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是读1000部名著小说,这是第1本丨《老人与海》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
放眼世界文坛,很难有会有作家的经历能像海明威那样传奇。
十八岁投身一战,在意大利前线输送补给品时受伤,并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被意大利政府授予银质勇敢勋章的荣誉。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海明威经历了两次飞机失事、五次严重脑震荡、火灾毁容、车祸断腿等一系列离奇事故,但在这些灾难面前,海明威却表现出了更为强势的“阳刚之气”,从自身经历到笔下的小说人物,这种独特的气质都格外明显。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在海明威处于写作低谷期横空出世的,彼时人们都在质疑他是否已经江郎才尽,但《老人与海》对此做出强有力的回击。
小说一经问世便引发了轰动,两天内销量突破500万册,次年获得普利策图书大奖,并于1954年帮助海明威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张爱玲对《老人与海》爱不释手,她说:“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希望大家都看看这本书,看了可以对我们这个时代增加一点信心。”
那么,《老人与海》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01
人生低谷: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
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靠捕鱼为生的老人圣地亚哥,已经在大海上驾着一叶孤舟,漂泊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捕到。
他面容憔悴,满手伤痕,只有一双眼睛如海水般湛蓝,透露着坚毅不屈的光芒。
老人的朋友圈子很小,妻子早年过世,如今孑然一身,周围的邻居们都不怎么与他往来,只有一个小男孩深爱他、陪伴他,而且一如既往地相信他。
很明显,老人正在经历他的职业空窗期,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对于一个职业捕鱼者而言,这让他觉得多少有些耻辱。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会遇到人生低谷期,比如裁员,这两年最热门的话题,有大量的企业都在大规模地裁员。
如果有一天轮到你了,你会发现当下找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仿佛你已经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一样。
过去引以为傲的年龄、学历、经验,如今反而成了你找工作的绊脚石。
你空窗期越久,别人就越是质疑你的问题,仿佛找不到工作,是你的问题,和这个社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然而,HR们依旧会隔三岔五地在招聘软件上给你发消息,甚至约你去公司面试,等你面了几次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别人并不真正招人,你过去也只是在给别人撑KPI而已。
这就是风险,是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当你还有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未雨绸缪,不管这一份工作结束之后,是继续找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干点其他的,都要提前规划好。
02
直面人生:勇气是唯一不能被剥夺的高贵品质
老人年轻的时候,曾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酒店里,跟当时码头上力气最大的黑人掰手腕。彼时的老人还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他和黑人比了整整一天一夜,直到手指上的指甲缝里都渗出了血。
天亮了,老人赢了,从此多了一个“冠军圣地亚哥”的响亮称号。
而如今,“冠军圣地亚哥”老了,当年称赞他的那群人如今却开始质疑他的能力,大家都认为他不再能捕到鱼了。
男孩的父母认定他“倒了血霉”,将孩子转到了运气更好的渔船。
从此,圣地亚哥只能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海面,那面打满补丁的帆,收拢时宛如一面象征失败的旗帜,却从未让他放弃出海的念头。
男孩依旧每天在岸边等候,帮他收拾钓索、鱼钩和鱼叉,用沉默的陪伴诉说着对老人的敬佩。
“把毯子披在身上吧。”男孩说,“只要我活着,你就绝不会不吃饭就去捕鱼。”
唯有小男孩对他不离不弃,一再强调老人是顶呱呱的渔夫,一定可以捕到鱼。
带着小男孩的信任与爱,老人鼓起勇气,准备明天早晨再出发。
我们都听说过高晓松那句话: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这句话出自高晓松的《写给女儿》,文章中还有一句话:
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平静淡然,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这句话所表达的,其实就是老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在整部小说中,老人几次都梦到了狮子。
当老人从海上归来时,他变了。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不再梦见发生过的大事,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某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般戏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男孩一般。
而狮子,象征的便是勇气。
斯多葛哲学有一个四大美德的概念,即智慧(猫头鹰)、勇气(狮子)、正义(天平)、节制(盾牌),其中勇气是四大美德之首。
勇气是发动机,智慧是方向杆。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说过: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
03
再度出发:向命运重新发起挑战
第八十五天凌晨,老人再次出海了。
小男孩祝他好运,老人也同样回了他一句:“祝你好运。”
命运在这一天向老人敞开了大门,一条重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上钩了。
这是一条体格比小船还要大的大鱼,老人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开始跟大鱼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天三夜的搏斗与较量。
我们都相信“人定胜天”,但常常会忽略胜利者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对于老人而言,这条大鱼并不仅仅是一条猎物,它所代表的是尊严,是八十四天等待之后的结果,是证明自己还没有被岁月打倒的机会。
当大鱼真正出现的时候,老人把它当作对手,也当作盟友。
老人曾在心中赞叹:“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这份敬畏让这场搏斗超越了生存的需求,升华为一种对生命尊严的共同守护。
如果说鱼象征着宿命与崇高,那么“手”则代表着人类肉身的有限与坚韧。
在与大鱼的拉锯中,老人的双手成为对抗自然伟力的直接武器。
钓索深深嵌入掌心,割破皮肉、渗出血迹,他却只能咬紧牙关忍受剧痛,用鹰爪般蜷曲的手指死死攥住,生怕一松手就前功尽弃。左手抽筋时,他对着自己的手低语抱怨,既责备它的不争气,又暗自责怪自己未曾好好训练它;
当双手被折磨得伤痕累累时,他依旧凭着意志力坚持,将肉身的痛苦转化为对抗的力量。
海明威对“手”的反复描摹,实则是在诉说一个朴素的真理:
人类的肉体终究有限,会疲惫、会疼痛、会软弱,但这份有限之下,却藏着无限的意志潜能。
04
孤军奋战:与鲨鱼搏斗,其乐无穷
疲惫不堪的老人在征服了大马林鱼之后,又迎来了新的敌人——鲨鱼。
大马林鱼身体内流出的血,很快就吸引来了鲨鱼。
灰鲭鲨、加拉诺鲨、铲鼻鲨,它们轮番上场,狠狠地撕咬大马林鱼身上的肉。
老人则把刀子绑在桨上奋力反击,朝着鲨鱼们狠狠地击打、穿刺,誓死要和它们决斗到底。
此刻,老人与鱼的同盟关系愈发清晰,他对着仅剩半条的鱼喃喃自语:
“我很抱歉,我出海太远了,把你和我都毁了。不过,我们杀死了不少鲨鱼,你跟我一起还打伤了好多条。”
在共同的敌人面前,鱼不再是猎物,而是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这场战斗也从人与鱼的较量,变成了对生命尊严的共同捍卫。
最终,当老人驾着小船回到岸边时,马林鱼已被鲨鱼啃食殆尽,只剩下一副完整的骨架。他耗尽了全身力气,带回的似乎只是一场“失败”的证明。
老人输了结果,却赢了过程。
老人或许没能带回完整的大鱼,他的身体被疲惫与伤痛击垮,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合格的渔夫,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
在与大鱼、鲨鱼、海洋的对抗中,他展现了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在绝境中坚守尊严,以及在苦难中绝不妥协的意志。
那些看热闹的人围着大鱼的骨架惊叹不已,他们看到的不仅是鱼骨的庞大,更是一位老者用意志书写的传奇。
故事的最后,老人躺在窝棚里沉沉睡去,男孩坐在他身边守护着他。
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如同战士卸下盔甲后的疲惫,却在梦中再次与小狮子相遇。
此时,我们已然明白,老人所谓的“失败”,实则是最辉煌的胜利。
他曾自责出海太远,毁掉了自己与大鱼,但他更骄傲于与大鱼并肩作战的勇气,骄傲于在绝境中未曾屈服的意志。
正如海德格尔评价亚里士多德时所说:“他出生了,工作了,死了。”
圣地亚哥的一生,因这份坚守与抗争而变得无比厚重。他或许没有得到物质上的收获,却赢得了精神上的永恒。
在这个充满焦虑与迷茫的时代,《老人与海》给予我们的不仅是阅读的震撼,更是精神的洗礼。
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是否一帆风顺,而在于面对苦难时的态度;胜利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赢得结果,而在于是否拼尽全力、坚守尊严。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遇到属于自己的“马林鱼”——或许是事业上的瓶颈,或许是生活中的磨难,或许是内心的挣扎。
面对这些“大鱼”,我们或许会像圣地亚哥一样疲惫、痛苦,甚至怀疑自己,但只要心中那份“不肯认输”的信念不灭,只要愿意为了尊严与理想拼尽全力,即便最终未能达成预期,也能成为精神上的胜利者。
那个倔强不屈的老人,他一贫如洗,却又富可敌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