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java#01 / 这年头,做接口比谈恋爱还难
前几天群里又吵起来了。
后端说:“我接口都测过了,前端请求参数错了!”
前端回怼:“我照着接口文档调的,怎么就错了?你改接口不说一声啊!”
产品在群里发了一个“”,
然后默默撤回了“进度为什么还没提测?”的消息。
每个项目,总有一段“前后端撕”的时期。
明明是同一个项目,却像异地恋。
后端部署在内网,前端跑在 localhost,连接口都见不了面。
这不是技术问题,这叫“沟通代价”。
02 / 我也经历过联调地狱
那年我在一个新能源平台做 Java 后端。
一个接口要返回“设备实时数据”,前端 React 开发的小伙子天天催。
我说:“接口 OK,你调试下。”
结果他说:“CORS 报错了。”
我一看 Nginx 配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写成了 /station/**,直接匹配不对。
改好后,又出新问题:“返回字段 deviceId 前端拿不到。”
我发现前端在用驼峰,后端返回是下划线。
他骂我:“你能不能统一风格?”
我也想骂:“那你能不能不要用 any 接一切?”
我们两个都没错,但系统差点上线失败。
03 / 后来我学会了“三件事”,彻底结束了互相背锅
第一件事:用 Swagger 自动生成文档。
以前我们手写接口文档,更新一次要靠“口头同步”。
后来我接入了 Swagger + Knife4j,每次代码提交自动生成接口文档。
前端直接打开网页就能调试,不再需要我截图参数。
文档对齐后,扯皮少了一半。
第二件事:用 Mock 数据提前跑通流程。
后端还没写完,前端就能用 Mock 服务模拟接口。
我推荐他们用 Mock.js 和 Apifox,直接生成假数据。
前后端都能独立开发,联调时只需要验证逻辑正确。
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救了无数项目。
第三件事:统一返回格式。
我们定义了标准响应结构:
{"code": 200,"msg": "success","data": {...}再也没人问我“后端为什么直接返回 null 了?”
前端统一封装拦截器,后端统一返回体,
从此“协议层吵架”被彻底终结。
04 / 这届程序员,其实都在互相理解
后来我发现,前端不容易。
他们要对接 API,还得适配浏览器兼容、响应式布局、性能优化。
而后端也不轻松,SQL 优化、并发锁、缓存穿透、分布式事务……
每个领域都藏着坑。
我们吵的不是技术,是沟通方式。
你写的接口,是别人要调的工具。
别人报的 Bug,不一定是你的问题,但一定是你们的共同问题。
05 / 写在最后
在这个讲求协作的时代,
一个人再强,也敌不过一支默契的前后端团队。
现在我们每次上线都用 Jenkins 自动构建、Nacos 配置中心、接口文档自动推送到 Apifox。
没人再吵了,反而在群里互相发“感谢有你”。
那一刻我懂了——
真正的全栈,不是你能写前端和后端, 而是你能让他们都信任你。
我是奔跑的小牛马,一个后端出身、却学会前端思维的开发者。
关注我,
每天带你一点点看懂“技术背后的职场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