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明朝头疼万分的“瓦剌”,演变成了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0
分享至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城那一刻,整个大明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堂堂天朝皇帝沦为阶下囚,这场耻辱不仅震动了朝野,更让一个名字深深刻进了明朝人的噩梦——瓦剌。

可奇怪的是,这个曾经让大明头疼万分、险些颠覆王朝的强敌,如今在中国的版图上早已不见踪影。你在史书中追寻瓦剌的下落,会发现这个名字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突然间就消失在历史的云烟里。



有人说他们融入了藏族,有人说归入了蒙古,还有人认为他们成了满族的一部分。这个答案,比土木堡之变本身更加扑朔迷离。

在我看来,瓦剌的消失,恰恰是中华民族融合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这不是简单的民族消亡,而是一场跨越数百年的血脉传承与文化重构。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那个刀光剑影的草原时代。

墙头草的生存哲学:从突厥附庸到蒙古"林中百姓"

瓦剌这个名字,是明朝人的叫法。往前追溯,唐朝时他们叫斡亦剌,再往前就更模糊了。

这个部落的生存哲学,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见风使舵

唐朝盛世时,斡亦剌跟在突厥屁股后面混饭吃。突厥强大时他们俯首称臣,突厥被唐军痛击时他们立马改口归顺。这种墙头草作风在草原上并不稀奇,毕竟弱小部落想要活命,脸皮必须够厚,腰杆必须够软。



真正改变斡亦剌命运的,是那个叫铁木真的男人。

成吉思汗崛起的故事几乎是草原版的《哈姆雷特》——父亲被毒死,家族遭难,少年流亡。但铁木真比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子更狠,他不是复仇,而是征服。当他横扫草原、统一蒙古时,斡亦剌也被卷入了这场历史洪流。

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一个新身份——"林中百姓"。这个称呼听起来有点田园诗意,实际上是对他们居住在森林地带的地理描述。铁木真不仅给了他们土地和名分,还通过联姻将斡亦剌绑进了蒙古帝国的统治体系。

按说,这应该是个安稳的结局。可草原从来不相信安稳。

一次站队失败,埋下数百年的仇恨种子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的继承权成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权力游戏。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这对兄弟,一个要做中原的皇帝,一个要当草原的大汗,斡亦剌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这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高明"的策略——分裂下注。

一部分斡亦剌人跟着忽必烈南下中原,享受元朝的荣华富贵;另一部分则留在草原支持阿里不哥,保持游牧传统。这种骑墙策略看似聪明,实则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最终忽必烈赢了,建立了元朝。但跟阿里不哥的那支斡亦剌并没有被斩草除根,他们的血脉延续下来,在草原深处暗暗积蓄力量。这就是后来明朝面对的瓦剌的主要来源。

这一次站队失败,让瓦剌和元朝皇室结下了世仇。鞑靼是忽必烈的后人,瓦剌是阿里不哥的遗脉,两家人从祖宗三代开始就互相看不顺眼,这种仇恨一直延续到明朝,甚至更久。

元朝灭亡后,草原上再无统一的蒙古帝国。朱元璋在南方建立大明,北方草原上鞑靼和瓦剌分庭抗礼,互相攻伐。瓦剌抓住机会坐大,成了西蒙古的实际统治者



明朝几代皇帝,从朱元璋、朱棣到朱瞻基,谁都没能彻底摆平这个对手。与其说瓦剌是明朝的外患,不如说他们是大明帝国挥之不去的阴影。

也先的野心:一场赌上国运的豪赌

瓦剌真正威震天下,全靠也先这个枭雄。

这个人有脑子、有野心、更有手段。他先是扶持一个阿里不哥的后人当傀儡大汗,自己通过联姻和掌控军队,把蒙古的实权全攥在手里。老对头鞑靼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整个草原几乎都听他号令。

但也先不满足于只做草原霸主,他想试试大明的成色。

1449年,当明英宗朱祁镇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征时,也先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一边假装求和稳住明军,一边在土木堡布下天罗地网。这一战,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被俘。



这是也先人生的巅峰时刻,也是瓦剌历史上最辉煌的瞬间。

可惜,也先只会打仗,不懂政治。他以为抓住了皇帝就能要挟大明割地赔款,却没想到明朝朝廷转头就立了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瞬间变成一张废牌。手里握着一个没用的人质,也先进退失据。

更要命的是,瓦剌内部因为这次冒险开始分裂。傀儡大汗脱脱不花本来就对也先不满,趁着这次失利发难,两人很快从盟友变成仇敌。草原上的权力斗争向来残酷,没几年功夫,也先就在内讧中被杀,瓦剌从巅峰跌落,此后沉寂了将近两百年

在我看来,也先的悲剧在于他太过贪心。土木堡之战已经是巨大的胜利,如果他懂得见好就收,利用朱祁镇换取实际利益,瓦剉的历史可能完全不同。但草原英雄的通病就是只知进攻不知防守,只会征服不会治理,最终都难逃盛极而衰的宿命。



四分五裂:从统一部落到四大支系

也先死后,瓦剌一蹶不振。

到了明末清初,这个曾经威震草原的部落已经分裂成四大支系: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每一支都保持着瓦剌的血统和游牧传统,但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和认同。

这四支中,准噶尔部最为强悍,也最不安分。

当清朝入主中原后,准噶尔成了新的草原霸主。他们的首领噶尔丹野心勃勃,企图重现当年也先的辉煌,统一蒙古各部,甚至挑战大清帝国。

康熙皇帝三次亲征,才最终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击败噶尔丹。但准噶尔的威胁并未就此消除,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继续与他们缠斗。这场跨越三代皇帝、长达一百年的战争,堪称清朝最艰难的统一战争。



准噶尔与清朝的对抗,本质上是瓦剌这个古老民族最后的挣扎。他们不愿臣服,不愿融入,试图保持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对抗统一大势的力量,最终都会被碾得粉碎。

乾隆年间,清军彻底平定准噶尔,将新疆纳入版图。至此,瓦剌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土尔扈特东归:一次悲壮的民族回归

就在准噶尔与清廷死磕的同时,瓦剌的另一支——土尔扈特部,正在遥远的伏尔加河流域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明朝末年,土尔扈特部因为草原上的战乱和生存压力,选择了西迁,一路向西来到了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下游。他们以为在那里可以找到新的家园,没想到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沙俄帝国对他们的控制越来越严,不仅强迫他们为俄国打仗,还企图改变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土尔扈特人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伏尔加河,他们的民族将会彻底消亡

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土尔扈特部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东归

这是一次悲壮的万里长征。为了摆脱俄军的追击,他们选择在冬季出发,穿越哈萨克草原和准噶尔盆地,一路向东回到祖国。途中遭遇俄军围追堵截,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侵袭。

出发时有十七万人,回到新疆时只剩下不到六万。三分之二的族人永远倒在了归途中,这个代价之惨重,足以让任何人动容。

当土尔扈特的使者向乾隆皇帝呈上降表时,这位盛世君主被深深打动。他说了一句话:"尔等此举,非投降,乃归来。"

乾隆不把土尔扈特的回归看作征服,而是视为游子回家。这不仅是政治上的高明,更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于多元民族的包容和认同。



土尔扈特东归,标志着瓦剌这个民族在精神上的最终归宿。他们不再是明朝眼中的外敌,不再是草原上的独立势力,而是真正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消失的瓦剌,永存的血脉

那么,瓦剌究竟演变成了哪个民族?

答案既简单又复杂——他们成了今天的卫拉特蒙古

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这四大部落,在清朝统一新疆后,统称为卫拉特蒙古或西蒙古。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新疆、青海、甘肃以及蒙古国西部地区。

从语言上看,卫拉特蒙古语与喀尔喀蒙古语有显著差异,保留了更多古老的语音特征。从文化上看,他们的游牧传统、藏传佛教信仰、史诗传说,都延续着瓦剌时代的精神内核。



但同时,他们也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叙事。土尔扈特东归成为爱国主义的经典案例,准噶尔的平定被视为国家统一的重要里程碑,和硕特、杜尔伯特在清代的政治体系中各安其位。

瓦剌的消失,不是被征服和消灭,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归属。他们从一个让大明皇帝做俘虏的草原强敌,变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个转变花了四百年,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分裂、迁徙,最终完成了从对抗到融合的历史进程。

历史的启示:强权之下必有认同

回顾瓦剌的历史,不得不感叹一个事实:任何试图长期对抗中原王朝的边疆民族,最终都会走向融合

这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文化、经济、政治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原文明的强大不在于军事实力,而在于她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对不同民族的吸纳能力。



瓦剌曾经强大到俘虏大明皇帝,但他们始终没能建立起一套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游牧文明的机动性给了他们军事优势,却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当清朝以更强大的国家机器整合草原时,瓦剌的独立性就注定难以为继。

土尔扈特东归的悲壮,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异国他乡意识到,只有回到中华文明的怀抱,才能保持民族的延续。这不是屈服,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和回归。

今天,当我们在新疆、青海的草原上遇到卫拉特蒙古人时,当我们听到他们讲述祖先的故事时,或许很难将他们与那个在土木堡让大明皇帝做俘虏的瓦剌联系起来。但历史就是这样,昔日的敌人可以成为今天的同胞,战场上的对手可以变成命运共同体。

瓦剌的消失,是一个民族名称的消失,却是一个民族血脉的延续

他们没有灭绝,没有被遗忘,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或许,这就是中华文明最令人赞叹的地方——她从不拒绝任何愿意融入的民族,也从不忘记任何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瓦剌的故事,就这样成为了我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 《明史·外国传》卷三百二十七

2. 《清史稿·藩部传》卷五百二十三

3. 《蒙古秘史》(又称《蒙古源流》)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新华网专题报道:《土尔扈特部东归250周年纪念》,2021年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陕西咸阳一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被公诉

陕西咸阳一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被公诉

上游新闻
2025-11-09 15:23:04
年轻时一眼万年老了成“胖婶”,5位艺人近照曝光,颜粉心碎一地

年轻时一眼万年老了成“胖婶”,5位艺人近照曝光,颜粉心碎一地

诗意世界
2025-11-08 20:29:45
胖东来销售额破200亿,于东来曾表示:如果升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

胖东来销售额破200亿,于东来曾表示:如果升得太快,员工就得加班

潇湘晨报
2025-11-09 20:00:52
双喜临门:福建舰服役后,柬埔寨宣布将国家战略黄金储备存入上海

双喜临门:福建舰服役后,柬埔寨宣布将国家战略黄金储备存入上海

南宫一二
2025-11-09 06:30:41
敢为人先!上海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业,全职兼职都行,亏钱可回岗

敢为人先!上海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业,全职兼职都行,亏钱可回岗

火山诗话
2025-11-09 10:01:43
震惊!30年灯饰大厂轰然倒下,2.21亿外债,资产仅3120万元

震惊!30年灯饰大厂轰然倒下,2.21亿外债,资产仅3120万元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9 20:02:41
心碎!虎鲸母子被困废弃海洋公园,无人机拍到濒死“起舞”引全球愤怒!

心碎!虎鲸母子被困废弃海洋公园,无人机拍到濒死“起舞”引全球愤怒!

英国报姐
2025-11-08 21:08:54
警惕!网购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15人遇难 火灾现场披露

警惕!网购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15人遇难 火灾现场披露

环球网资讯
2025-11-09 09:32:09
歼35给的压力太大,特朗普打破惯例,给了内塔尼亚胡沉重一击

歼35给的压力太大,特朗普打破惯例,给了内塔尼亚胡沉重一击

空天力量
2025-11-09 17:25:08
毛主席每年遗体防腐费用不菲,但中国人直呼:“花得值!”

毛主席每年遗体防腐费用不菲,但中国人直呼:“花得值!”

百态人间
2025-11-08 05:45:03
缅甸政府将拆除KK园区148栋建筑,其中包括KTV、医院和SPA会所,已拆除101栋

缅甸政府将拆除KK园区148栋建筑,其中包括KTV、医院和SPA会所,已拆除101栋

红星新闻
2025-11-09 18:35:50
曾琦老公什么都没做,也被挖了出来!网友:有点理解主任了

曾琦老公什么都没做,也被挖了出来!网友:有点理解主任了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08 12:59:03
豪掷150亿,特斯拉要“去中国化”!

豪掷150亿,特斯拉要“去中国化”!

金投网
2025-11-07 16:20:25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9 10:44:07
两少年骑车失联21天后续,遗体已找到,曾有活着机会,细节曝光

两少年骑车失联21天后续,遗体已找到,曾有活着机会,细节曝光

鋭娱之乐
2025-11-09 08:27:15
郑丽文:“九二共识”是两岸中国人最高智慧展现,国民党将坚定走下去

郑丽文:“九二共识”是两岸中国人最高智慧展现,国民党将坚定走下去

海峡导报社
2025-11-09 10:27:07
7000亿新省级银行,获批筹建!

7000亿新省级银行,获批筹建!

证券时报
2025-11-09 08:10:11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乌国有火电站陷入瘫痪,德军司令:若与俄开战,德将成北约集结地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乌国有火电站陷入瘫痪,德军司令:若与俄开战,德将成北约集结地

扬子晚报
2025-11-09 15:18:17
郑丽文参加纪念后,邱毅落泪反思,蔡正元彻底不演了!卢秀燕沉默

郑丽文参加纪念后,邱毅落泪反思,蔡正元彻底不演了!卢秀燕沉默

李博世财经
2025-11-09 14:13:44
钓鱼岛究竟有多大?上面能住人吗?终于揭开钓鱼岛神秘的面纱

钓鱼岛究竟有多大?上面能住人吗?终于揭开钓鱼岛神秘的面纱

缘史记
2025-11-07 18:14:40
2025-11-09 22:35:00
阿燕姐说育儿
阿燕姐说育儿
分享育儿
534文章数 268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游戏
数码
公开课

手机要闻

第44周手机份额揭晓:苹果优势渐弱,华为即将崛起!

教育要闻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版语音课08:给我的小莉齐美言几句啊!

任天堂专利遭复审!专家称:舆论或成背后推手

数码要闻

华硕天选 6 Pro 酷睿 / 锐龙版开启大促:国补到手价低至 7519 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