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将黎巴嫩局势转化为遏制地区对手的战略抓手。负责恐怖主义和金融情报的副国务卿约翰·赫尔利近日开启中东之行。
他明确表示要利用当前契机切断伊朗对真主党的资金支持,以施压迫使该组织解除武装,这场以金融制裁为核心的博弈,正重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
赫尔利在伊斯坦布尔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揭露了一个关键事实:尽管西方制裁已让伊朗经济深陷困境,面临恶性通货膨胀与严重衰退,但该国今年仍向真主党输送了约10亿美元。
作为特朗普上任后首次访中东,他接连会晤土耳其、黎巴嫩、阿联酋及以色列的政府官员、银行家与企业高管,核心议题便是构建更严密的对伊制裁网络。
美国的制裁行动已率先落地。上周,华盛顿宣布制裁两名利用汇款服务为真主党输送资金的个人,这是对该组织金融网络的精准打击。
![]()
而据今年3月美国财政部披露,真主党财务团队长期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合作,通过商业项目与石油走私网络创收转移,此前已有5名个人及3家关联公司因此遭制裁。
赫尔利强调:“关键在于清除伊朗的影响和控制,而这首先要从他们向真主党投入的所有资金开始。”
这场博弈背后是多重矛盾的交织。伊朗与西方在核问题上的僵局持续发酵,核谈判破裂导致联合国重启制裁,西方国家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德黑兰则坚称核计划仅用于民用能源。
而真主党作为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先锋,1982年由伊朗革命卫队创立,在2023年加沙战争中向以色列开火声援巴勒斯坦,如今虽允许黎巴嫩军队没收南部部分武器库,却坚决拒绝完全解除武装。
黎巴嫩政府虽承诺解除所有非国家团体武装,但受制于国内复杂政治生态,难以真正推进。
真主党不仅是军事组织,更是贝鲁特政坛重要力量,在什叶派群体中拥有深厚根基,这让解除武装成为棘手难题。以色列则持续以军事打击施压,与美国的金融围堵形成呼应。
欧盟对伊朗的制裁态度较美国更为温和,难以形成统一施压合力。赫尔利的中东之行能否凝聚盟友共识,金融制裁能否真正切断资金链路,进而迫使真主党解除武装,仍是未知之数。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围绕资金与武装的较量,将深刻影响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