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的起落有早有晚,但依旧非常有序。一个季候有一个季候的花开,一个节气有一个节气的美丽。秋末初冬,素来都有诸多扳着手指头也数不过来的好。但其中最好的景致,莫过于一场凉雨之后,如约绽放的菊花了。
![]()
此时令的大自然,原本繁华的外衣,已在秋风的摇曳中一件件掉落,唯有渲染于枝头的菊之娇颜,既似轻敷妆容的脂,又如彩衣纤纤的蝶,玲珑成冷霜锁寒里的片片烟霞。
然对个人而言,说起菊,首先想到并非菊花于蒹葭苍苍中的那抹清丽,而是旧时村里给女孩取名时,它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粗略数一下,便有菊红、菊萍、菊珍、菊英、菊芳、菊妹、菊娣……我想,乡人之所以喜欢给女孩们取带有菊字的名,多半是期盼她们将来模样秀丽如菊,却有着家常的温暖吧。
![]()
![]()
记得读高中之前的我,虽说天生有着“拈花惹草”的嗜好,欣赏百合的纯真素雅,笃爱牡丹的温婉华贵,迷恋桃花的风韵柔情。然兴许是因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诗句,让我感觉过于强势张狂,充满杀气,对菊花有些亲近不起来。
当然,菊花也不尽是讨嫌。譬如外婆给我泡的菊花茶,那三五朵指甲般大小的小白菊,悬于清水里,淡淡地漾,宛若清秋午后墙头上经过的几片浮云,轻盈,闲淡,通透。呷一口,清新淡雅,且格外香醇。该种滋味,至今仍沉浸于我的记忆深处。
真正喜欢上菊花,是工作后的事。于某个秋已站稳,立住了脚跟,缓缓释放此季节独特气息的星期天,宿舍中的几位同事,结伴到小金家聚会。眼瞧着窗外风和日丽,晴空湛蓝,小季提议,借这秋天即将走近尾声的日子,不妨午饭后一起去看菊展,托一朵朵菊花,来转达对凉秋的不舍。
那是我第一回看到那么多的菊花。一进大门,金色阳光下,万千株不同类别,花型各异的菊,在园艺师的巧手布置下,绽开一张张笑脸,迎接着游人。
![]()
![]()
它们中,红得像火,黄得似金,白得若雪,粉得好似一片云霞,于绿叶衬托下,更显娇媚可爱。一眼望去,直若画家的调色板般多彩。
徜徉于菊花的海洋里,清润的芬芳不绝扑面而来,我们仿佛置身于幽然俊雅的世外桃源,凡俗中的一切皆已不存在了。同为爱花人的摄影发烧友,则托着相机,兴致高昂地穿梭在花丛中,对着钟意的花儿,咔嚓咔嚓不停记录着它们的仪容,指指点点间留下了金蕊的千娇百媚。有时,为了捕捉到一个最佳的镜头,竟围着一片花拍得挪不开步。
![]()
我们一行,沐浴着明媚阳光,顺着曲折的园中小径,边走边看,眼中全是菊花那仿佛宋词般,长短有序、平仄和谐的风韵,心间随之鼓荡起生生不息的温情。
半天工夫一晃而过,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接下来的一连几天,我脑海里都是菊花美丽的身影。遂借着回老屋的途中,在村道旁拔了几棵野菊花放进包里,想着在这萧瑟秋日,往宿舍里一摆,既调剂色彩,又烘托气氛。
打那之后,每天下班后,摆弄它们,成了我的必修课。那几株花儿,也很赏脸,在自己不习惯的环境中,就这般安然住了下来。
闲适的午后,捧一本书,沏一壶茶,伴一束倾泻的秋阳,花香、书香、茶香间,听菊蕊纤尘不染的心声,静静感受那份幽芬逸韵,时光悠然。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AI生成
作者:王蕙利
编辑:毕扬静
责编:李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