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叩问:在这个看脸时代,我们该如何定义真正的“国色”?
文|周忠应
人有两张脸:一张是父母给的面容,一张是自己修的精神长相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千多年前,刘禹锡写下这几句诗时,或许不会想到,它会在今天这个充斥着美颜相机和精修图片的时代,产生如此强烈的回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时代,一边是滤镜下的完美无瑕,一边是内心深处的千疮百孔;一边是对外在形象的极致追求,一边是对内在价值的深切渴望。
当芍药学会了美颜,芙蕖加了滤镜,我们还能认出那株不需要修饰的“牡丹”吗?
被美颜的“芍药”,被滤镜的“芙蕖”
走在今天的街头,或者打开任意一个社交平台,满眼都是精心修饰的“芍药”和“芙蕖”——完美无瑕的皮肤,无可挑剔的五官,精心设计的生活场景。
某位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每次出镜都无可挑剔,却在一次直播中意外关闭美颜,观看者们惊呼“判若两人”。更讽刺的是,这次“事故”反而让她登上了热搜榜首,收获了一波同情与关注。
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她也不过是个普通人。
这不是个例。调查显示,超过80%的年轻人会在社交媒体上修图,近70%的人认为自己在网上比现实生活中更有魅力。
我们把芍药修得更“妖”,把芙蕖修得更“净”,却离“真国色”越来越远。
娱乐圈里,某位以“神仙颜值”著称的女星,每次亮相都会引发阵阵惊叹。但与她合作过的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她在片场耍大牌、对助理恶语相向已是家常便饭。更令人唏嘘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曾经惊为天人的容貌也逐渐褪色,而因为没有扎实的作品和良好的口碑,她的演艺事业一路下滑。
刘禹锡说“芍药妖无格”,今天的“芍药”何止无格?
它们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模样。
真国色:无需滤镜的“牡丹”
与此同时,另一种力量正在悄然生长。
王宝强这个名字在当今娱乐圈显得如此特别。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男子,刚出道时甚至被导演直言“不适合当演员”。但就是这个来自农村、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凭借《Hello!树先生》、《士兵突击》、《唐人街探案》等一系列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票房超过150亿的演员。
王宝强的魅力在哪里?是他永远真诚的笑容,是他对每个角色的全力以赴,是他在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后依然保持的体面与坚韧。
他没有“芍药”的妖娆,没有“芙蕖”的冷艳,但他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那是一种经过生活打磨后显现出的真实质地。
记得有一次颁奖典礼上,一位不太知名的武打演员获得专业大奖,台下反应平淡。轮到王宝强颁奖时,他却特意提高音量,用力地、一字一顿地念出这位演员的名字和获奖作品,眼中满是真诚的祝贺。那个小小的举动,无意间流露了他的为人。
自己从底层爬起来,却从未忘记为同行喝彩。
这就是“牡丹”的品质:
不靠妖娆媚世,不靠高冷立人设,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
我们的“精神长相”:比颜值更重要的东西
人有两张脸:一张是父母给的面容,一张是自己修的精神长相。
第一张脸会随着时间老去,而第二张脸却可以在岁月中愈发美丽。
遗憾的是,我们花了太多时间精力修饰第一张脸,却忽略了第二张脸的滋养。
什么是精神长相?
它是你说话时的语气,
是你看待世界的眼神,
是你面对挫折时的姿态,
是你对待弱者的态度。
它无法用美颜相机修饰,却能被每个人清晰地感知。
某位知名企业家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年轻时,他曾因为长相普通而自卑,在求职和社交中屡屡受挫。后来,他决定接受自己的外貌,转而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多年后,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人开始称赞他“有气质”、“看起来很舒服”。
他写道:“原来,当你不再纠结于父母给了你什么,而是专注于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时,真正的魅力就开始显现。”
你的精神长相,是你全部经历的总和
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受过的伤,都会在上面留下痕迹。
如何培育内心的“牡丹”
在这个过度关注外表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培育内心的“牡丹”?
学会独处,而不仅仅是孤独地刷手机。独处是与自己的深度对话,而刷手机只是用信息填充空虚。
某位当红明星在访谈中提到,她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自己的呼吸和思绪。“开始时很不适应,总觉得在浪费时间。但慢慢地,这种独处成了我能量的来源。”
拥抱不完美,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不完美的事物更有魅力,因为它们更接近真实。”我们对自己最苛刻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能挑剔别人的时候。
保持好奇与学习。马斯克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财富,更在于他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一位曾与他共事的工程师透露,马斯克会亲自阅读每一份重要的技术文档,甚至在与专家交谈前,会自学到几乎能与对方平等讨论的程度。“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一年能做的事,而低估了十年能做的事。”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让一个人在40岁、50岁甚至60岁时,依然能焕发迷人的光彩。
培养同理心。尝试真正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而不是急于评判。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在课堂上说过:“每个人都在打一场你看不见的仗,你要学会仁慈。”
![]()
牡丹花开时:重新定义“动京城”
刘禹锡说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种花能让整个京城为之轰动。
今天,什么能“动京城”?
是某位明星的离婚消息?
是某个网红的炫富视频?
还是某个品牌的限量款发售?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注意力,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到底被什么所吸引?
真正的“牡丹”,不是那些靠炒作和包装红极一时的流量明星,而是那些默默耕耘、创造出真正价值的作品和人物。
《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扮演者于和伟,出道多年不温不火,却因一个角色成为全民认可的戏骨;科学家潘建伟几十年如一日研究量子通信,最终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导演郭柯用八年时间拍摄纪录片《二十二》,让逐渐被遗忘的“慰安妇”幸存者重新被社会关注……
这些才是当代的“牡丹”——不争一时之艳,而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持久的芬芳。
写在最后:成为不需要滤镜的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在这个看脸时代,我们该如何定义真正的“国色”?
答案或许就藏在刘禹锡的诗中。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都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真正的国色,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它不需要滤镜,不畏惧特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先天容貌,但可以塑造自己的精神长相;我们控制不了年龄的增长,但可以决定如何度过每一个年纪;我们难以避免生活中的挫折,但可以选择面对挫折的态度。
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打动这个时代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瑕的容颜,而是灵魂深处折射出的光芒。
点个赞与红心,与朋友们共勉。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充满滤镜的世界里,活成那株不需要修饰的牡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