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帝为什么会选择十五子嘉庆帝继承皇位呢?
一是强势的君主,往往是不喜欢同样强势的儿子,也不喜欢不甘于现状者,而是以稳定为主,说好听点喜欢成熟稳重者,说不好听了就是喜欢墨守成规的守成者。
二是乾隆帝虽然有17子,子嗣数量之多仅次于祖父康熙帝,看似选择很多,但选择并不多,因为他的子嗣寿命大多是不长,早逝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即使活到成年,也倒在了30岁之前,只有6个儿子活过了30岁。
甚至一度出现了立谁谁死的尴尬,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乾隆帝是这般痛苦的说道:
![]()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永琏)为孝贤皇后所生,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匾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撤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永综)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永璜),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永琪),亦旋因病逝,设如古制之继建元良,则朕在位而国储四殒,尚复成何事体乎?”
还好当时实施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不是公开建储,不然要真的是公开建储,并且是选定了就马上立为皇太子,那么连续死4位储君,肯定会天下震动,甚至会动摇乾隆帝的统治。
所以“聪明力学,颇有人望”,并且属于是“乖孩子”而非“叛逆者”的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最终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乾隆帝秘密立为储君,并且因为活的长,没有死在乾隆帝前面,最后是顺利继位。
很是挑剔的乾隆帝选择嘉庆帝也是有些万般无奈的意思,并且因为之前属意的储君人选都是早早死去,所以在秘密立储以后的冬至南郊大祭时,乾隆帝竟然奇葩的祈祷道:
![]()
“曾以所定皇子之名,默祷上帝,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估,俾得有成,若其人弗克负荷,则速夺其算,毋误国家重大之任,予亦可另行选择。”
意思如果嘉庆帝不是当皇帝的材料,那上天赶紧把他收走吧,不要耽误了国家大事,自己也可以另行选择其他人当储君,由此可见乾隆帝的不满。
其实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还有一大选择那便是他的第三位嫡子永璂,甚至永璂更有优势,但是因为永璂的亲妈太争风吃醋,乾隆帝这个人也太小心眼,是“厌其母而废其子”,使得永璂躺着也中枪,最终无缘储位。
永璂之母为乾隆帝继后那拉氏,初为乾隆帝侧福晋,在乾隆帝发妻孝贤皇后死后,晋为皇贵妃,并且成为清朝首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之后被册封为皇后。
![]()
那拉氏成为皇后以后生下永璂,这是乾隆帝的第三位嫡子,乾隆帝为其取名也是大有深意,发妻孝贤皇后所长的嫡长子永琏,“琏”字为承宗器之意,嫡次子永琮,“琮”字取宗社之意,到了嫡三子永璂,“璂”字则是有着永固基业之意,这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待遇,可见乾隆帝对永璂是寄予厚望。
而且乾隆帝虽然批评过嫡长子继承制度,但他其实跟祖父康熙帝一样,还是特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的,所以先后想要立发妻所生的嫡长子和嫡次子为储君,甚至他立嘉庆帝,有个关键原因是嘉庆帝某种程度上也算他的嫡子,因为嘉庆帝之母魏佳氏在乾隆帝后期没有皇后的情况下,就是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因此嘉庆帝也可以被视为是乾隆帝的嫡子。
相比之下,母亲直接就是皇后的永璂,在前面两位嫡子早夭情况下,他可以说是实际上的嫡长子,这个身份加成还是很明显的。
更关键的是,永璂这个人的表现比之嘉庆帝也是不遑多让,他做事可谓是滴水不漏,乾隆帝是出了名的小心眼,也害怕儿子们再来一个九子夺嫡,所以不让儿子参与政务处理不说,对儿子还是百般苛刻,像擅自离开南书房和自取别号这种事情,乾隆帝都要大张旗鼓的批评,并不轻易放过。
![]()
甚至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发妻孝贤皇后的丧事期间,因为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表现的不是很伤心,乾隆帝直接大发雷霆的剥夺二人继承皇位的资格,说道他们绝无可能继承大统,并且严厉呵斥,最后吓得永璜在不到两年以后,便是忧惧而终,年仅23岁,可以说是被活活吓死。
皇三子永璋的承受能力尚可,不过肯定也是受到了不小影响,甚至可以说这也是他早逝的一个原因,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仅25岁。
面对这么一个小心眼的父亲,而且还是母亲之后被不废而废,地位一落千丈的处境下,永璂都没有被乾隆帝责斥过,可见他处事无懈可击,水平很高,让吹毛求疵的乾隆帝都找不到小过错来批评。
不过永璂做事再滴水不漏再无懈可击,他也抵不过乾隆帝的冷暴力,因为其母亲的原因,乾隆帝长期对永璂冷淡无比,对于年少的永璂打击还是不小的,长期处于那种环境中,也是成为他英年早逝的一个关键原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永璂因病去世,年仅25岁。
![]()
永璂去世以后,乾隆帝这个冷暴力大师依旧没有放过他,因为乾隆帝活的足够久,所以子嗣有不少没有活过他的,因此子嗣死后,一般如果是已成年,没有爵位,但是早逝者,都被追封王爵,诸如前文提及的被乾隆帝严厉呵斥的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这两个倒霉蛋。
甚至还有同时赐予谥号的,因为皇长子永璜是被吓死的,又是皇长子,所以乾隆帝很是愧疚,追封其为和硕定亲王,谥曰安。
但永璂死后,乾隆帝既没有追封王爵,也没有赐予谥号,可见乾隆帝对他母亲的恨意之深,以至于他这个嫡子死后也是恨意难消,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死后,亲政的嘉庆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因此是追封自己这位十二哥为多罗贝勒。
那么永璂之母犯了什么错呢?
![]()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说继后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期间失宠的原因是“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
意思是她私自剪发,犯了大忌讳,竟全然不考虑自己的丈夫,但是自己这个丈夫有仁心,还是考虑她这个妻子的,没有废了她,等到她死后,也只是以次一等的皇贵妃礼葬,没有降旨削去其位号,如此处事,已经很是仁至义尽了。
至于继后那拉氏为什么会那样丧失理智呢?
乾隆帝没有说,说明乾隆帝也是有一些责任的,当然皇后那拉氏没有实力反击还那样做,肯定问题最大。
![]()
不过原因也不是太难推测,因为后宫就那点事,不外乎是争风吃醋,当时正是嘉庆帝生母令妃受宠之时,在后宫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是贵妃,在没有皇贵妃的情况下,是仅次于皇后那拉氏,并且也是随同乾隆帝一起南巡,年老色衰的皇后那拉氏自然是深深的妒忌,应该私下多次向乾隆帝抱怨过,但乾隆帝不可能因为她的妒忌就远离宠妃的。
所以很可能在剪发的当天,皇后那拉氏又看见乾隆帝与令妃卿卿我我,再也压抑不住自己,一时情绪失控,以最愤怒也是最无能的剪发方式来报复乾隆帝,乾隆帝也没有惯着他,直接将她不废而废,不久以后,令妃由贵妃升为皇贵妃,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取代了皇后那拉氏。
当然也有可能是令妃被封皇贵妃,并不是乾隆帝将皇后那拉氏不废而废之后的决定,而是乾隆帝早有此意,并且在南巡途中给那拉氏说这件事,所以使得那拉氏破罐子破摔的剪发。
皇后那拉氏被不废而废以后一年,便是在郁郁之中死去,虽然死后是按照次一等的皇贵妃丧礼规格下葬,实则是远不及皇贵妃丧礼规格,各方面待遇都是被减杀,可以说是草草而葬。
![]()
而短短一年时间中,母亲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成为实际上的废后,再凄凉死去,更是凄惨的草草下葬,对于年仅14岁的永璂的打击也是很大,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关键原因之一。
平心而论,永璂的能力与嘉庆帝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在13岁时便开始面对如此之大的人生打击,14岁失去母亲,面对冷暴力大师乾隆帝,能活到成年,并且活到25岁,而且没有因为处于人生低谷而展现出抱怨之语,也没有情绪失控下犯下什么错误,反而是做事可圈可点,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可以了,换成嘉庆帝面对那样的人生低谷,都不一定比他做的好。
他的明显缺陷是不像父亲乾隆帝那样拥有长寿基因,因此虽然心理上的软性承受能力可以,但是身体的硬性承受能力差一些,所以是早逝。
如果他没有受到母亲皇后那拉氏的牵连,他身为实际上的嫡长子,又表现优异,乾隆帝大概率是选他继位而非嘉庆帝,而没有人生的巨大打击,不会长期郁郁不得志,不会被父亲乾隆帝冷暴力的话,有一个和谐阳光的生活环境,永璂也不至于死那么早,熬过乾隆帝应该没什么问题,届时他继位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作为。
![]()
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嘉庆帝虽然继位以后也很有作为,并且可以说是被严重低估,实在是乾隆帝留下的烂摊子太大,他没有做到中兴清朝,但也是拖延或者说减缓了清朝中衰的速度,也是一种不小的本事,不过再怎么说,嘉庆帝的缺点很明显,他的主要能力在于守成,而非是像雍正帝那般具有开创性的皇帝,这是他最大的缺点,如果在平世,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在中衰之世,他的能力很明显应对不了,最后只能是英明神武到一事无成。
如果永璂可以继位,以他的能力,最次也是嘉庆帝的水平,很可能会更进一步。
甚至他如此能隐忍,其实某些方面也像他同样善于隐忍的祖父雍正帝,也可能不只是更进一步,而是会比嘉庆帝优秀很多,如果他可以打下好的基础,那么后世面对乾隆帝死后41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挑战,即使是失败,可能也不会那么一塌糊涂,历史走向也有小概率被改变。
可惜的是历史上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性,一位本来十拿九稳可以被秘密立为储君的优秀嫡长子,却因为母亲的愚蠢之举,跌入了万丈深渊,无缘储位,使得嘉庆帝生母令妃躺赢,促成了英明神武到一事无成的嘉庆帝继位,使得历史的走向滑向另一个方向。
![]()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