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熙的镜头里,有他和她,也有它。
2年时间,拍下100组宠物和主人。他记录下的是一段段影像,更是一段段关于爱、陪伴和生命的故事。
他记录的是人与小动物之间温暖的双向奔赴。
![]()
杨熙在工作中。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摄
按下快门的瞬间,杨熙总能感受到一股温柔的力量。他为临终的小狗留下最后的身影,为流浪猫拍下第一张“身份证照”,为过生日的女孩记录与宠物的拥抱,也为老奶奶和陪伴多年的狗狗定格笑容......
光影里的温柔
杨熙,一名85后,从业近20年的摄影师。
过去十多年,他拍婚礼、拍人像、拍风景;两年前,他开始专注一件“小事”——专为宠物和它们的主人拍照。
这起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天,他给朋友拍照,朋友的小狗闯进镜头,一人一狗对视的一刹那,他发现,人们跟宠物在一起时,会呈现最本真的样子——笑容不再拘谨,眼神里有柔光。
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这是多么值得被记录的样子啊,往往却被我们忽略。
于是,他和爱人一起,创办了专为宠物和主人拍摄的工作室。
两年间,杨熙为100多组“他们与它们”留下影像,有即将告别的老年犬,也有刚被收养的小猫,有警犬,也有流浪狗。
“每一次拍摄,我都在见证爱的模样。”他说。
镜头下的不舍
杨熙拍过年纪最大的狗狗——16岁的拉布拉多,名叫“超人”。当时,它已进入生命的后期,走路走不稳,眼睛浑浊,耳朵也听不清。主人牵着它在草地上散步,轻声呼唤:“超人,看这边。”
狗狗艰难地抬头,风吹起它灰白的毛,突然咧开嘴像是露出笑容,那一刻,它似乎又变回了年轻时的模样。
杨熙按下快门,眼眶湿润。他了解到,为了照顾老年犬,主人自学了很多护理知识。
拍完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说,在这些照片里,不只是狗狗的最后时光,更有主人的不舍——“他希望它在离开前,多看看这个世界。”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只法斗犬,12岁半,名叫“胡豆”,主人是一位退休教师。
头发花白的老师笑着和杨熙聊天:“哪天等胡豆走了,我可能不会再养狗了,我年纪渐长,怕照顾不好新的狗狗。现在就尽最大的能力,让胡豆有个幸福的晚年。”说这话时,胡豆轻轻靠在主人的腿上,用鼻尖去蹭他的手,似乎是听懂了。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那一幕,安静而温柔。
杨熙透过镜头,看见了“爱”的重量——那不是热烈的表达,而是陪伴至老的温柔。
为流浪狗拍下“身份证照”
杨熙的镜头也常对准流浪小动物。他是重庆一知名小动物救助基地的志愿者摄影师。
第一次去基地拍摄那天,同时看到上千只狗在一起,场面让他震撼。
![]()
小动物救助基地的狗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它们或警惕、或温顺、或带着伤痕。“很多原本是家里的宝贝,但因为主人的自私或轻率,被抛弃在街头。”
![]()
小动物救助基地的狗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它们依然对人摇着尾巴,依然对人类充满信任。
那天,杨熙一次次举起相机,为它们一一拍下“身份证照”。这些照片有的被上传到公益平台,为它们寻找新家,有的做成台历、明信片等公益产品,收益用于基地的运转,形成良性循环。
![]()
小动物救助基地的狗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小狗、小猫被好心人领养走。”杨熙笑着说,“而我作为参与者,那种感觉,比得奖还开心。”
杨熙还拍过一只警犬和它的主人。在它的项圈里,藏着前一只因公殉职的警犬的骨灰。主人说,希望它的勇敢无畏能传承下去。
拍摄那天,杨熙没有说话,只默默拍下那些画面,“那是一种跨越生死的信任,一种只有人和狗狗才能懂的情感”。
拍摄现场的“治愈力”
杨熙拍摄过一组孤独症孩子与狗狗的治愈时刻。那是在一场公益活动中,来自一所特殊学校的二十多名孤独症孩子参加,有宠物学校带来了两只经过专业训练的小狗。
起初,孩子们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但当那两只狗狗温顺地走到他们身边时,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孩子们的目光开始追随着狗狗,紧张的身体慢慢放松,有的甚至主动伸出手去触碰那一身柔软的毛。
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一个个试探性地靠近、抚摸、微笑。狗狗则安安静静地趴在地上,耐心地接受着这些轻柔又笨拙的抚摸,那一刻,孩子们眼里有了光。
一位家长动情地说,自己的孩子平时几乎不与外界交流,但与狗狗相处时,却明显放松了许多,让她感觉,孩子好像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太大不一样。
杨熙赶紧举起相机,轻轻按下快门——孩子伸出手,狗狗轻轻靠近,目光相遇。虽然没有语言,但那一瞬间,爱与信任在无声中流动。
“他们敢于迈出那一步,敢于伸出手,去接触曾经害怕的世界。那画面真的很鼓舞人心。”杨熙说。
在每个拍摄现场,杨熙会蹲下身,先和狗狗玩一会儿,摸摸它的头,让它安心。“宠物不懂摆拍,但它能感受到你是不是善意的。”
在他的镜头下,有时是主人和狗一起在家晒太阳,有时是小女孩趴在狗狗背上笑,有时是小猫在镜头前打哈欠。这些日常的、琐碎的瞬间,恰恰最能打动人心。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不追求完美构图,只想留下它们最自然的状态。”杨熙说,“当它们在镜头前放松下来,爱就有了形状。”
被宠物“治愈”的摄影师
很少有人知道,喜欢开怀大笑的杨熙曾有一段时间陷入抑郁。但跟小动物们接触后,他的心情变好了很多。
“是这些小动物治愈了我。”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杨熙此前对宠物并无任何好感,直到真正接触了这个行业,才发现真正爱着小动物的人们内心的纯粹和善良,才发现小动物对人无条件的爱,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美好。
“当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其实是在感恩,它们让我重新相信温暖。”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他家也有一只小狗,陪伴女儿长大。“女儿小时候,它守在婴儿车旁,不让陌生人靠近。”杨熙笑了笑,“有时候我都怀疑,它比我更像家长。”
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人与动物的关系,看似简单,其实很深。”杨熙说,有位女性朋友经历过家庭暴力,在那段最低落的时期,唯一的陪伴是一只法斗犬。她心情不好时,狗狗会趴在她身上,安静地陪她哭泣,甚至还会叹气。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狗狗的陪伴下,她走出了人生的阴影,勇敢地拥抱新的生活。
现在,她只要有时间,都会陪着狗狗出游,玩耍。
杨熙拍下她和它的合影。照片中,两双眼睛都很明亮。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一次拍摄,对杨熙来说,都是一场双向奔赴。“我拍下它们的故事,它们也在提醒我——善待生命。”
和最好的小伙伴在路上
杨熙也会跟着主人和宠物去外地拍摄,记录惬意的旅行时光。狗狗们更适合在旷野,在大自然中奔跑,展示自由的一面。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于是,他在西双版纳拍下了身穿民族服装的主人和狗狗在芭蕉叶下对视,在川西拍下了狗狗和主人在雪山下奔跑的画面。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杨熙拍摄时不会准备任何道具,他认为,最完美的画面,有狗狗和主人就足够了。
有人在他的照片里,追忆失去的宠物的影子;有人因为一张照片,重新拥抱了一只流浪猫。
![]()
杨熙拍摄的宠物和主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笑着说:“我只是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毛茸茸的生命,看到爱有多温柔。”
拍摄结束,杨熙蹲下身,对这只叫“念念”的柴犬轻轻地说:“谢谢你,今天辛苦啦!”狗狗虽然听不懂,但开心地摇了摇尾巴。
![]()
杨熙在工作中。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摄
那一刻,阳光落在它的身上,也落在他的心底——温柔、坚定、闪光。
杨熙拍下的是生命,也是爱。“希望这些照片,能让人们学会更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