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陈炜律师
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一夜白头,不仅是生理反应,更是心理天平坍塌的外在表现。
从事法律工作多年,陈律师见证了众多职务犯罪嫌疑人从风光无限到一夜白头的转变。这些曾意气风发的领导干部,为何会在短时间内面貌剧变?背后是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生存困境。
更为深层的是,许多职务犯罪人员都经历了相似的堕落轨迹,有人将其总结为通向牢狱的“五部曲”,而最终他们都要面对人生惨重的“七笔账”。
01 腐败道路上的“五部曲”
心理失衡是犯罪的第一步。如同卢万里在仕途晋升受挫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他认为“仕途无望,我转向从经济上捞一把”,充分利用交通厅长和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大搞权钱交易。
第一次收受贿赂是关键的第二步。大部分官员在“忏悔录”中都会提到“第一次”收受贿赂时的心理状态。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回忆第一次收大额贿赂时,“心跳加剧,头脑中有瞬间的空白,心里特别紧张”。
侥幸心理的滋生是第三步。山东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张泽忠在“忏悔录”中写道:“我错误地认为,有问题的人不少,怎么会盯上我呢?我自己不说,送钱的人不说,谁会知道呢?”这种侥幸心理害了很多干部。
从试探到习惯是第四步。江苏省盱眙县城管局原副局长杨树东在结识女青年魏某后,为了她收受了第一笔贿款5万元,之后逐渐享受“腐败”,最终习惯成自然。
最后一曲是欲壑难填。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局长符军反思道:“构成犯罪的东西,并非在于金钱,而在于对金钱的爱。”他犯罪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头脑中固有的爱钱财的劣根性。
02 腐败行为带来的“七笔账”
政治上前程尽毁。无论曾经多么风光,一旦落入法网,所有的政治生命立即终结。卢万里最终被判处死刑,标志着其政治生命的彻底终结。
经济上倾家荡产。腐败分子最终难免面临巨额罚款和被没收财产的处罚。卢万里被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非法所得的巨额财产也被依法没收。
名誉上身败名裂。曾经的光环和荣誉被犯罪记录所替代。如李元继在前20年的工作履历中,50余项荣誉称号、十几项各类科技成果赫然在列,但犯罪后一切荣誉化为乌有。
家庭中妻离子散。腐败行为不仅毁掉个人,还会对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在忏悔中提及老母亲已85岁,还对他说‘你好好表现,我等你出来’,谈及母亲时几度哽咽流泪。
亲情间众叛亲离。腐败分子案发后,往往众叛亲离。江苏省射阳县原副县长顾为何出生于干部家庭、父母勤勉本分、家风严谨,却将自己的前途断送了。
自由上身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是腐败分子的必然结局。卢万里最终被判处死刑,其他很多腐败分子也面临长期监禁。
健康上身心交瘁。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导致一夜白头,还会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面对法律制裁,很多职务犯罪嫌疑人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巨大。
03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轨迹与防范
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初期产生畏罪心理,最担心罪行暴露;中期面对证据,心理防线被突破,产生自罪心理;后期随着案情明朗,产生绝望心理。
办案人员发现,职务犯罪嫌疑人在被检察机关立案处理后,面对环境和人物的变化,会产生失落、抗拒、抵触、悔恨等各种情绪,这些心理变化错综复杂。
为避免落入“五部曲”和“七笔账”的困境,领导干部应当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刑事诉讼程序,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
“晴天时要检漏,居安时要思危”。多交几个律师朋友,多学学法律,多办办实事,总是有益的。法律不是装饰品,它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学习法律知识不是为了犯罪后脱罪,而是为了避免走上不归路。
一位曾获50余项荣誉的干部在狱中忏悔:“看到别人给我2万元时,心想原来自己奋斗多年的成绩没有白费,手上拥有的权力可以这么轻易地变成钱,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种扭曲的满足感最终将他送进了监狱。
预防职务犯罪需要从心理建设和制度保障两方面入手,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当警惕“五部曲”的诱惑,算清“七笔账”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