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0万上海知青在新疆的精彩人生,沪疆双向奔赴六十年

0
分享至


乌鲁木齐的上海风情街藏着最奇妙的化学反应——生煎包的焦香混着烤包子的油香,维吾尔族老板用带着上海腔的普通话招呼客人,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杏干追着游客跑,嘴里蹦出的“谢谢侬”让人心头一暖。很难想象,这跨越四千多公里的文化碰撞,源头是六十年前那场浩浩荡荡的西行之旅。




1963年到1966年,近十万上海青年背着行囊登上绿皮火车,从黄浦江畔的弄堂胡同,奔向了天山脚下的戈壁荒滩。他们中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才十五六岁,出发时戴着大红花,穿着借来的军装,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火车鸣笛的瞬间,哭声与喊声混在一起,车窗边满是追着列车跑的亲友。没人能预料到,这场仓促的离别,会酿成跨越三代人的沪疆情缘,更让“故乡”与“他乡”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戈壁滩上的“上海式成长”:从娇娃到全能战士
初到新疆的上海知青,第一个“下马威”就是生存挑战。想象中的边疆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实际见到的却是茫茫戈壁,住的是地窝子——在地上挖个坑,顶上盖层草皮和泥巴,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夜里睡觉能感觉到土块从屋顶往下掉。喝的是涝坝水,浑浊不堪,喝一口能嚼出沙子,吃的是定量配发的粗粮窝窝头,就着咸菜就是一顿饭。




这群在上海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的城里娃,硬是被现实逼成了“全能选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荒,挖土、挑土,一干就是十一个半小时,灰头土脸地从地窝子里钻出来,先干一个半小时农活再洗脸刷牙。17岁的姜万富就是其中一员,他坐了3天4夜火车加7天汽车,才抵达昆仑山深处的叶城二牧场,每天的日常就是引水开荒、种地放羊。




但上海人的聪明能干,在艰苦环境里被发挥到了极致。没学校,知青们就用土坯搭课桌,把废旧汽车轮毂架在木框上当钟敲,提着马蹄表计时上课,朱光伟就这样成了当地第一批教师,一教就是几十年。没家具,大家就自学木工,欧式雕花床、捷克式大衣柜照着画报就能做,手艺好到后来团场直接办起了家具厂,“上海款”家具成了当地的抢手货。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还建起了当地第一所医院、第一座工厂,把农技、医疗、教育这些“现代基因”,硬生生植入了边疆的土壤。




这种成长不是单向的吃苦,而是双向的塑造。新疆的辽阔磨掉了上海青年的娇气,让他们练就了铁肩膀和厚老茧;而上海人的细腻和灵巧,也让戈壁滩上的日子多了几分精致。有人把弄堂里的烹饪技巧带到新疆,用简单的食材做出上海风味的菜肴;有人把讲究整洁的习惯坚持下来,在地窝子里也会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这种奇妙的融合,让“上海味”和“新疆魂”开始慢慢交织。




身份迷局:“在上海是新疆人,在新疆是上海人”
1970年代末,政策调整让部分知青有了返沪的机会。截至1981年,约2.53万名上海知青踏上了回家路,但这条归途远比想象中艰难。户口落实难、住房拥挤、工作不好找,成了返城知青的共同困境。陈福娟1964年到新疆当教师,1996年按政策回沪后,只能在居委会工作,住房还要自己筹钱购买。她的弟弟陈震刚返沪后,一家挤在20平米的老房子里,最多时住了15个人,直到女儿长大,才和弟弟凑钱买了个13平米的小房子。




比生活困难更磨人的,是身份认同的困惑。在新疆待了十几年,他们的口音里多了西北的豪迈,饮食习惯也染上了羊肉和孜然的味道,回到上海,反而成了“异乡人”。而那些留在新疆的知青,截至1985年底还有约3万人,他们说着流利的维吾尔语,逛巴扎像走上海的南京路,但在当地人眼里,他们依然是“上海来的”。这种“两边不靠”的身份,成了一代知青的集体印记。




更让人心疼的是知青子女的遭遇。1990年代,很多知青子女跟着父母回沪,却因为一口带着西北口音的普通话被同学笑话,有些老师甚至公开说“新疆的教育质量差,考不上好学校很正常”。他们既要适应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又要面对同学的异样眼光,身份认同的难题比父母更复杂。好在政策没有忘记这个群体,上海法院在公房征收补偿时,会专门考虑知青子女的情况,即使没有实际居住,只要是按政策回沪,也能认定为同住人,享受相应权益。




有意思的是,这种身份困境并没有割裂沪疆两地的联系,反而让“双城生活”成了很多家庭的常态。有些老知青退休后,冬天回上海避寒,夏天去新疆避暑;有些人为了照顾孙辈在上海常住,却总惦记着新疆的老邻居,每年都要回去看看。对他们来说,上海是出生长大的故乡,新疆是挥洒青春的第二故乡,两个地方都刻着深深的牵挂。




三代传承:把“沪疆情”酿成独特的生命味道
如今,六十年过去,当年的上海知青大多已白发苍苍,但他们种下的“沪疆情缘”,却在后代身上继续生长。在阿克苏地区,目前仍有8000多名上海知青及其后代居住,他们从小听着父母的支边故事长大,身上既有江南的精致,又有西域的豪迈,酿成了独特的“新疆上海味”。




95后汉族姑娘小张在喀什古城开了家民宿,能熟练用四种民族语言和客人聊天。她从小听着爷爷奶奶讲当年开荒的故事,长大后没回上海,反而选择留在新疆创业。她常说“上海有迪士尼,但新疆有十二木卡姆”,言语里满是自豪。在她身上,看不到父母那代人的身份困惑,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从容接纳。




这种传承不止于家庭,更融入了沪疆交流的方方面面。乌鲁木齐的上海风情街,不仅是纪念知青的地标,更是文化融合的活样本;阿拉尔的上海知青林里,杨奶奶18岁种下的胡杨已经参天,如今她的孙子也在新疆工作,三代人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更让人欣慰的是,两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2025年的沪疆文化交流周上,新疆舞者把上海舞蹈的韵律融入维吾尔族舞蹈的旋转技巧,上海的艺术达人与新疆同胞共同打磨节目,热瓦普的琴声与萨克斯的旋律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完美碰撞。




从1963年的支边热潮,到如今的对口援疆,沪疆两地的联系从未中断。上海对口支援阿克苏、喀什等地多年,援建学校、医院、文化设施,派出大批干部和专家,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新疆。而新疆的瓜果、棉花、特色文化,也走进了上海的千家万户,成为两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六十载风雨兼程,十万上海知青用青春证明,最深刻的联结从来不是地理距离的远近,而是文化的互渗、情感的交融。他们从外滩走向戈壁,把“小我”融入“大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更搭建了沪疆两地文明共生的桥梁。如今,他们的后代正带着这份传承继续前行,让江南的温婉与西域的辽阔,在新时代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米YU7拿“最佳结构奖”被嘲,网友辣评:不如颁“最佳抄袭奖”

小米YU7拿“最佳结构奖”被嘲,网友辣评:不如颁“最佳抄袭奖”

热点菌本君
2025-11-13 20:53:25
2连胜大获成功,勇士还验证4件事,进入第一梯队,一人可以重用

2连胜大获成功,勇士还验证4件事,进入第一梯队,一人可以重用

体坛大辣椒
2025-11-15 14:26:56
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对阵出炉!林诗栋4-1过关,迎战樊振东冲冠

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对阵出炉!林诗栋4-1过关,迎战樊振东冲冠

顺静自然
2025-11-15 15:47:23
港媒曝钟嘉欣在加拿大起诉丈夫,诉求重新分割财产争夺孩子抚养权

港媒曝钟嘉欣在加拿大起诉丈夫,诉求重新分割财产争夺孩子抚养权

小娱乐悠悠
2025-11-15 11:22:20
威少之外,下一个现役10000助攻会是谁?库杜来不及,2人机会最大

威少之外,下一个现役10000助攻会是谁?库杜来不及,2人机会最大

大卫的篮球故事
2025-11-15 14:52:42
知名平台突然爆雷,原办公地9月时已人去屋空!消费者慌了:要么退款,要么发货

知名平台突然爆雷,原办公地9月时已人去屋空!消费者慌了:要么退款,要么发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00:34:03
A股:周末七大重磅信息,国常会,央行紧急出手,下周要这么走了

A股:周末七大重磅信息,国常会,央行紧急出手,下周要这么走了

虎哥闲聊
2025-11-15 12:02:05
我入赘给市长的疯女儿,新婚夜她却说:我装疯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天

我入赘给市长的疯女儿,新婚夜她却说:我装疯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天

萧竹轻语
2025-11-14 16:25:55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霹雳炮
2025-11-02 20:52:08
中国与俄罗斯投弃权票

中国与俄罗斯投弃权票

澎湃新闻
2025-11-15 14:02:04
1000多万枚未兑换出去,多地延迟兑换时间,80周年纪念币何去何从

1000多万枚未兑换出去,多地延迟兑换时间,80周年纪念币何去何从

方寸年华
2025-11-13 08:00:17
全运会考察个寂寞?球迷怒批郭士强:这3人不该进集训名单

全运会考察个寂寞?球迷怒批郭士强:这3人不该进集训名单

弄月公子
2025-11-15 10:37:10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近史谈
2025-11-14 14:30:08
时隔 2 个月,那英出轨风波后再亮相,马伊琍的话彻底应验

时隔 2 个月,那英出轨风波后再亮相,马伊琍的话彻底应验

一盅情怀
2025-11-15 15:05:30
45.4万对44.17万:上汽终结比亚迪连冠,反超正式开始

45.4万对44.17万:上汽终结比亚迪连冠,反超正式开始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13 13:37:50
马杜罗:谁想当奴隶请举手

马杜罗:谁想当奴隶请举手

新京报
2025-11-15 10:02:17
中国移动员工退休金曝光,央企上班的还赶不上退休的?

中国移动员工退休金曝光,央企上班的还赶不上退休的?

通信爆料
2025-11-14 10:26:10
冷空气到达广州时间,确定!网友:干冷还是湿冷?

冷空气到达广州时间,确定!网友:干冷还是湿冷?

鲁中晨报
2025-11-15 07:27:04
日本叫嚣要在台海击沉福建舰,话音未落,中国055舰队抵达日本

日本叫嚣要在台海击沉福建舰,话音未落,中国055舰队抵达日本

面包夹知识
2025-11-14 00:13:22
停一夜就自燃?新能源车烧成废铁,佛山车主:对厂家保险“非常失望” ,最新回应→

停一夜就自燃?新能源车烧成废铁,佛山车主:对厂家保险“非常失望” ,最新回应→

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
2025-11-14 21:14:18
2025-11-15 16:52:49
梨花头
梨花头
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哦~
1094文章数 1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争议!评委张艺谋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旅游
本地
家居
军事航空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旅游要闻

跟“风”游,大理冬季热度不减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