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泼一盆冷水:所谓“风水”其实都是周期
![]()
清朝乾隆年,北京米价一两一石,到道光年间跌到三钱。
![]()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了一句:“家之隆替,犹如草木之荣枯,不可强也。
”听上去像宿命论,其实是赤裸裸地描述周期。
家庭就像一棵树——春天冒芽人人喝彩,秋天落叶谁都拦不住。
问题只是:多数人只顾着鼓掌,不愿研究节气。
二、把时钟拨到今天:新数据告诉我们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富不过三代”已经被打补丁。
麦肯锡追踪了1200 个亚洲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从24 年涨到32 年。
靠什么?
前四条硬指标是:
· 有一套正式的家族宪章,遇到分歧先翻本子,不拍桌子;
· 下一辈15 岁之前就进董事会实习,真刀真枪地旁听;
· 账上永远留“三分生”,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每年拿出利润的5% 做慈善,给家族品牌买保险。
第二件事,钱变轻了,家变大了。
北大今年的抽样报告显示,跨国家庭把资产搬到海外的比例从12% 飙到27%,数字游民三年翻了三倍。
互联网把“全家一起闯关东”改成了“全家一起挂VPN”,空间不再限制血脉扩张。
三、三个故事,说清现代家庭该怎么“看四季”
1. 春种:教育不再是砸钱买学区房
世界银行今年算了笔帐:STEM 本科毕业的孩子,平均七年就能把学费赚回来;艺术学科虽然慢,但能把家族社会资本提高三成——什么叫社会资本?
通俗说,就是“别人愿意为你递名片”。
家庭教育的春播清单:选一个让孩子愿意熬夜又不讨厌的方向,比抢破头的学区更重要。
2. 夏长:别把公司当家,把家当公司
东京一家做电容器的小厂,1995 年亏损濒临倒闭,后来立了两条规矩:
· 每月最后一个周日,家族成员全部穿工装下车间拍短视频,上传TikTok;
· 分红设“悬崖条款”,只要三年内有人涉赌、涉毒,自动失去投票权。
结果25 年后,营收翻了18 倍,儿女没有一个跑去混娱乐圈。
把家当成一门“需要治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是夏天最长的光合作用。
3. 秋收:留点余地,叫“求阙”
曾国藩写信给弟弟说,“盛世求阙,才有后路”。
翻译成现代汉语:挣到了第一桶金,先别急着All in 第二桶金。
广东一位做跨境电商的90 后,去年利润1.2 亿,把其中4000 万投进新加坡家族办公室,专做ESG 债券,回撤不到3%。
他说: “留一块安静的钱,防止风口停的时候全家心肌梗塞。
什么叫收?
不是满仓,是装七分,永远留三分空碗。
四、冬藏:风险来了,才发现家里缺“避震系统”
· 85% 暴发户家庭没买过家族信托,以为保单就是保险箱。
· 72% 的企业主把公司现金流跟自家房贷放在一张卡上。
· AI 理财正成为“软猬甲”,瑞银报告显示43% 的家族办公室已经把选股丢给模型,每年多睡200 个小时好觉。
冬天要做的事不是抱团取暖,而是把管线分开:公司法人、家庭信托、子女教育金、父母养老金四根轨,互不串线。
哪根轨道结冰,剩下的还能跑。
五、结语:不是逆天改命,而是提前看天气预报
古人说“枯荣有数”,今天我们补一句——数的背后是可以读条的冷却时间。
把家当成一块需要四季轮耕的田:春天撒对种子,夏天修沟渠,秋天留空碗,冬天埋管子。
下一次风口、熊市、技术革命来的时候,你不会慌张,因为手里的工具箱跟200 年前比,多了家族治理、跨境资产配置、AI 风控和ESG 投资。
所谓家族长青,说到底,只是早一步看懂天气预报,并老老实实带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