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沈阳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拆下锈蚀的别克标志,换上吉利的银色徽标。这座曾年产50万辆燃油车的合资工厂,如今正被改造为吉利银河新能源车基地,计划年底投产。与此同时,沈阳街头出现了首批甲醇加注站,卡车司机王师傅算了一笔账:“每公里成本比油车省三毛,一天能多赚几十块!”
这座老牌汽车城,正试图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引进新能源品牌与押注替代燃料,打破“宝马依赖症”的困局。
01 沉浮之间:沈阳汽车产业的困境与曙光
沈阳汽车产业曾因“一业独大”陷入被动。2025年前三季度,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7%,其中大东区(宝马工厂所在地)整车产量暴跌45.2%。核心原因在于: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而新能源转型滞后。宝马纯电车型到2026年才投产,让沈阳在新能源赛道上“慢了一拍”。
但危机中暗藏转机。吉利接手通用工厂后,快速启动招聘,冲压、焊装等岗位月薪最高达1.5万元。当地零部件企业地通控股紧随落地,投资10亿元建厂配套吉利。这种“以新换旧”的模式,为沈阳注入了即时动能。
02 双线突围:新能源与甲醇的“组合拳”
沈阳的破局策略呈现双线并行特征:
新能源补课:吉利银河的产能布局
吉利银河系列2025年10月销量达12.7万辆,产能严重不足。沈阳基地投产后,可缓解其产能压力,更关键的是切入东北新能源洼地。当前东北新能源渗透率仅18.2%,远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吉利可凭借沈阳基地辐射北方市场,对抗比亚迪的区域优势。
甲醇赛道:另辟蹊径的“绿色赌注”
沈阳燃气集团与吉利合作,将40座加气站改造为甲醇加注站。甲醇汽车每公里成本比燃油车低30%,且适合物流、公交等高频用车场景。吉利计划2026年在沈阳推广1万台甲醇车,形成“整车制造+能源配套”的闭环。此举既降低碳排放,又规避了纯电网购车成本高、充电设施不足的短板。
03 深层变革:智能网联与产业链升级
沈阳的转型不止于能源替代。2025年9月,第五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签约22个项目,覆盖车路云协同、无人驾驶环卫车等领域。例如盛科御旷公司发布的L4级无人洗扫车,已开始在沈阳园区试运行。
产业链也在悄然升级。本土供应商实发汽车从宝马二级供应商跃升为自主品牌创立者,其智能工厂采用ZEISS三坐标检测仪,产品精度实现微米级控制,近期拿下宝马12亿元订单。这表明沈阳汽车产业正从“代工依赖”转向技术反哺。
04 前景与挑战:能否真正“换道超车”?
沈阳汽车产业仍面临三重挑战:
转型阵痛:宝马等传统车企收缩产能可能继续拖累短期经济数据;
竞争压力:比亚迪等品牌已抢占新能源先机,沈阳需差异化竞争;
人才匹配:智能网联领域的高端人才仍倾向于流向长三角、珠三角。
但利好因素同样明显:沈阳智能网联政策提供路测支持,甲醇项目获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政策背书,加上吉利、宝马等企业的技术投入,沈阳有望通过“传统升级+新赛道卡位” 的组合策略,在2026年新世代车型投产后实现反弹。
结语:老工业基地的“换轨”实验
沈阳的探索揭示了一种务实路径:不盲目追逐纯电风口,而是基于产业基础,同步推进电动化与燃料多元化。当吉利的机器人手臂在通用旧厂房里安装第一组电池包,当甲醇加注站取代部分加油站的位置,这座城市的汽车产业转型已不再是蓝图上的构想,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换轨”实验。
未来两年,随着宝马电动车型投产、甲醇网络铺开,沈阳或将成为观察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典型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