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9年,一湖南老农找到肖劲光,指着许光的照片:这人像是我儿子

0
分享至

1949年,长沙刚刚解放不久,一位七旬老农拄着拐杖、手里攥着一份报纸,步履匆匆地走进军管会的大门。



他要找的不是粮食,也不是工作,而是一个“失踪”了二十多年的亲人,自己的儿子。

报纸上那位英姿勃发的解放军司令,让他瞬间泪目,他确信,那正是自己当年被迫离家、音讯全无的儿子许德华。

可是此时照片上的人名却叫“许光达”。

这一名字的更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过往?为何父子相隔二十年音信全无?这一场横跨岁月的重逢,又如何一步步拉开帷幕?

牵动乡愁

1949年天气尚热,湖南长沙的田埂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弯着腰,正吃力地收拢田里的稻草。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布褂、脚蹬草鞋的中年男人朝着他飞奔而来,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张发黄的报纸。

“许老哥,许老哥,快!快看这个!”

来人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平日里斯文沉稳,这时却满脸通红,语气里透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他气喘吁吁地将那份报纸递到老人面前,手指哆嗦着指向其中一张黑白照片,“你看看,这个,是不是像你家的五伢子?”

许子贵愣住了,他接过报纸,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尽管他一个字都不识,却认得出这照片上那身笔挺军装、神情坚毅的男人,那正是二十年前他亲手送出村口、背着小包袱离去的儿子许德华。



他的手一抖,报纸险些滑落地上,他赶忙坐在田边的土堆上,将报纸摊开仔细看了又看,他紧握着报纸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乡亲们早已认定许德华早死在外,只有他,一直不肯信,他一直觉得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他没有见到儿子的尸首,儿子就还活着。

而今,照片里的这个人,穿着解放军的军装,站在台上讲话,名字却写作“许光达”,不是许德华。

可这张脸,这眉眼,这神情,他怎么可能认错?

就算二十年过去,他也认得出,那是他一手带大的儿子,是他苦难岁月中唯一的盼头。



他当即将镰刀往田里一扔,顾不上双腿的酸麻与腰间的疼痛,快步朝村外走去。

邻里劝他歇歇脚,他摇头不语,有人问他去哪儿,他只说:“去找我的五伢子。”

没人拦得住他。

一路上,他带着那张皱巴巴的报纸,问遍了村口的行人,又到镇上的粮站打听。

最后终于从一位挑担进城的老兵口中得知,长沙现在设了军管会,四野十二兵团就在那儿,说不定能找到这位“许光达”。

那天傍晚,他收拾了一个小布包,装上两块干粮和一双替换的草鞋,就那样一步一步踏上了进城的路,他的脚掌被磨出鲜血,却仍然不知疼一样继续前行。



他走了整整两天,只为了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

当他终于来到长沙,站在军管会门前,看着守卫森严的岗哨时,他犹豫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闯错了地方,不知道照片上那人到底是谁,也怕自己的执念只是痴心妄想。

可他还是迈出了那一步。

他拄着拐杖走到岗哨前,拿出那张早已被他反复摊开无数遍的报纸,哽咽着对士兵说:“同志,我找我的五伢子,他大名许德华,是不是他……”

士兵望着老人含泪的双眼,心中不由一动,他不敢怠慢,赶紧上报。



他迫切地寻找儿子,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他只想确认,这个世界上,他的儿子还活着,就够了。

昔年放牛娃的求学梦

许家人丁兴旺,却穷得叮当响,五个孩子里,许德华是最小的一个,从小体弱多病,却格外聪明伶俐。

6岁那年,村里的孩子一个个背着书包进了学堂,许德华却要每天清晨就牵着家里唯一的一头老牛出门,赶到邻村的草坡放牛。

放牛的地刚好在私塾后头,牛儿啃草,他则站在窗边,悄悄听里头的学生朗读。

窗户上糊的纸早已被风雨打穿,他能清楚地听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咏诵,稚嫩的嗓音却在他耳中宛如圣音。



他听得入迷,常常忘记赶牛,忘记回家,甚至饿着肚子站在那儿一整个下午。

有时他也会跟着念,声音压得很低,却一字不落。

久而久之,教书的邹希鲁注意到了这个站在窗外的放牛娃。

邹希鲁年近五旬,戴一副圆框眼镜,讲起书来掷地有声。

他起初以为这孩子不过是贪玩,可一次冬日大雪后,他在学堂后面发现了许德华。

那天寒风刺骨,雪盖了地,他却仍旧光着脚站在雪地中,嘴唇都冻紫了,脸上却浮着专注的红光。

那天,邹希鲁提着灯笼,走进了许子贵家。



他不是来兴师问罪,而是提出一个请求:“让我教你家五伢子读书吧,他是块读书的料。”

“从今往后,他是我学堂的学生,不收学费,吃住我也帮他安排。”邹希鲁一锤定音。

许家父子都激动不已,千恩万谢。

从那以后,许德华进入了学堂,寥寥几月,他已能写得一手工整的毛笔字,诗书经史倒背如流。

1921年秋,13岁的他考入长沙师范学校,而邹希鲁也被聘为师范校的国文教员,师生之缘再续。

长沙是个更大的世界,他接触到更多新思想,民主、科学、自由、民族独立。

也就在那一年,恩师又将自己的女儿靖华许给了他。

邹靖华是邹先生的二女儿,比许德华小四岁,自幼聪慧伶俐,模样也秀气。



他从小在邹家出入,早知靖华的性情,也知道她常悄悄坐在窗边听他念诗文,他曾暗生好感,如今听老师提亲,反倒觉得是天意安排。

邹先生一边给他们定下亲事,一边告诫许德华:“靖华托付给你,是我信你为人,也希望你莫负了书生志气,莫忘家国大义。”

那一夜,许德华几乎未眠。

他握着毛笔,写下自己的志愿:“愿读书为民,愿革命为国,愿终身不悔。”

血火淬炼下的改名隐姓

1920年代的长沙,正值风雷激荡、潮水涌动之际。



街头巷尾不断传来学生集会的呼号声,《新青年》《湘江评论》在私塾与学堂之间悄然传阅,一批批热血青年在时代风口浪尖上觉醒,许德华正是其中之一。

他在长沙师范读书时,接触了大量进步书籍,常常夜里趴在油灯下誊抄《共产党宣言》与鲁迅杂文。

读书已不是为了一官半职,而是为救国图存。

在同学中,他总是最早一个冲上讲台演讲的,也是被警察盯得最紧的那一个。

1925年,“六一惨案”爆发,日军在长沙侮辱中国人,引发群愤。

许德华带头组织游行,亲自起草抗议文书,带领同学们冲进湖南省政府请愿,他站在最前面,振臂高呼。

也在那日,他被宪兵抓捕,在集会上当众毒打,鲜血浸透了白衬衣,牙齿也被打断一颗。



但他咬牙不吭一声,眼神仍如炽火一般坚决,朋友偷偷给他拍下这张血衣怒目照,日后成了同学心中的“革命图腾”。

此役之后,他彻底明白:靠国民党无济于事,唯有追随共产党才有希望。

同年夏天,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组织考虑他意志坚定,又有文化底子,推荐他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1926年,他被黄埔第五期炮兵科录取,进入了真正的“革命熔炉”。

黄埔军校里不缺胆气之人,但许德华以其纪律严明、枪法出众、战术思维敏锐,很快脱颖而出。

在一次野外训练中,他带队穿越封锁线完成“夜袭模拟”,被教官当众点名嘉奖。

可就是在这样的高光时刻,他却不曾向家里报喜半字。



1927年,大革命失败,老蒋挥刀,黄埔校友间兄弟反目,血雨腥风扑面而来。

许德华响应党的号召,南下参加南昌起义。

途中历经千辛万苦,数度与战友失散,直到在江西宁都赶上主力部队,加入了第11军25师75团。

在三河坝防线,他率领十一连坚守阵地,子弹打光后,带人奋起肉搏,击退国民党军进攻。

后来他腹部中弹,这次重伤几乎夺走他的生命,他被安置在老乡家疗养,可与此同时,敌人又包围周边村镇,悬赏缉拿他,就连远在家乡的父母、妻子都备受折辱。

他不想让自己的名字给家人带来无妄之灾,于是在1929年的春天,他更名改姓为许光达。



从此之后,他不再向家乡寄信,也不再询问亲人安危,他装作自己是孤儿,转战湘赣、湖北、川黔等地,在红军中一步步成长。

他虽然思念亲人,却只能将思念之情深藏在战火之中。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想到因为一份报纸,他的老父亲竟不畏艰阻来寻他,父子俩终于得以重逢。

那一天,长沙军管会主任、四野十二兵团司令萧劲光得知消息后亲自赶来接见。



他没有贸然回应老人,而是当即联系中央军委,要求核实许光达的履历、曾用名与出身背景。

几个小时后,电报传回,军委回电内容简短却足够震撼:确认,一野二兵团司令许光达,原名许德华,籍贯湖南长沙。

消息落地,现场寂静。

许子贵听到确认那一刻,仿佛身体所有的骨头都被抽空了,整个人瘫坐在藤椅上,泪水终于再也止不住。

另一边,在千里之外的兰州,许光达正在前线指挥肃清残匪的行动,战事吃紧,连日未眠。

他正审阅一份简报,通讯员却急急忙忙递上一份加急电报,展开,读完,许光达顿时愣住。

“查明,你之父许子贵老先生,已在长沙军管会认出你照片,并确认为你原名许德华。军管会主任萧劲光同志已为其安排照顾……”



他缓缓放下文件,手掌撑着桌面,低头闭眼,久久未语。

那一瞬间,二十多年的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新婚十日的诀别、逃亡途中的失血濒死、为保护亲人而一次次强忍不写的信件……

他一度以为,这辈子都无法面对父亲。

他不是没想过联系,他曾数次提笔,却又在落笔时默默撕毁;他曾数次想亲自回家,却又一次次因任务或安全隐患放弃。

作为儿子,他愧对双亲;作为革命者,他别无选择。

当晚,他给中央写下请愿,希望尽早安排返湘探亲。



他写道:“许光达,湖南许家五伢子,愿亲赴长沙,当面叩首谢父恩,廿载未归,虽功勋有加,心中常存不孝之责。”

得知消息的许子贵点着油灯,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句:“五伢子,爹在长沙等你回家。”

纸墨未干,泪水已落。

那是一场迟来的团圆,一段尘封的父子情终于在战火之后缓缓解封。

而他们之间那道横跨二十载的鸿沟,也将在这份血浓于水的召唤中,一点点弥合。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坑惨全家!沈伯洋搞台独,致家族崩塌!儿女留学被拒签,生意崩盘

坑惨全家!沈伯洋搞台独,致家族崩塌!儿女留学被拒签,生意崩盘

阿莱美食汇
2025-11-11 01:53:52
滕帅刚到手的“苏超”最佳射手奖杯,被儿子弄坏了!

滕帅刚到手的“苏超”最佳射手奖杯,被儿子弄坏了!

半岛晨报
2025-11-09 20:30:03
惨败布伦特福德,埃迪·豪对12万周薪巨星生疑!全场被虐引怒批

惨败布伦特福德,埃迪·豪对12万周薪巨星生疑!全场被虐引怒批

澜归序
2025-11-10 11:54:07
四大家族齐聚,唯独李嘉诚家族缺席全运会火炬接力,透露了什么?

四大家族齐聚,唯独李嘉诚家族缺席全运会火炬接力,透露了什么?

林小明商业评说
2025-11-10 21:07:33
刘强东入局换电:京东5万开卖“网约车神车”,88秒补能500km

刘强东入局换电:京东5万开卖“网约车神车”,88秒补能500km

智能车参考
2025-11-10 20:49:37
就在今天!11月11日凌晨女排传朱婷、吴梦洁、李盈莹新消息

就在今天!11月11日凌晨女排传朱婷、吴梦洁、李盈莹新消息

皮皮观天下
2025-11-11 04:56:01
印尼雅加达清真寺爆炸案增至96伤,17岁男学生疑遭欺凌后犯案。

印尼雅加达清真寺爆炸案增至96伤,17岁男学生疑遭欺凌后犯案。

环球趣闻分享
2025-11-10 10:27:03
课本告诉我们: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却不告诉我们蔡伦是什么样的人

课本告诉我们: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却不告诉我们蔡伦是什么样的人

大国纪录
2025-11-10 09:28:06
蛋白吃得好,八十不服老!这三样高蛋白,比吃肉还补,关键还便宜

蛋白吃得好,八十不服老!这三样高蛋白,比吃肉还补,关键还便宜

江江食研社
2025-10-23 20:30:03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深圳2次被点名!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深圳2次被点名!

深圳梦
2025-11-10 23:57:45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小小李娱
2025-11-04 09:09:02
超强台风!确认影响江苏

超强台风!确认影响江苏

无锡eTV全媒体
2025-11-10 14:10:23
我今年48岁才看透:夫妻后半生,靠的根本不是感情

我今年48岁才看透:夫妻后半生,靠的根本不是感情

老红点评社
2025-11-10 16:42:38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全运最后一舞:首秀3-0又美又能打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全运最后一舞:首秀3-0又美又能打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0 14:41:39
相当炸裂!网传某大厂领导裁掉一个边缘员工,然后和她结婚了

相当炸裂!网传某大厂领导裁掉一个边缘员工,然后和她结婚了

星河也灿烂
2025-10-30 16:46:24
女子参加婚礼穿包臀裙和黑丝,抢了新娘风头:新郎都不好意思了

女子参加婚礼穿包臀裙和黑丝,抢了新娘风头:新郎都不好意思了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1-05 09:11:11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13%,现报8229.270点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13%,现报8229.270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22:50:07
解放军进台海,不到24小时,马英九开始追责,郑丽文摊牌两岸关系

解放军进台海,不到24小时,马英九开始追责,郑丽文摊牌两岸关系

时时有聊
2025-11-08 17:32:09
合资燃油车打响反击战 三款新车集中上市 最低仅12.18万元

合资燃油车打响反击战 三款新车集中上市 最低仅12.18万元

车回路转
2025-11-10 15:56:47
31岁女子为嫁高富帅与母亲互殴,女主鞠躬道歉:他出轨了,卖房钱都给他了

31岁女子为嫁高富帅与母亲互殴,女主鞠躬道歉:他出轨了,卖房钱都给他了

潇湘晨报
2025-11-10 11:00:20
2025-11-11 06:23:00
史之铭 incentive-icons
史之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76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媒承认:乌重镇即将被攻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