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大半,10个月的时间相当于全年83%的进度条。对车企而言,年初立下的年度目标如今到了“交卷”时刻——谁在默默冲刺,谁在硬着头皮扛,一目了然。
先看新势力阵营的成绩单。小鹏汽车年初定下35万辆销量目标,前10个月已卖出35.5万辆,提前“撞线”;方程豹目标20万辆,实际完成20.8万辆,同样超额完成。
![]()
零跑和小米则紧随其后:零跑目标50万辆,目前完成46.5万辆,完成率93%,按其月均7万辆的销量,半个月就能补上3.5万辆缺口;小米目标30万辆,已卖出29万辆,完成率97%,以月销4万辆的速度,只需四分之一月就能达标。这四家车企不仅完成目标,还能“超额交卷”。
但剩下的10家新势力就没这么幸运了。完成率最高的是极狐,71%——距离20万目标还差4.5万辆,可其月均销量仅1.6万辆,两个月最多卖3.2万辆,缺口明显。更惨的是完成率低于50%的车企,比如某品牌前10个月仅完成全年目标的四成,剩下两个月要卖出前10个月的量,简直是“不可能任务”。
![]()
为什么目标完成情况差距这么大?关键在目标制定时的“心态”。有些车企高估了自己的产能、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对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预判不足。比如部分车企年初觉得“市场回暖,自己能分一杯羹”,结果发现友商降价、新品频出,自己的产品竞争力被“稀释”;还有的车企过度依赖单一车型,一旦该车型销量波动,整体目标直接“崩盘”。
其实,这也不是新势力第一次“目标翻车”。前几年就有车企年初喊出“年销30万”,结果年底只完成10万,被戏称“吹牛税”。但经过这几年“毒打”,车企们也该学聪明了——目标不是“拍脑袋”定的,得结合产能、供应链、市场环境综合考量。
![]()
毕竟,车企的终极目标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实打实的市场口碑和用户认可。与其年初喊个“高目标”吸引眼球,不如脚踏实地做好产品、服务,让销量自然增长。
现在,距离2025年结束还有两个月,那些完成率低的车企是继续“硬撑”还是调整策略?而那些超额完成的车企,明年会定更高的目标还是更务实的计划?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比单纯的销量数字更值得关注。
毕竟,汽车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谁喊得响谁赢”,而是“谁走得稳谁走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