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的一天,邓公笑着说:‘老叶,海军那摊子事,得劳驾你去收拾收拾。’”话音刚落,叶飞愣在原地,半分钟没吭声。那年他六十五岁,头发花白,手里还夹着交通部的文件,根本没想到又要披挂上阵,而且是对自己而言几乎陌生的海军。
时间的指针被这句玩笑般的命令拨回到1927年。那时,闽西北山村里二十出头的叶飞带着一支只有几十条枪的队伍,在黔桂赣边界搞地下交通,白天教书,夜里联络农协。严格意义上,他不算“武夫”,更像组织者和发动者。土地革命高潮时,中央苏区扩大红军,他被推出来兼任政治指导员,一边教群众识字、一边学着打仗,文武两头跑。
抗战全面爆发,新四军组建,叶飞自告奋勇随部队渡江北上。到了苏中,他先当团长后当旅长,战场上摸爬滚打总算练出真本事。1943年吕泗战斗,他指挥一个旅顶住了日军两个联队的围攻,这一仗让陈毅拍着桌子说:“小叶子会用兵!”从此军事履历才算硬气。
解放战争阶段,他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孟良崮、济南、淮海,他几乎场场不缺席,却鲜有人知道他真正拿手的是攻坚。在福州战役,第一纵跳帮登陆,仅用十天就迫使守敌弃城南逃,为统一福建打下开门红。1949年10月,福建军政两套班子成立,张鼎丞升任省委书记,叶飞临危受命接任福建省长,同步兼任前线总指挥。当年文件批示写得简短:“人手缺,用得紧。”
省长的日子并不好过。福建贫瘠、匪患严重、海防漏洞百出,叶飞在办公室半天坐不住,自己扛着测量尺上堤坝。福州长乐外海沙岸线一刮大风就被海水劈开,他拍板“移山填海”,把天然砂丘硬是压成海堤。工地上有人嘀咕:“省长也来扛石头?”他没抬头,只回一句:“扛晚了,潮上来要命。”
![]()
日子熬到1960年代中期,政治风浪骤起。因身居一把手,他首当其冲被贴大字报。“黑省长”“叶大反”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夜里批斗会结束后,警卫只得把他送进军区招待所“保护性隔离”。从1967年到1975年,他被剥夺一切职务整整八年,只能靠读书、写回忆录消磨时间。外边局势怎样,他很少插嘴,只偶尔叹一句:“福建那边,堤别塌了就好。”
1975年中央为他平反,任命交通部部长。听到任命,他当场摇头——念念不忘重回军队。上级再三解释:“交通也是战备,路修不好,打仗一样寸步难行。”他勉强接下差事,上班第一天就把港务局、航道局、造船厂负责人叫到一起:“换人我不急着干,先把账本翻给我看。”几个月内,他把被冷落多年的沿海港口系统重新归线,沉睡的万吨级泊位陆续启用,内河干线也恢复常态运输。老工人说:“部长像抓打仗一样抓船坞,船台烟囱都冒劲了。”
正当交通部渐见起色,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突然病逝。海军内部矛盾盘根错节,司令员肖劲光孤身难支。高层思来想去,决定调一个与海军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人来。名单定到叶飞,他完全懵了:“没上过一天舰,干吗点我?”邓公摆摆手:“恰恰因为你是局外人,谁也拉不拢,谁也不欠情。”一句“局外人”让他哭笑不得。
到职后,他没急着下命令,而是连续跑了十八艘军舰、六个岸基观通站,边听边记。水兵私下议论:“新政委说话南腔北调,也不训人。”其实他在暗中摸脉:军心散、技术断层、干部冤假错案没平反,这三件事不解,海军根本抬不起头。1980年春节前,他把海军党委成员拉到西山开会,一纸“尊重技术、恢复职务、先团结人再训舰”初步方案通过。会后他直率地说:“先讲对错,再谈前途,不冤人也不护短。”
1981年3月,《海军党委扩大会议纪要》印发全军。该纪要核心精神是为海军拨乱反正、分清责任、鼓励技术革新。政委是“局外人”,所以裁判员兼调解员的角色才能站得住脚。半年后,海军重点型号的驱逐舰改进工程重启,搁置多年的潜艇人才计划重新列入预算,海上试验场灯火通明。水兵晚点名时有人开玩笑:“老叶让我们又闻见柴油味了。”
![]()
1982年,叶飞自请退居二线。领导批准后,他只带走一个海军蓝皮笔记本,封面写着八个字——“海疆未靖,心犹未息”。离京前夜,原东海舰队参谋长来送行,问他后悔不。他摆手:“早年扛大旗,后来握方向盘,这辈子够本。”
纵观他的履历,从山沟里的地下交通员到省委书记、从建设海防的省长到整顿海军的政委,每一次转身都在关键当口。有人说他“八面玲珑”,其实更像被历史推着走。不得不说,多面历练确实让这位“局外人”在海军风浪里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局内矛盾胶着时,局外人反而能把舵。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