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的十八岁,背负着远超同龄人的重量,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她带着胫骨与踝关节的旧伤,与搭档王伟莹并肩出战双人十米台,最终获得第五。
![]()
央视近日一段六分钟专访,并未执着于追问成绩,反而以理解与鼓励为主,采访中有一句话值得回味:“人生可以学会适时的转弯,甚至掉头。”这句话没有煽情,却为这场关于成长的对话铺上了温暖的底色。
![]()
很多人认识全红婵,始于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那时她十四岁,被誉为“跳水天才”,一战成名,然而“天才”二字背后,是无数看不见的汗水与忍耐,教练何威仪透露,她的伤势不轻,每次训练结束都必须立即冰敷,才能继续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
竞技体育的世界,从来不只有金牌一种颜色,像程菲、王皓这样的优秀运动员,都曾在某次失利后面对舆论的巨浪,而今,“唯金牌论”的单一评价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审视和反思,对运动员来说,拼尽全力的过程,本就值得同等尊重。
![]()
赛后面对“未来有何打算”的提问,全红婵只轻声回答:“我不确定,再说吧。”当热爱的项目因伤病和压力而变得沉重,她的犹豫真实而自然。
![]()
值得欣慰的是,她并非孤身一人,教练何威仪早已为她铺好了前行的多条路径,如果选择继续跳水,师兄谢思埸将接下指导的接力棒,何教练坦言,谢思埸在体育智慧与视野上已超越自己,是陪伴全红婵走向未来的理想人选。
倘若她选择另一条路,不论是回归校园,还是开启全新的人生章节,她也同样会得到支持。
十八岁的人生,本就充满可能,生命的价值从不囿于一方领奖台,全红婵早已用她的坚持与拼搏,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
真正理解体育精神,是尊重运动员在每一个十字路口的抉择,无论他们选择坚持,还是转身,比金牌更熠熠生辉的,是面对困境时不屈的勇气,和聆听内心声音时的诚实。
看了全红婵的故事,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真的破防了!那句‘人生可以转弯甚至掉头’太治愈了,这比任何金牌都让人感到温暖,她才18岁,请对她好一点!”
“看到何教练说她伤情的那段,太难受了,胫骨踝骨都是伤,每次跳完都要冰敷,这真的是用身体在拼搏,第五名怎么了?能站上赛场就是英雄!”
“她这句话里包含了太多东西了,有疲惫,有迷茫,也有压力,不要过度解读,给她时间和空间,无论继续跳还是去读书,她都已经是我们的骄傲了。”
“希望婵宝能真正快乐起来,无论是和师兄谢思埸继续在跳台拼搏,还是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们都支持她!”
对于全红婵的未来,你认为什么样的支持才是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希望她克服伤病再创辉煌,还是尊重她可能做出的其他人生选择?一起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信源: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