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相信不少朋友的朋友圈都被金城路的晚高峰大堵车刷屏了。傍晚五点半,天快黑了,车灯连成一片,喇叭声听得人心烦。这堵车不是因为修路,也不是因为事故,而是刚好碰上了龙馨学校放学。
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在车流里穿梭,哪个家长不提着一颗心?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不能把放学时间稍微调一调,让孩子们,也让我们这些下班的人,都能顺顺畅畅地回家呢?
![]()
这个问题,其实实验小学校门口也遇到过,而且情况可能更棘手。
前段时间,连日降雨让实验小学门口沦为“堵点”:接送车辆扎堆停放,行人与车辆混行交织,学生安全离校受阻,丁家庄子小区居民更是深陷“回家难”——不到两百米的路段,高峰时要堵半小时,这成了周边群众的“心头愁”。
![]()
但最近,那里的情况却悄悄有了变化。拥堵的时间大大缩短,孩子们出校门有了安全的通道,居民们回家也顺畅多了。这背后,倒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工程改造,而是丁家庄子党群服务站的几个人,用了一套实在的“三步法”,把这事给理顺了。
第一步“民情速捕”察民意。党群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调研中,敏锐捕捉到居民反复提及的拥堵问题,第一时间将其列为“急办清单”,主动对接小区警务指导员,打破“等诉求”模式,以“靠前听”掌握问题核心,为后续解决抢得先机。
第二步“联动共治”解燃眉。为快速疏堵,党群服务站牵头组建“党群+警务”攻坚队,在放学时段驻守校门口及周边路段。工作人员分片包干,对违规停放车辆耐心劝离,引导车辆有序临时停靠,同时开辟学生“绿色通道”,协助家长快速接送,保护孩子安全通行,实现从“单点治堵”到“系统疏堵”的治理升级。
第三步“长效护民”固成效。为避免问题反弹,党群服务站与警务指导员共商建立“护学岗”长效机制:一方面,遇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服务站工作人员主动提前到岗,加强校园周边秩序维护;另一方面,动员辖区内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加入护学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党群服务站统筹、警务指导员配合、志愿者参与”的三级护学机制。
![]()
实验小学门口的这个变化,给我们,特别是给其他还在受堵车困扰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实在的参考。它告诉我们,解决放学堵车难题,未必需要大动干戈地修改作息时间或扩建道路(当然这些也很重要)。有时候,通过社区、警务和志愿者的联动,通过精细化和有人情味的管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问题。
龙馨学校的堵车现象,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或许,实验小学的这套“三步法”能带来一些启发。关键不在于方法有多新颖,而在于是否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协调各方,把一件关乎孩子安全、关乎大家出行便利的小事,实实在在地当成大事来办。
希望我们招远的每一所学校门口,都能少一些刺耳的喇叭声,多一些孩子们平安回家的笑脸。
生活在招远,关注我们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