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松口想谈取消制裁!伊朗硬刚到底:核计划想让?门都没有!
一边是特朗普突然松口愿谈取消制裁,一边是伊朗硬气表态绝不放弃核计划和导弹。
美伊这波跨洋互动,到底是和平曙光还是缓兵之计?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以色列的轰炸还让两国打了 12 天,核谈判直接停摆。
这场被战争打断的外交博弈,如今刚露苗头就布满荆棘,背后藏着的各方算计,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特朗普愿意坐下来谈,核心原因其实很现实:美国施加的 “空前严厉制裁”,没能彻底压垮伊朗,反而让地区局势持续紧张。
![]()
2018 年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的制裁让伊朗经济举步维艰,但伊朗并没有屈服,反而加速发展导弹技术。
如今特朗普重新上任,一边宣称 “摧毁了伊朗核计划”,一边又愿意谈判,本质上是想通过外交手段,用 “取消制裁” 的诱饵,换取伊朗放弃核活动和导弹计划。
但伊朗这边也有自己的硬骨头。
佩泽什基安反复强调的 “底线”,可不是随口说说。
伊朗的弹道导弹库早已是地区威慑力量,射程覆盖 1200 公里到 2000 公里的多款导弹,能直接打到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
对伊朗来说,这些导弹是应对以色列威胁的 “保命符”。
毕竟 6 月的轰炸刚过去不久,以色列始终把伊朗视为生存威胁,没有防御能力就等于任人宰割。
更关键的是,伊朗一直坚称核计划只用于和平能源,让他们放弃核科学,无异于剥夺国家发展的重要权利,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
美伊谈判之所以难推进,第三方势力的干预是重要原因。
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色列,内塔尼亚胡下令的史无前例轰炸,直接让 4 月启动的五轮核谈判泡汤。
以色列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美伊达成协议后,伊朗获得喘息之机,毕竟在以色列看来,伊朗的导弹和核计划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只要以色列不放弃对伊朗的敌意,美伊谈判就始终面临被军事冲突打断的风险。
另一边,欧洲国家的操作也让局势更复杂。
9 月,英国、法国和德国总理默茨(2025 年刚当选)一起推动联合国启动 “快速恢复” 机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
这个机制是 2015 年伊核协议里的条款,本意是约束伊朗核活动,如今却成了施压伊朗的工具。
欧洲这么做,一方面是配合美国的对伊政策,另一方面也想逼迫伊朗回到谈判桌。
但这种 “一边制裁一边喊谈判” 的做法,让伊朗极为不满,佩泽什基安就直接吐槽:“他们给以色列送武器,却不让我们搞防御导弹,还能随便轰炸我们,这根本没道理。”
![]()
其实在战前,美伊已经举行过五轮会谈,核心目标是 “遏制伊朗核活动换制裁解除”,但始终没谈成。
现在即便双方都表达了意愿,这些死结依然没解开。
首先是核计划的界定:美国和欧洲认为伊朗在偷偷研发核武器,伊朗却坚持是和平用途,没有第三方能拿出确凿证据说服对方。
其次是导弹计划的谈判权:伊朗明确说不会就防御能力谈判,而美国这边,特朗普刚宣称 “伊朗没能力搞核武器”,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导弹计划的要求。
更关键的是历史信任的缺失。
2018 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让伊朗对美国的承诺彻底失去信心。
伊朗担心这次谈判又是美国的缓兵之计,一旦自己放弃部分权利,美国可能再次撕毁协议、恢复制裁。
而美国也怕伊朗借谈判争取时间,继续发展核技术和导弹。
![]()
这种互相猜忌的心态,让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阿曼虽然呼吁双方重返谈判桌,但作为曾经的主办方,也没能找到破解僵局的好办法。
美伊这波外交试探,让中断的谈判出现了一丝转机,但这绝不意味着和平近在眼前。
一边是经济制裁带来的现实压力,一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底线;一边是以色列的持续阻挠,一边是欧洲的推波助澜。
再加上多年积累的恩怨和信任缺失,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谈判再次搁浅。
说到底,这场博弈没有赢家,持续的对抗只会让双方都受损:伊朗经济被制裁拖垮,美国也面临中东局势失控的风险。
和平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互相让步的结果。
现在门已经开了一条缝,接下来就看美伊能不能放下执念,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