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秋
编辑|小秋
前言
最近,38岁的耶腾即将走马上任,而他也是荷兰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前几天,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公开表示,愿意恢复对欧洲的芯片出口许可,而这也代表着一场历经数月的中荷芯片纷争即将结束。
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
掌柜的跑了烂摊子谁收
坐拥对华千亿贸易顺差,荷兰却上演“砸饭碗”奇观,对中资安世半导体痛下杀手,强夺股权、限制资产,彻底击碎了其商业信誉。
这荒诞背后,是美国霸权的无形之手,还是看守政府的短视,新首相上任,能否力挽狂澜,让荷兰挣脱地缘政治泥潭,重回理性,国运在此一举!
![]()
这世界有时候挺魔幻的,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个以精明著称的“商人”,突然开始干一些“砸自己饭碗”的怪事,我们说的就是荷兰,一个在欧洲版图上靠贸易立国的国家。
就在2024年,中国跟荷兰的双边贸易额突破了1100亿美元,更夸张的是,这里头中国对荷兰的贸易顺差,竟然高达724亿美元,简单说,荷兰是中国在欧洲一个极其重要的顺差来源地,中国商品在荷兰市场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按理说,面对这样的大客户,关系怎么也得好好维护吧,可荷兰偏不,上演了一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戏码,他们对准的,是一家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这家公司背后,是中国大名鼎鼎的闻泰科技。
荷兰方面先是直接出手,通过法院把闻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张学正的董事职务给拿掉了,接着,更狠的一招来了,直接把股东的股份转移给一个第三方机构托管,这还不算完,一纸部长令下来,限制了安世在全球大约30个分支机构的资产调整。
![]()
这一连串的操作,直接把人看懵了,这还是那个商业至上、以开放和信誉闻名的荷兰吗,是什么力量,让这个精明的“商人”突然调转枪头,宁愿冒着得罪大客户的风险,也要对自己国内的企业下此重手,这背后的逻辑,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要理解荷兰这波“反常”操作,你得先看看是谁在做决策,做出这些决定的,是首相绍夫领导的内阁,但关键点在于,这个内阁当时已经是个“看守政府”了,绍夫本人在2024年6月后就要辞职,整个班子都处于一种“临时工”的状态。
![]()
一个“看守政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为自己决策的长期后果负责,他们的首要任务,往往不是为国家谋求长远利益,而是选择当下最“省事”、阻力最小的路径,说白了,就是一种典型的“甩锅式决策”。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纷争,看守政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采取一个强硬姿态,把难题留给下一任,这种做法,本质上是拿国家的长远信誉和营商环境做赌注,来换取自己任期末尾的短暂安宁。
![]()
他们散布一些关于安世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言论,逼得安世不得不发中英双语声明来澄清,强调所有产品都符合标准,这种政治上的短视,直接导致了一个尴尬局面的产生。
随着绍夫的离去和荷兰提前启动大选,一位名叫耶滕的年轻首相即将走马上任,组建新的政府,他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得先面对前任留下的一地鸡毛,一个既得罪了重要贸易伙伴,又让国内政坛更加分裂的烂摊子。
![]()
巨人的角力小国的身不由己
如果说荷兰内部的“政治真空”是这次事件的温床,那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很大程度上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华盛顿的施压,是推动荷兰采取如此激进态度的关键外部推手。
美国手里攥着一张叫做“50%穿透规则”的牌,不断对荷兰施加影响,试图将荷兰牢牢绑在自己的科技封锁战车上,这就让荷兰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
一方面,荷兰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镇,拥有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而阿斯麦的辉煌,恰恰建立在全球化分工之上,它的成功离不开全球几十个国家提供的精密零部件。
另一方面,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同样也是阿斯麦部分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对荷兰自己的支柱产业来说无异于自断臂膀,可悲的是,在这场地缘政治的角力中,荷兰似乎失去了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
这起针对安世半导体的事件,已经完全超出了商业范畴,变成了一场地缘政治的博弈,荷兰被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其行为深刻反映了一个小国在大国对抗中的身份焦虑和无力感。
它不再是一个能自主权衡利弊的独立“棋手”,而更像是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被迫在别人的棋盘上移动,荷兰官方给出的“国家安全”和“防止技术外流”的理由,听起来更像是在这种压力下的无奈说辞。
![]()
信誉这东西比黄金还贵
看守政府为了图一时之便,选择了一条看似最简单的路,但他们抵押出去的,却是荷兰这个国家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商业信誉和政策稳定性,这种损害,其影响远远超过某一个企业或某一笔贸易的损失。
我们换个角度,从全球投资者的视角来看,资本最害怕的是什么,不是市场波动,而是不确定性,尤其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对产权的肆意侵犯,外资企业之所以愿意把大笔资金投到一个国家,最看重的就是游戏规则的稳定和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
![]()
荷兰这次动用行政和司法手段,直接干预一家合法企业的内部股权结构,甚至默许不实言论的传播来抹黑企业。
这种做法,无疑是开创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它向全世界的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今天可以这样对付安世,明天是不是就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任何一家外资企业。
![]()
这不仅仅是动摇了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更是从根本上侵蚀了荷兰作为全球投资热土和商业天堂的公信力,一个国家的招牌一旦砸了,想要再重新立起来,那可就难了,这种长期的、无形的损失,远比短期内向某个大国“交差”所换来的利益要大得多。
风波过后,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但摆在荷兰新任首相耶滕面前的,是一条重寻“理性”的艰难道路,这不仅仅关乎如何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更深层次的,是一场关于荷兰国家身份的重新定位。
![]()
未来的走向,无非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延续前任的强硬路线,继续迎合外部压力,但这可能引来中国的强力反制,并且彻底摧毁荷兰仅存的招商口碑,得不偿失。
![]()
第二种,则是达成和解,回归经济现实,这无疑是“双赢”的选择,既能维护那千亿级的贸易大局,也能向世界展示荷兰依然是一个理性和值得信赖的伙伴。
事实上,中国此前已经通过出口许可豁免等方式,释放了足够的合作诚意。
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维持僵持,玩“骑墙”的模糊策略,这看似稳妥,但长期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增加所有在荷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可能招致美国更进一步的施压,最终落得两头不讨好。
![]()
笔者观点
对耶滕的新政府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无疑是尽快回归合作与互利的轨道。
因为对于荷兰的半导体产业来说,庞大的中国市场是其维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
说到底,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真正的立身之本,在于捍卫自身决策的独立性与商业理性,而不是在外部势力的裹挟下迷失方向,最终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信息来源: 2025-11-07 22:15·观察者网 强盗逻辑?美媒:荷兰考虑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恢复芯片供应 2025-11-04 17:50·参考消息 罗布·耶滕或将成为荷兰最年轻首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