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今年刚满52岁,最近因为邻居王阿姨突发高烧住院,大家议论纷纷。李阿姨带着疑惑去医院问诊,竟意外得知:王阿姨被诊断为艾滋病早期。
听起来让人不可置信,“年过半百,和艾滋病能有什么关系?”这个消息让原本和气的小区愣了一圈,连李阿姨都开始担忧自己的健康。
![]()
很多人都以为:艾滋病只是年轻人才需要提防的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日常也难有“风险行为”。可医生却一语道破真相,让她和家人都一时语塞:“如今51岁以后感染艾滋的人群逐年增加,有一种生活习惯其实最容易忽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艾滋病悄然威胁中老年人健康?
你也许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但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50岁以上占比已达到28%。”而在十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10%。
![]()
这个增长速度令人“不可思议”——究其原因,不只是社会观念转变、检测便利,更和中老年群体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外出聚会频率增加密切相关。
权威流行病学报告进一步分析:不少50岁以上人群因“空巢”、“老来伴”现象,精神和情感需求增加,部分人在外出旅行、交友、娱乐时,很容易陷入“低风险错觉”,放松了对健康的警觉。甚至有调查显示,近45%的中老年人外出时不会主动采取防护措施。
中疾控专家提醒:“和多年前大家以为的‘年轻人才会感染’不同,近5年来,老年人新发艾滋感染病例增速最快。”
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中老年人在与陌生人接触时忽略了艾滋病并不单靠‘不洁性行为’传播,也可能因共用锐器、隐蔽输血、生活细节等被感染。“不要觉得身边没有风险,稍有麻痹大意,就有可能给艾滋病病毒可乘之机。”医生这样告诫。
医生提醒:艾滋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日常细节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简单易行的科学建议有:
![]()
外出娱乐、交友始终保持健康观念和防范意识,和他人建立新关系时,尤其需保持理智。
在外接受美容、按摩、足疗等服务时,优先选择正规场所,主动询问并观察消毒流程。发现器具有血渍、未干净密封,应果断拒绝使用。
不与他人共用剃刀、修剪器等锐利物品。家里老人容易忽略,应提前叮嘱到位。
![]()
需要注射、输液、拔牙等涉及血液操作时,坚持要求使用一次性用品,并现场拆封,确保医疗机构具备正规资质。
发现可疑症状(如低热、食欲改变、原因不明体重下降)及时就诊。在家自测风险时,可参考中国疾控中心联合疾控机构发布的网络筛查问卷。
为自己和家人多普及艾滋知识,尤其不要觉得“自己不会得”,永远保持一点对新情况的警觉。
参与社会公益和健康宣传活动时,可关注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举办的“艾滋病防控讲座”,掌握最新实用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