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往人堆里扎了”,曾国藩的话今天听起来像一句诅咒,也像一条救生绳。
![]()
它穿越百年,被一次又一次验证:只要某个东西人人都在抢,它多半已经不是机会,而是坑。
![]()
可“众争之地勿往”在今天到底怎么避?
人群去哪儿,祸水就跟到哪里。
以前祸水在集市,后来是商场,现在又升级成元宇宙和直播间。
先说元宇宙。
2023年Meta日活破千万,听起来像未来已来。
可“未来”里,骗子比客人还多:假NFT、假土地、假头像,一套组合拳卷走上百亿。
心理学家发现,虚拟空间一有人,社交焦虑症就会同步上线——比线下密集人潮还严重,因为你的大脑无法判断“人”是真人还是NPC。
当游戏人数从几百飙到几万,服务器崩溃只是小灾;真正的大灾,是人在数字洪流里彻底失去方位感。
再说网红地。
2023年重庆洪崖洞三次封锁、长沙五一广场单日十万客流、西湖断桥“只能听见人说话却看不见水”。
人群带来拍照背景,也附带踩踏、中暑、迷路。
数据显示,这类点位退单率飙升到60%,因为游客发现“滤镜里的是巴黎,挤进去才知道是春运”。
人潮一旦涨过消防通道的带宽,美感就碎成粉末。
AI内卷更是无孔不入。
ChatGPT替写文案,Midjourney替画插画,本来稀缺的技能变得批发价。
领英统计:1个远程岗位800人竞争,简历里人人都写“熟练ChatGPT”,结果筛到最后HR只看学校名。
算法进一步放大马太效应:头部0.1%的KOL吸走90%的流量,剩下的人拼的不是水平,而是能不能熬夜发一百条内容博一次“随机爆红”。
表面是科技效率,实际是看不见的超速跑道,把人甩成碎片。
这些“众争之地”到底错在哪?
用大白话解释——人多的地方有个乘数炸弹。
第一,情绪会传染。
线下一个人突然跑动,一分钟后整层楼都开始跑;线上一条谣言,一分钟转发十万。
群体智商不是平均值,而是地板值。
第二,资源会被瞬间吸干。
空气、视线、屏幕流量、HR注意力,全是有限池子。
只要人一多,单位资源立刻从满汉全席萎缩成拼好饭,甚至吃残羹还得摇号。
第三,风险呈指数升级。
密闭空间病毒飞沫浓度提升300%,虚拟世界里的诈骗“带宽”同步扩张——骗子可以复制粘贴一万个AI客服,24小时不下线。
这时候,反向操作就像一条暗河,水面窄,内里却活得滋润。
先看商业。
避开一线商圈,有人在县城卖小众咖啡,毛利高过大城市连锁40%;不追新能源车的风口,改做老旧车型电池改装,小而美的利润被资本忽视,却稳稳地养活了一个两百人公司。
再看生活。
与其扎堆环球影城,不如订一张去甘肃瓜州的高铁票——冷门线路,车厢空空,酒店打折两千年的石窟壁画随便看;晚上抬头银河直接掉下来。
携程报告:2023年这类“反向旅游”订单涨200%,满意度92%。
职场同理。
别人刷AI证书,你就深钻一个极垂直领域:古籍修复、残障软件适配、碳排放数据监测。
领英新数据:独特技能组合者薪资溢价45%,招聘者甚至懒得多问,直接给offer。
想真正执行“勿往”,需要三层防护:
第一层叫信息断舍离。
给手机做一次“信息减重”,取关所有日更十条以上的博主。
用一句话做筛子:“如果我今天不读它,会有什么实际损失?
答不出来的,全部拉黑。
这样每天能空出两小时大脑缓冲带,先过滤掉99%的伪需求。
第二层是位置分散化。
远程办公、卫星城生活、分布式小仓库,把“人和资源”之间的线路砍短。
通勤少一小时,等于年薪多1.9万美元的幸福感,这不是鸡汤,是诺贝尔经济学家算出来的。
第三层是能力的非对称化。
别再拼“大家都会”的技能,而去拼“我会但别人嫌麻烦”的组合。
把冷门经验堆成一座小山头,高度可能才3米,但旁边是一片平地,你依旧是顶。
结语
众争之地的规律从未变:风越大,浪越快,礁石越多。
区别只是今天的风叫算法,浪叫流量,礁石叫NFT骗局、打卡踩踏、AI裁员。
曾国藩早把答案写在纸上:别去凑热闹,去暗处找光。
你省下来的每一次拥挤、每一次跟风、每一次熬夜刷存在感,都会兑换成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一笔不被稀释的收入、一颗能自己掌舵的心。
下一次,当你准备点下“加入购物车”或“发送简历”时,先抬头看看队伍长度。
人潮越汹涌,越要提醒自己——真正的路,多半人少、灯暗,却通往日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