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对现在比较热门的六氟磷酸锂和正极材料的优劣势做了个分析,分析完成后有点颠覆了之前的理解。
所有基础信息均来自网络,最后的结论为个人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具有任何投资建议。
![]()
产业需求端爆发(储能的增量高于预期)
这轮产业需求端主要有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新型场景,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续期基本是稳定的,且比较好预测的,新型场景目前需求量还不是特别大,主要是储能在2025年的爆发超预期,2026年依然高增长导致。
![]()
- 新能源汽车持续高增:2025 年 1 - 9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119.60 万辆,同比增长 34.55%,市场占比接近一半。与之配套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步提升,1 - 9 月累计装机 494.10GWh,同比增长 42.52%。
- 储能领域异军突起:2025 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锂电池总出货 430GWh,同比近乎翻倍,预计全年出货量增速超 75%。且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的储能项目集中落地,宁德时代、楚能新能源等企业的储能电池产量大增。
- 新兴场景拓展需求:锂离子电池正逐步向 eVTOL、机器人等新兴场景渗透,这些新领域又为电池开辟了新增需求空间,让原本就紧张的需求端压力更大。
在动力电池领域,电池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和其他电池,占比分别是81.5%、18.5%和1%;在新型储能领域,磷酸铁锂是目前绝对大头,占到99%,这两部分的需求促进了磷酸铁锂的需求远超预期。
![]()
磷酸铁锂电池中电芯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其他,价值占比分别是42%、26%、7%、6%、5%。目前各个环节的产能及扩产难易度信息收集如下:
- 正极:当前国内无明确总产能数据,但头部企业扩产密集,行业产能基数大,2025 年 10 月单月产量已达 39.97 万吨,有效产能能较好匹配当前需求。扩产难度较低,核心约束来自下游电池厂订单绑定与上游资源配套,头部企业依托大额长单和原料自给能力,可快速推进扩产,中小厂商也能通过低端产能补充供给,整体供给弹性较强。
- 负极:2025 年全球产能高度集中于国内,预计全年产量达 262.5 万吨,年内新增有效产能 48 万吨,行业整体供给相对充足。扩产难度中等,技术壁垒较低,头部企业可通过一体化布局快速释放产能,但受未来产能过剩预期影响,行业扩产节奏趋于理性,中小厂商需依赖头部外溢订单谨慎推进,避免利用率承压。
- 电解液:当前行业无权威总产能数据,头部企业主导产能布局,核心溶质六氟磷酸锂国内总产能 44.29 万吨 / 年,有效产能仅 38.94 万吨 / 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已升至 80%,头部企业超 90% 甚至满产。扩产难度极高,受前期产能出清、扩产周期长(12-18 个月)及头部企业扩产谨慎影响,短期内新增产能有限,2026 年可靠新增产能仅来自少数企业的技改及新项目,难以快速填补需求缺口。
- 隔膜:产能集中于头部企业,无明确总产能统计,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头部企业通过海内外基地布局巩固产能优势,保障核心客户供应。扩产难度中等偏上,技术壁垒较高,新建产能需突破生产工艺与产品合格率瓶颈,且建设周期较长;头部企业依托技术与客户优势可稳步扩产,中小厂商因盈利差、技术落后,基本退出扩产竞争,行业产能向头部集中趋势显著。
从上面信息可以简单总结以下信息:
- 本次六氟磷酸锂的涨价主要是靠储能超预期增长带来,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对较高增长的预期。
- 电芯中的各环节的涨价主要看产能是否能匹配需求。目前电芯中的各材料与产品有差距的顺序是:电解液》隔膜》负极》正极。其中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中的核心材料,要求精度极高。
- 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涨价大概率可以维持18-24个月的高位
- 锂电池的价格已经让下游储能无利可图时,非锂储能技术方向需求可能会爆发。(明年下半年看看,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可能会有更多的需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