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袭的乌克兰楼房
俄罗斯于11月8日对乌克兰发动的新一轮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再次将战事的焦点拉回到乌克兰后勤与能源脆弱性上——可能自2022年以来,乌克兰将面临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多家西方与俄方媒体与官方消息显示,从火力投放规模、对乌克兰关键能源设施的打击效果,到战场局部推进与俄方公开宣称的军事成果——均呈现出俄方在某些作战维度上明显增强的态势。
据乌方统计数字显示,这次夜间打击中俄方投入的无人机与各类导弹数量达到数百枚:
包括25枚“伊斯坎德尔-M”/KN-23导弹、 10 枚“伊斯坎德尔-K” 巡航导弹、7枚“匕首”Kh-47M2 导弹、3枚口径导弹,以及458 架沙赫德型、非洲菊型和其他无人机。
乌克兰空军报告称,乌克兰防空系统击落了其中406架无人机,26枚导弹。
![]()
乌克兰空军“消失匿迹”
此次袭击集中瞄准乌克兰电力、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及若干前线城镇的民用与工业目标,致使乌克兰多地大范围停电、供水受限并出现人员伤亡。尽管乌方宣称大部分无人机和导弹被成功拦截,但显然造成的损失仍然巨大。
乌克兰多家能源企业与地方政府表示,关键变电站、发电与燃气设施受损严重,部分地区紧急切断电力以保护核电站运行安全或因配电网被摧毁而无法供电。乌克兰本地媒体报道称,若干受损设施导致短期内发电能力急剧下降,乌克兰城市与工业用能面临实质性威胁,这在临近(或者说刚刚进入)冬季的时间点具有极高战略效果。
与此同时,在地面战线方面,俄国防部与俄媒对外宣称俄军同样取得局部推进战果,例如“红军城”等地的“巷战推进”与占领情况,虽然最近两天俄军的攻势有放缓的迹象,但美国“战争研究所(ISW)”警告称(11月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这是俄军继续力量,想要对“红军城“发起更大规模进攻的信号。即便乌克兰内部也非常担心俄军在“红军城”方向的合围可能造成乌军“最大一次成建制被歼灭”。
![]()
红军城被围态势
所以11月8日对乌克兰的高强度袭击可能不只是为了瘫痪乌克兰冬季基础设施,也是为了让乌克兰缺乏对前线战线,尤其“红军城”方向的支援能力。
而通过此次袭击可以说明,俄军远程弹药供应链仍较为充足:高频次的饱和打击显示俄方在远程精确武器与廉价无人机(用于消耗乌方拦截资源、制造穿透机会)上投入持续且稳定。
并且相较此前的大规模袭击不同,这次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与打击精度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乌军方没有像之前几次那样大肆宣传战果,毕竟冬天居民没电、没气、缺水带来的艰难生活是最实际的。
当然,这些趋势并不意味着乌克兰在所有维度上都处于被动——乌方防空系统在袭击中还是拦截了大量来袭目标(否则乌克兰的基建损失将会更为惊人),西方继续提供情报与物资支持,且乌军在局部作战仍有成效,例如库皮扬斯克方向。但在“持久消耗”与“战略打击深度”上,俄方当前具备的资源投放能力确实对乌克兰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
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袭击后,强烈呼吁其西方盟友加大对俄能源与军事产业的制裁与打击,同时敦促提供更多远程防空与电力修复援助;北约与欧盟部分成员则表态谴责并讨论进一步支援方案。
“战争研究所(ISW)”对此发出警告(还是基于其11月8日的报告)称:若冬季前乌克兰能源基础频繁遭到重创,那么乌克兰社会与军队的承受能力将被进一步削弱,而这正是俄方可能希望放大的战略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