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联赛斩获第三、主帅赵勇顺势执掌国家队帅印,辽宁女排曾被寄予厚望;如今全运会小组赛两轮战罢,辽宁女排却接连1:3不敌福建和山东,成绩跌到小组第五,出线形势告急。
那么,从联赛第三到全运两连败,赵勇的辽宁女排困在何处呢?
![]()
辽宁女排的溃败,首当其冲是阵容老化与体能透支的双重夹击。
联赛中尚有外援分担压力,全运会无外援可用后,球队只能依赖丁霞、段放、胡铭媛等30岁左右的老将挑大梁。
34岁的丁霞堪称全场最累球员,超过70%的进攻由她组织,还要兼顾一传保护和防守补位,第四局关键时分踉跄倒地、低头喘息的画面,正是全队体能告急的缩影。
赛会制密集赛程下,老将们的短板被无限放大,胡铭媛的拦网有效撑起次数第三局后减少近四成,段放关键分起跳高度不足导致连续被拦,体能下滑直接拉低了技术发挥的稳定性。
![]()
另外,与联赛阵容相比,辽宁女排一传体系崩溃和进攻单一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
联赛中外援的保障能力有效掩盖了一传短板,而全运会面对福建队庄宇珊、山东队杜清清的跳飘发球,辽宁队自由人状态起伏,一传到位率持续下滑,两场比赛累计出现8次一传失误,直接送对手防反机会。
一传不稳导致快攻体系难以运转,球队只能依赖边攻手硬突破,段放、石冰彤、孙小轩的扣球成功率均未超过40%,关键分近八成进攻集中在两名主力边攻手中,可预测的进攻模式让对手拦网布防轻松自如。
反观山东队多点开花的攻击体系,辽宁队的进攻短板在对比中更为突出。
![]()
还有,主教练赵勇的临场指挥与战术调整也备受争议。
两场比赛辽宁队都出现“先赢后输”的崩盘局面,首轮赢下首局后被福建连扳三局,次轮25:15大胜山东后遭逆转,暴露出球队领先时不会把控节奏、落后时缺乏应对策略的问题。
赵勇的暂停布置往往短暂见效,随后便再度失控,第二、三局的5次人员调整未能激活进攻,替补二传与攻手配合生疏,“二换三”战术本赛季仅尝试4次,战术保守导致球队陷入被动时难有转机。
此外,身兼国家队与辽宁队主帅两职,也让赵勇难以全身心投入球队打磨,精力分散可能影响了战术部署的针对性。
![]()
展望后续赛程,辽宁女排已被逼入绝境,接下来对阵浙江、广东的比赛都是生死战,唯有全取胜利才能保留出线希望。
但是从小组格局来看,河南、山东等队状态正盛,辽宁队即便勉强出线,面对淘汰赛强敌也难有胜算。
综合阵容实力、竞技状态和对手实力,辽宁女排若能解决一传波动和体能分配问题,大概率能争取到第六至第八名的成绩;若未能及时调整,甚至可能创下队史全运会最差战绩。
![]()
从联赛第三到全运两连败,辽宁女排的困境是老牌劲旅转型期的典型缩影。
缺乏年轻球员的有效补充、战术体系固化、核心球员体能下滑,多重问题叠加导致球队竞争力下降。
![]()
对于赵勇而言,这既是对其执教能力的考验,也是为国家队帅位正名的关键战役。
辽宁女排能否在绝境中完成逆袭,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弥补阵容短板、优化战术部署,毕竟竞技体育的魅力,恰在于永不放弃的翻盘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