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情景。叶燕薇 供图
晨光里弯腰牵起孩子的小手,午休时整理幼儿成长档案,离园后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与教师访谈得知,他们平均每天弯腰抱娃30余次、站立组织活动超过4小时、说话时长近10小时,却常常忽略自己的健康。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罗峰幼教集团,工会读懂了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推出了直击痛点的健康主题活动:不搞形式化流程,不聊枯燥理论,从体态养护到情绪疏导,每一项设计都贴合幼儿园教师工作场景,让他们在关怀中找回活力,再用这份活力滋养孩子。
1 超护体:缓解教师的“职业劳损”
幼儿园教师的健康痛点,从来不是缺乏运动,而是长期重复动作导致的劳损:每天抱孩子、扶桌椅,腰颈常年紧绷;频繁用嗓子、写文案,咽喉和眼睛容易干涩;带孩子跑跳一上午,午餐需要“精准补能”却怕油腻。针对这些职业专属需求,工会推出体态管理计划,既有碎片化养护,也有场景化支持。
“以前抱完孩子,腰得酸半天,现在做完15分钟午间操,下午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好了!”大(1)班的陈老师边说边示范工会设计的“抱娃拉伸术”:手臂绕环缓解抱孩子时的肌肉紧张,腰部扭转针对频繁弯腰的劳损,每个动作都对应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情景。每天午间,教师放下工作,在活动室组队做体态操,有时还会互相纠正动作——“你深蹲时膝盖别超过脚尖,不然久站更累”,同事间的提醒成了最贴心的事。每月一次的“办公椅瑜伽课”更受欢迎,教师利用备课间隙,靠在椅背上拉伸腰椎。10分钟下来,不少人感叹“眼睛的酸胀感没了”。工会还会送上“体态自测图”和护腰靠垫,让教师在准备教具时,也能随时护腰,把办公桌变成“迷你养护站”。
除了碎片化的午间护理,工会还把健康支持延伸到教师日常的每一个场景。在教师休息室,“健康加油站”定点服务成了大家的“充电站”:社区医生每月来园,为教师测血压、查颈椎,还会推荐润喉方法;中医则根据季节调整建议,比如春天提醒大家多喝疏肝茶,避免带孩子时情绪急躁。
考虑到教师上午带孩子跑跳消耗大,下午要保持清醒,食堂设立了三区智能供餐:能量区的鸡胸肉、杂粮饭,快速补充体力;养护区的海带豆腐汤、清蒸鲈鱼,富含钙和蛋白质,守护教师的嗓子、眼睛;轻食区的红薯、南瓜,则是为想控制体重的教师准备的。每月一次的“教师点菜日”更显用心,教师可以提口味需求,比如“少辣多鲜”“多做软烂菜”,食堂都会一一调整。
2 超暖心:解开教师的“情绪密码”
“每天要保持微笑面对孩子,还要耐心回应家长,时间久了,负面情绪都攒在心里。”这是很多教师的心声。他们需要长期提供高情绪价值,却容易忽略自己的情绪需求。工会的“情绪关怀行动”,就从“解压”和“赋能”两方面入手,为教师“充电”。
“情绪充电站”主题沙龙,精准对接不同岗位教师的需求。对于新手教师,最常见的难题是“孩子哭闹不知道怎么哄”“和家长沟通没底气”。工会邀请资深教师现场模拟,比如“孩子不肯吃午饭”,资深教师演示用“我们一起找小勺子里的星星”引导,而不是强硬劝说;面对家长“孩子在园有没有受欺负”的疑惑,用“今天小宝和小朋友玩了积木,还分享了玩具,您要是担心,我们可以每天拍小视频给您”替代慌乱解释。“以前遇到这些事,我总躲在办公室哭,现在跟着练了两次,真的不慌了。”入职半年的魏老师说。对于班主任,工会则请来心理专家,针对“每天处理班级琐事、容易焦虑”的问题,教大家“情绪转化法”。比如把“家长总不配合”换成“我需要您配合……(具体事项),这样能更好地帮孩子适应”。休息室的“好心情加油站”更是氛围感满满:墙上贴满教师们手写的正能量语录——“今天听到孩子说‘老师像妈妈’,值了!”“桌上放着糖果和小卡片,累的时候拿一张,心情立刻好起来。”
最治愈的,莫过于孩子带来的关怀。工会收集了孩子的“暖心礼物”:中(2)班孩子把教师画成“会发光的超人”,背面写着“老师帮我擦鼻涕,我也想帮老师擦汗”。小班孩子录了语音:“老师,我今天自己吃饭了,您别累着。”这些作品贴满了休息室的“治愈墙”,不少教师路过时都会停下来看。“每次觉得累,看到这些,瞬间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大班的王老师红了眼眶。
工会的“家庭联结计划”还让温暖延伸到了园外。家属开放日当天,教师邀请家人来园体验“幼师的一天”:带操、分点心、陪孩子做游戏,平时干练的家属们顿时手忙脚乱。有的家属学叠小被子,却叠成了“小疙瘩”。“以前总觉得她每天‘带孩子玩’很轻松,今天才知道,要记几十个孩子的喜好,还要时刻注意安全,太不容易了。”陈老师的先生体验后,主动提出“以后家里的事我多担着,你好好休息”。
3 超会玩:用“正向激励”驱动教师
为避免健康活动流于形式,工会用“低门槛参与+正向激励”,让教师主动爱上健康,并在互动中收获归属感。
“健康积分银行”成了大家的“动力源”:参加午间操得2分,喝养生茶打卡得1分,完成体态自测得3分……积分能兑换的不仅是实用福利,还有“暖心特权”。“我攒了20分,换了护颈仪,每天低头写文案,脖子早就僵了,晚上按摩一下特别舒服。”张老师展示着兑换的礼物。还有教师兑换了“提前1小时下班”。“刚好赶上接自家孩子放学,工会连我们兼顾家庭的需求都想到了。”小组互助打卡则让健康活动变成了“欢乐聚会”。教师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闺蜜羽毛球组”每周三离园后在操场打球,输的一方要分享一个“和孩子的暖心小故事”。有时一场球下来,大家都被这些故事逗笑或感动了。“饭后百步走组”则会绕着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操场散步,聊的全是工作里的小成就——“今天孩子终于会自己穿鞋子了”“家长说孩子回家后更懂礼貌了”……把工作的成就感融进散步里,既锻炼了身体,又拉近了同事关系。
罗峰幼教集团的工会活动,从来不是“走形式的福利”,而是读懂幼师的职业特殊性后,给出的精准守护。这份守护,让教师先成为健康快乐的自己,再把这份快乐和温暖传递给孩子。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罗峰第一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9日 第02版
作者:林婷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