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海的局势更加紧张了,2025年10月份的时候,美国和菲律宾在地区海域搞了一场规模很大的联合军演,表面上说是训练合作,其实不少国家以及观察者觉得这场演习就是冲着中国来的,所以整个局面就更容易被挑起来。
![]()
美国国防部长在东盟防长会议上公开表态,如果中国对菲律宾动手,他会上去。这种言论让周边国家很紧张。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近几年一直在加强,军演频次和规模也增加了不少。吕宋岛、巴拉望岛周围美军人员增多了,武器系统更多了,后勤支援也强了不少。2025年的美菲“肩并肩”演习当中,NMESIS类型的反舰导弹被摆到了吕宋北部和巴丹群岛,这样的部署看起来像是进攻型前沿布阵,而不是单纯为了守着。
比表面的盟友关系还麻烦的是,美国在很多地方的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点:主动让局势火上浇油,提供武器、情报和战术建议,在是否派兵的问题上总是躲着走。这让人想起以前一些冲突前的样子—把对抗的前线交给对方国家,自己躲在后面支持,不一定非要承担直接的军事代价,把战场放在别人家门口,让别人挨打,这样的逻辑很值得琢磨。
![]()
菲律宾本身近年跟美国走得就比较近,现在的新政府上台之后军事合作也在加深,基地的使用权限和军演安排都在增多。出于安全考虑,马尼拉方面把对美依赖当作一种保障,很多人觉得有美军在身边就是安全有了保障,但是真到冲突发生的时候,靠这样的外部保证能撑多久是个大问题,美国在实际的冲突中会不会派出大量的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并不是可以事先完全确定的事情。历史上看,提供武器、情报是常态,而直接出兵则常常被回避或者以有限的方式进行。
区域内,菲律宾的做法没有得到全面支持。东盟内部不少国家希望以协商的方式解决海上争议,并不想把局面给搅浑了,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正在探索与中国合作的道路,他们想让问题被搁置起来或者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处理。如果菲律宾一直把自己当成对立的一方,长此以往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丧失与邻国开展经贸以及海上方面的合作机会。
![]()
外部势力主导的军事合作与演习,带来的是另一面:本国的安全和民生。万一发生冲突,首先受害的还是菲律宾自己。战争带来的破坏包括城市被毁、渔业港口受限、民众流离失所等都是实实在在的代价。乌克兰冲突给我们的教训很明确,一旦变成长期对抗,普通人就要付出惨重代价。菲律宾需要把这些后果纳入考量范围。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国家在南海的存在是长期的、系统的。中国在南海通过海警执法以及海军巡航维护自己的主权和海上秩序,这些行动都是要以法律为基础来进行的。面对挑衅时一般会选择分级反应,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先做警告动作,必要情况下阻止对方的行为发生,尽量不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底线,而是结合自身实力与策略的一种应对方式而已。如果外方或者地区力量推动把攻击性武器部署到前沿并且真的做出挑衅举动的话那么就会有相应的反制措施出现。
![]()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选择性地介入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这对其军火工业有利。武器销售、军演带来商业利益,加强与盟友的军事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盟友生死攸关时会无条件承担。把一个国家放在最前线而自己掌控话语权,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从区域稳定需求出发,南海要稳住得靠实力、法律和共识。大国相争或者把海域当作博弈筹码不能长久地保证沿海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共同开发资源、搁置争议再通过对话解决才能更符合沿海国家的长远利益。菲律宾如果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减少被外力牵着走的可能性还可能维持发展与安全。
![]()
对菲律宾而言,现在是个关键的选择时刻,持续加深与美国的军事联系也许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安全感,不过长远来看却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如果一直这么走下去下去的话,可能会被周边国家孤立起来,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变成最前线的承受者。但如果把外交和安全政策转向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积极参加区域合作这样的方向发展,并且依旧能够守住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民众的利益。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会首当其冲地陷入冲突当中去,对于菲律宾来说和平和发展是大多数人的期望。各方都要努力让南海成为合作的海洋而不是冲突的试验场,减少外部挑唆用法律和对话来解决问题区域才能长久稳定下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