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反复发作,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大问题?”
不少人一感冒、换季、吹空调就鼻塞流涕,擦纸巾都快擦破鼻子了。可你知道吗?鼻炎的根儿,可能不在鼻子,而是在肺!
![]()
肺寒一重,鼻窍就乱,药吃一堆也难治本。有个中成药,扶阳祛寒,通肺化湿,作用不输被追捧的玉屏风散。肺里寒气一散,鼻炎竟自己悄悄溜走了。
鼻炎总反复,问题可能不在鼻子
很多人一听“鼻炎”,条件反射就想到鼻喷剂、抗过敏药,甚至有人干脆去做手术。可为什么治时效果不错,过一阵又原地复发?根源问题,常常被忽略了。
中医讲,“肺开窍于鼻”,肺的功能一旦失调,鼻子直接“受连累”。尤其是“肺寒”体质的人,肺气被寒邪所困,鼻窍就容易不通,清涕不断,甚至嗅觉迟钝。治鼻不治肺,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注定有限。
![]()
肺寒体质,鼻炎的“隐形推手”
不少鼻炎患者,其实都是十足的“肺寒型”。这种人有几个明显特点:畏冷、手脚凉、容易感冒、说话声音低沉,一吹空调就打喷嚏。这些不是小毛病,而是肺阳不足、寒气内伏的表现。
肺寒一重,寒气上扰鼻窍,鼻腔就像“被冻住”一样,排不出湿气,堵得慌。与其一味清鼻,不如从根调肺,把藏在身体深处的寒气驱出去,才是治本之道。
中成药扶阳,效果不输玉屏风
说到调肺祛寒,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玉屏风散。这药固然有名,但它偏重于“固表止汗、益气扶正”,对已经形成寒湿体质的人,力道可能还不够。
![]()
而有一种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恰恰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它含有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等药材,温中祛寒、补气扶阳,是中医经典“理中汤”的现代化版本。
附子温阳驱寒、干姜助阳散寒、人参补肺气,几味合用,正中肺寒之因。长期鼻炎患者,尤其是四肢冰凉、舌苔白滑的人,常常吃几盒附子理中丸,鼻涕减少了、鼻塞缓解了,甚至连感冒发病率都降低了。
为什么说“肺寒”是根本?
在中医体系中,肺主气、主通调水道、宣发肃降,是人体最上层的“门户”。一旦寒邪入侵,肺的宣发功能被抑制,水湿上泛鼻窍,就成了“清涕如注”,鼻塞不断的鼻炎。
![]()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进冷气房就狂打喷嚏,或是感冒后鼻炎总不见好,就要警惕是否“寒邪中肺”。这不是简单的过敏或感染,而是体内阳气被压制,肺气无法舒展,鼻窍自然就“罢工”了。
除了吃药,更要扶阳生活
药物只是工具,调体质才是关键。寒从哪里来?久坐不动、冷饮不离口、空调房待到脚麻、晚睡熬夜不休息,这些都是肺寒的制造者。
从生活做起,少吃生冷、多晒太阳、适度运动,才是“根上发力”。尤其是晨起一杯温水、饭前搓搓手脚、晚上泡泡脚,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实则是扶阳养肺的“秘籍”。
![]()
鼻炎不只是“鼻子问题”,更是“体质问题”
很多人治鼻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喷剂一用就是半年,抗组胺药吃得胃都胀气,结果一停药,鼻炎卷土重来。真正想解决鼻炎,得跳出“局部思维”,从体质调起,从肺寒解起。
一味追求“见效快”,往往换来“反复发”。鼻炎虽小,反复消耗的却是整个人的精气神。与其被动应对,不如回头看看身体的“底子”,把寒气驱了,身体自会有变化。
中医讲“肺为娇脏”,最怕寒邪入侵
![]()
为什么说肺是“娇脏”?因为肺处于上焦,与自然界直接接触,最容易被寒邪击中。一旦肺阳被封,寒气不去,鼻窍不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可能发展成慢性咳嗽、哮喘,甚至气短乏力。
附子理中丸的价值不只是“暖暖鼻子”,而是从根本改善肺阳,疏通气机。这才是中医讲“治未病”的真义所在:防患于未然,调体于未乱。
鼻炎难缠?可能是“阳气不够硬气”
很多鼻炎患者都有一个共性:体质偏虚、阳气不足,遇冷则发,遇热则缓。这不是巧合,而是身体在“告诉你”,它已经快撑不住了。
![]()
阳气一虚,寒邪就像趁虚而入的小偷,毫不客气地霸占肺腑,鼻子自然成了“受害者”。想让鼻炎不再缠身,关键是扶正祛邪,让阳气站得稳、顶得住。
一味温药,胜过千瓶喷剂
附子理中丸作为中成药,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它不光用于消化系统问题,在呼吸系统中,尤其对寒湿型鼻炎、肺寒咳嗽、体虚易感冒等问题,效果尤为显著。
与其年年换喷剂、次次靠消炎,不如试着从体质下手。让肺阳恢复正常运行,鼻子自然“各司其职”,不再动不动就“罢工”。
![]()
鼻炎养护要趁早,别等成了慢性病
鼻炎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能治好的。尤其是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一旦拖久了,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嗅觉、睡眠,甚至情绪。
趁早调理、趁热打铁,扶阳祛寒正当时。附子理中丸或许不是“灵丹妙药”,但它从根上调理体质的思路,值得每一个反复鼻炎患者认真了解。
![]()
结语:清鼻不如清肺,除寒方能除根
鼻炎之难,不在鼻,而在“根”。根在肺、在寒、在阳气。鼻炎反复的背后,是身体深层次的失衡。与其年年对付鼻塞,不如从今天开始,扶阳祛寒,从肺调起。
很多人吃过附子理中丸后才惊觉:原来鼻子能这么通畅,原来不是“鼻炎治不好”,而是“肺寒没除干净”。 肺里一暖,寒气一散,鼻子自然也就不闹了。#给立冬划个养生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朝龙,王宏宇,杜明军,等.附子理中丸治疗寒湿型慢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04):22-25. [2]张庆,韩雪.肺寒与鼻病相关性探析及附子类方药应用研究[J].中医杂志,2025,66(07):58-62. 健康声明:以上内容仅用于科普参考,所提及症状和治疗方式均需结合个体体质及医生诊断判断。请勿擅自使用中成药物,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与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