演播厅,从山南的村落小院到上海国际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广阔舞台,久河卓舞的鼓点,正越传越远。2025 年春晚拉萨分会场,80 多位舞者整齐划一的舞姿,以 “幸福新西藏” 为主题,向全国观众展现了这门非遗的无限能量,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份来自雪域高原的文化力量。而这背后,是尼玛旺久 60 多年的坚守,是旦巴曲扎 30 载的接力,更是无数舞者对文化根脉的敬畏。
久河卓舞从来都不只是一支舞蹈,它的鼓点里藏着藏族的历史,它的舞步中载着群众的情感,它的传承故事里,更写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注脚。
被千年卓舞圈粉?想为非遗打call?现在参与活动,就有机会获得琼结久河卓舞专属文创礼品!
![]()
参与方式二选一: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截屏私信小编;
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对久河卓舞的感受或祝福。
我们将选取评论区点赞前5名的朋友,送出精美文创!快转发起来,让更多人听见这穿越千年的鼓点吧~
编辑|普珍
校对|白玛卓嘎 多杰
审核|李永周
图片|山南文旅 网信琼结 琼结文旅
点击图文 查看更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