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年1月才挂牌,法大一学院高调庆祝“建院20周年”

0
分享至

2025年11月1-2日,“回顾与前瞻: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三十年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司法实务部门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师生代表齐聚,共话法治人才培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法学学术圈编者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2025年1月更为现名,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法律硕士和法律博士专业学位人才的专门学院)


大会采用“1场开幕式+1场圆桌会议+5个平行分论坛”的全景架构,圆桌会议的主题是“法律专业学位教育回顾与前瞻”。5个分论坛精准覆盖法律专业学位教育核心领域,分别为“中外法律教育互鉴——国际视野下法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第二届法律博士培养论坛:现状与未来——法律博士培养模式之建构”“第三届法律硕士培养论坛:传承与突破——新时代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之完善”“首届法律博士生论坛”“第三届法律硕士生论坛”,形成多层次、全维度的研讨格局。

开幕式上,法律学院20周年专题片温情放映,以时间轴串联学院从初创探索到体系化发展的关键节点,课堂教学的严谨、学术研讨的热烈、校友实务一线的奋斗画面交织,生动诠释“薪火相传”的办学精神。

随后,多位嘉宾围绕法治人才培养分享认识和期待。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立艳提出“强化思政引领、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化国际合作”四点期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轶教授结合早期参与法律硕士教育的经历,聚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三大核心问题,强调专业学位教育需区别于学术学位,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呼吁构建实践导向的评价体系。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副局长丁天球回顾法律专业学位教育30年历程,指出未来需优化培养体系,加强涉外法治、数字法治领域人才培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著名国际法学家黄进教授提出法学教育应定位为“健全法律人格教育、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倡导践行“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四跨”培养模式、“5H”人才养成观及“六个结合”的路径,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全国律协副会长王清友从律师行业发展视角肯定学院“复合型、应用型、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方向,认为“律师+”跨界融合成为律师行业发展趋势,期待法律学院为律师行业输送兼具法律素养与跨界能力的优秀人才。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法律学者协会副会长、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法学院原院长Joan Loughrey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对全球法学教育的影响,强调法律人需平衡技术应用与人类判断力,赞扬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贡献并期待深化国际合作。校友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辛崇增以“探索、成长、传承”为关键词,分享了从理论学习到司法实践的历程。

现场还举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建院20周年图片展”揭幕仪式,百余张珍贵照片勾勒学院二十年发展脉络;离退休老同志、师生校友的祝福视频同步播放,真挚情感引发全场共鸣。

此次大会既是对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三十年成果的梳理,也是对法律学院建院二十载办学实践的总结,更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凝聚共识,为法治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

聚焦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三十年:圆桌会议共议人才培养新方向


2025年11月1日,“法律专业学位教育回顾与前瞻”圆桌会议同步举办,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200余位国内外高校、司法实务界专家及师生参与,三位法学教育专家围绕法律专业学位教育“过去、现在与未来”展开深度对话。

回溯三十年历程,1995年,为适配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律专业学位正式设立。从最初8所院校年招生700余人,到如今290家培养单位累计输送约30万法治人才,规模增长背后,“高层次法律人才供给不足”成为突出挑战。

谈及当下困境,专家直指“理论与实践脱节”核心问题——部分培养单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未构建扎实课程体系;同时明确法律博士需与学术学位分类培养,类比医学领域“医学博士(学术型)与临床博士(应用型)”的区分标准,探索以实践成果作为毕业要求,打破传统学术论文单一导向。

破局路径上,专家分享多校改革实践:增设案例研习课、联动法院与律所推行“双师同堂”;开设法律诊所课程,让学生直面真实当事人;开展模拟谈判、调解等“体验式”实训,强化法律文书写作等核心技能;引导学生从办案经历中提炼规律,避免“碎片化实践”。

展望AI时代,专家达成共识:AI将替代基础法律研究等重复性工作,但公平正义判断、人文同理心需人类坚守。未来法学教育核心是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悟性”,扎根实务培养回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中外法律教育互鉴论坛:共探国际视野下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5年11月1日,中外法律教育互鉴论坛在京举办。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来自英国、意大利、匈牙利、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及内地多所知名高校专家及实务代表参会,开展跨文化法治人才培养对话。

会上,多国专家分享本土经验:日本专家强调技术应用需与法律伦理协同,警惕“技术先行、法律缺位”;英国专家直指法律伦理教育短板,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实施路径”提出优化方案;意大利、匈牙利、韩国专家分别介绍本国法律教育体系、改革举措及学生评估机制创新,为多元化培养提供国际参考。

国内高校代表聚焦本土探索:分享“专业+行业”涉外人才联合培养、法学与法律博士交叉互动培养机制,以及AI时代数字经济领域课程布局;提出需打破“理论与实践、学科间、学校与社会”壁垒,以“立德树人”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人才。

实务界代表结合行业需求建议:针对涉外数据合规、跨境贸易等热门赛道,推行“法律+外语+跨文化理解”多元培养,破解“懂外语≠能执业”误区;推动高校与律所共建实践平台,协同应对技术变革。

论坛形成明确共识:未来法律教育需规避“重法律轻人”“重AI轻人”问题,在坚守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基础上,吸纳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配性的教育体系。

第二届法律博士培养论坛:锚定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的现在与未来


2025年11月1日,第二届法律博士培养论坛在京召开,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十余所高校院长、专家及实务界代表参会,聚焦法律博士培养的“现在与未来”展开研讨。

会上,高校代表分享多元培养实践:如依托理工科优势打造“智能科技法律”特色方向,构建“调研报告+政策专报+学位论文”多元评价体系,按区域需求设置培养方向,强化“理论+实践”双师队伍,实现培养与区域需求精准匹配。同时高校代表还提出需破解的问题:需明确法律博士与法学博士、法律硕士的差异化定位,破解在职学生时间协调等问题。部分高校结合本校实践,建议通过模拟法庭强化实战能力、以“课题式培养”衔接实务、规范实践成果认定标准。

实务界代表从需求端建言:帮助学生将碎片化实务经验系统化,打破专业壁垒;开设“法治生态学”课程,推行“错位实习”;开放律所重大项目支撑实践教学。

论坛最终达成共识:法律博士培养需坚持“高层次、应用型、领军型”定位,强化学界与实务界协同,立足特色探索差异化路径,为法治中国建设培育高素质领军人才。

第三届法律硕士培养论坛:多校专家探寻法治人才培养守正与创新


2025年11月1日,第三届法律硕士培养论坛在京召开,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十余所高校院长、专家及实务部门代表参会,围绕“传承与突破”,聚焦“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之完善”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高校专家主要从三方面建言:一是创新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双导师”制、推进AI课程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打造协同培养、竞赛联动等涉外人才培养体系等路径,同时兼顾基础通识与特色方向平衡,避免过度细分;二是夯实培养根基,呼吁改革非法本法硕招生考核,侧重逻辑推理、分析写作能力,强化基础课程与法律思维训练,部分院校还分享了区域服务型培养、特色领域专项培养经验;三是推动跨学科融合,建议开设法律与AI、金融科技等交叉课程,适配多元就业需求。

实务界代表则建议:加强实务伦理教育与全流程案例教学,弥补法学教育与司法现实的认知差距;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学、审美训练,提升法律人综合素养;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优化实习考核,推动高校与律所从“浅层合作”走向“深度共生”。

论坛最终达成共识:法律硕士培养需坚守初心、创新破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为全面依法治国筑牢人才根基。

首届法律博士生论坛:多维度探索法律博士培养与职业发展新路径


2025年11月2日,首届法律博士生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办,作为该校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十余所高校80余名法律博士研究生及专家参会。论坛设三大会场:一会场聚焦“法律博士生的职业生涯管理:学习与职业之相长”的议题,分享政务、律所、高校等领域“学践融合”经验,专家呼吁构建“实践-理论-再实践”循环;二会场围绕“从问题到命题,法律博士研究的起点与焦点”议题,探讨跨学科研究、AI+法律等路径,强调扎根实务提炼真命题;三会场深耕“行业与法律变革”, 探讨跨领域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挑战,覆盖金融、数据、涉外等领域,提出“法律+科技+行业”复合型培养需求。

论坛最终形成明确共识:法律博士培养需“实践导向+跨学科融合”,需服务国家战略、拥抱技术变革。与会者表示将以论坛为契机,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届法律硕士生论坛:共话新时代法硕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新方向


2025年11月2日,第三届法律硕士生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办,作为该校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吸引北大、人大、武大等10余所高校法律硕生及专家参会。

论坛设两大分会场:一会场围绕“思政引领下的成长规划”,高校代表分享“赤色法槌”“科技+法律”等特色培养模式,专家呼吁思政与实践深度融合;二会场聚焦“涉外法治人才能力塑造”,各校交流国际仲裁、涉外律师等培养经验,建议优化“外语+法律”路径。

最终形成共识:涉外人才培养需“实践+跨学科+思政”,法硕生长需“德法兼修”,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与导师机制。与会者表示,将以论坛为契机,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张“红晕照片”就举报班主任,家长自食恶果:老师不再管班级了

2张“红晕照片”就举报班主任,家长自食恶果:老师不再管班级了

熙熙说教
2025-11-07 19:44:48
卫士长回忆刘少奇去世时情景:没有哀乐,没有亲人,没有真实姓名

卫士长回忆刘少奇去世时情景:没有哀乐,没有亲人,没有真实姓名

帝哥说史
2025-11-08 06:35:03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完全不吃”观念需纠正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完全不吃”观念需纠正

红星新闻
2025-11-06 17:53:32
男人看女人的“潜台词”:曾主任的长相,恰恰是她的“原罪”?

男人看女人的“潜台词”:曾主任的长相,恰恰是她的“原罪”?

伊人河畔
2025-11-09 17:52:15
《四喜》开播遭群嘲!表情狰狞、怒吼,连蒋欣都带不动这个拖油瓶

《四喜》开播遭群嘲!表情狰狞、怒吼,连蒋欣都带不动这个拖油瓶

胡一舸南游y
2025-11-08 13:00:07
打不打就在特朗普一念之间,美方派人来问,中方救不救委内瑞拉?

打不打就在特朗普一念之间,美方派人来问,中方救不救委内瑞拉?

历史有些冷
2025-11-08 17:10:02
45岁宋佳低调完婚,与小7岁王伟喜结连理:姐就喜欢闷声干大事!

45岁宋佳低调完婚,与小7岁王伟喜结连理:姐就喜欢闷声干大事!

可乐谈情感
2025-11-08 10:37:54
央视新闻频道迎来“90后”新主播王晨,山东东营人

央视新闻频道迎来“90后”新主播王晨,山东东营人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9 20:30:27
37岁毛晓彤出席线下活动,她的皮肤白皙,脸蛋圆润,看着像25岁

37岁毛晓彤出席线下活动,她的皮肤白皙,脸蛋圆润,看着像25岁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9 11:41:20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云上乌托邦
2025-11-06 16:18:45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古二”为泄私愤抹黑造谣,录音存大量失实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古二”为泄私愤抹黑造谣,录音存大量失实

澎湃新闻
2025-11-08 20:00:04
四名交警遭十几名刑警狂殴,全市交警离岗讨公道,受害者含泪曝内幕

四名交警遭十几名刑警狂殴,全市交警离岗讨公道,受害者含泪曝内幕

小月文史
2024-01-16 18:57:52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老范谈史
2025-11-06 13:55:44
U16女排亚锦赛名次出炉:韩国夺冠中国第三,5支球队获世锦赛资格

U16女排亚锦赛名次出炉:韩国夺冠中国第三,5支球队获世锦赛资格

排球黄金眼
2025-11-09 08:25:50
“90后”王晨,央视新主播

“90后”王晨,央视新主播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9 17:14:30
小米手机卡来了,39元不限流量!

小米手机卡来了,39元不限流量!

通信老柳
2025-11-09 08:11:58
LV总裁吴越现身上海!马上70岁,戴着钻戒名表身材苗条像四五十岁

LV总裁吴越现身上海!马上70岁,戴着钻戒名表身材苗条像四五十岁

乐悠悠娱乐
2025-11-07 11:00:50
秦基伟下放劳动,战士问他以前是多大的官,秦:我是师里农场场长

秦基伟下放劳动,战士问他以前是多大的官,秦:我是师里农场场长

林子说事
2025-11-08 08:13:22
降息,突变!美联储,重磅来袭!

降息,突变!美联储,重磅来袭!

证券时报
2025-11-09 18:26:04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解读:让历史做评价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解读:让历史做评价

小筑
2025-11-09 10:03:20
2025-11-09 21:43:00
律新文化
律新文化
法治前沿,法学洞见
437文章数 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收藏!2026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要求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手机
游戏
房产
旅游
时尚

手机要闻

第44周手机份额揭晓:苹果优势渐弱,华为即将崛起!

任天堂专利遭复审!专家称:舆论或成背后推手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旅游要闻

快来这些地方邂逅秋景 《成都金秋银杏观赏地图》上线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