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的冬夜,赣南小别村外一片漆黑,只有寒风卷着落叶拍打帐篷。红军的侦察兵趴在草坡上细数对面篝火的亮点,确信那支傲气冲天的先遣部队只余九千来人。这支部队的统帅,正是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张辉瓒。
张辉瓒是湖南长沙人,1885年生。家境殷实,赶上清末新政,他先读讲武学堂,再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一路顺风。回国后公开抨击北洋军阀,闹得袁世凯通缉。北伐开始,他当上第四师师长,可他嘴上却不离“孙文那一套不中用”。这样的态度,日后转向蒋介石便毫不费劲。
![]()
四一二事变后,他把“清党”当私仇宣泄,亲自坐镇特务机关,抓一个杀一个。东固一带四十里村庄被他屠得人烟俱灭,苏区百姓一提起张辉瓒,脸色铁青。也正因为这股狠劲,1930年底,他被任命为江西“剿匪”总指挥,带十万大军南下。
短短数周,依托优势火力,他连掳带打,推线似的逼近中央苏区。屡屡得手让他忘了兵法上的“谨慎”二字,竟孤身率九千人钻进山岭,想用闪电战端掉红军首府。毛泽东同朱德对地图比划数次,决定以运动战反咬一口。
雾气笼罩的小别村成了包围圈中心。1月初,红军分三路一举合拢,山谷里枪声雷动。张辉瓒的部队既不熟地形,又被胜利冲昏头,阵脚瞬间被撕开。他自知不妙,沿山脊狂奔,最后缩进一个不足两人深的土洞。
两天后,搜索队在洞口发现一顶金边军帽。张辉瓒被拖出来时,灰头土脸,还抱着半卷军用电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接报,气得摔电话机,命余部仓皇撤退。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宣告胜利,缴得重机枪百余挺,子弹成山。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立刻电示:“设法换回,将士可安。”他开价高:放回全部红军俘虏,再加二十万元现银。蒋并非看重张辉瓒的才能,而是怕这位“第一主将”被毙影响后续进攻的士气。
![]()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接到交换建议,各机关开会到深夜。有人觉得,缺钱缺药,拿一个中将换满车大洋与同志,何乐而不为;也有人坚持,张辉瓒屠村成性,若轻放,百姓难以服气。争论一度胶着。
基层的声音异常响亮。东固老乡推着小车赶来瑞金,“要杀人偿命”的口号此起彼伏。根据地内外的无线电里,都是受害家属发来的控诉。面对民怨,红军总部倾向于公开审判,既合乎法度,也示人以诚。
1931年1月28日清晨,审判台设在瑞金沙洲坝空地。冷风刮得旗面猎猎,万余名群众挤得水泄不通。红军警卫连围出一条通道,张辉瓒被押上台,他的呢大衣扣子掉了两颗,整个人似乎瘦了一圈。枪口一晃,他突然嘶喊:“润之,救我!”声音沙哑,却传遍全场。
![]()
主席并未到场,而是在不远处的木屋里听取汇报。面对卫士递来的便条,他只说了一句:“依法办。”五个字,轻重已定。午时,处决令下达。枪声短促,东固百姓神情复杂,有人捏紧了拳头,有人抬头看天,不发一语。
事情到此,并未就此了结。蒋介石随后修改围剿策略,不再让一个主将孤身深入;红军方面则把张辉瓒案件整理成册,配合反围剿宣传,在赣南、闽西迅速发出数十万份传单。一个中将的覆灭引来的连锁反应,远比他生前的战绩更大。
![]()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后来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词,用“前头捉了张辉瓒”七个字点出关键,既是战绩记录,也暗藏讽刺。张辉瓒终究没能靠一声“润之”得到生路;在政治与战争的洪流里,乡党身份、留洋背景都救不了一个血债累累的指挥官。
这桩公案提醒所有参与者:战场胜负之外,民心才是最硬的尺度。谁漠视它,谁就会被清算。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