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五千年,古董文物向来是历史的 “活化石”。如今盛世之下,收藏热兴起,鉴宝节目也应运而生 —— 央视《一槌定音》《寻宝》、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这些节目,既让不少稀世珍宝走进大众视野,也让藏友们有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可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鉴宝台上不仅有真宝贝,还藏着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骗局。就有这么一档鉴宝节目,来了位自称 “四川白塔寺尼姑” 的藏友,带着一尊迷你佛像登台,本以为是佛门清净之物,没想到最后却演变成一场荒诞的闹剧。
![]()
那天节目录制现场,这位 “尼姑” 一进场就自带话题。她穿着素色僧袍,神态看似平和,一开口就说自己带着寺里供奉二十多年的佛像来鉴定,还分享了一段路上的经历:“坐火车来的时候,服务员知道我是出家人,特意给我安排了素肴,一分钱都不收,我感动得哭了两个小时。” 这话一出,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都有些动容 —— 现在出家门槛不低,起码得本科学历,大家都觉得这位出家人心性纯粹,对她多了几分敬重。
![]()
她小心翼翼地从随身的布包里取出佛像,众人一看,这佛像确实小巧,也就两公分左右,造型看着挺别致。专家们接过佛像,一开始还挺认真,可越看越犯嘀咕:这佛像的样式太少见了,一时竟没人能断定是哪尊佛。主持人也忍不住问:“大师,这尊佛有什么说法吗?”“尼姑” 从容答道:“这是我一位道友托付给寺里的,说是有上百年历史,我们供奉了二十多年,想请专家看看真假和年代。”
![]()
专家们不敢怠慢,拿着放大镜反复端详,又对着灯光观察材质。没过多久,一位老专家发现了关键:佛像底座有一层白砂。“这白砂是民国之后才开始用于塑佛像的,古代塑佛不用这种材料,” 老专家放下放大镜,语气肯定,“这尊佛像的年代,顶多二十年,是件现代仿品。”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按说出家人 “不打诳语”,就算是仿品,坦诚承认也就罢了,可这位 “尼姑” 非但没半点惊讶,反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眼神里没了之前的平和,带着几分得意反问:“你们可知我是谁?”
这一下,大家都懵了。难道是专家看走眼了?还是这佛像另有隐情?毕竟古董学问深,就算是资深专家也有拿不准的时候。就在众人猜测纷纷时,另一位研究佛教文化的专家突然开口:“既然你是出家人,想必《金刚经》是必修的吧?能不能背一段开篇给我们听听?”
![]()
这话问完,刚才还胸有成竹的 “尼姑” 瞬间变了脸色,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一会儿说 “日常供奉为主,经书背得少”,一会儿又扯 “寺里功课有专门安排”,答非所问,破绽百出。
![]()
在场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但凡正经出家人,入门必学,就算不能通篇背诵,开篇几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总该烂熟于心。这位连《金刚经》都背不出来的 “尼姑”,分明是冒牌货!
眼看骗局被戳穿,“尼姑” 脸上挂不住了,再也没了之前的从容,慌忙收起佛像,快步离场,连主持人想追问几句都没来得及。
![]()
后来大家回头琢磨,这骗局其实漏洞不少。先不说她那 “哭了两个小时” 的经历太过夸张,单说正经寺庙里的供奉之物,哪会随便带到鉴宝节目上?她之所以冒充尼姑,无非是看中出家人在大众心中 “诚信、纯粹” 的形象,想借着这份信誉,把现代仿品当成百年古物蒙混过关,说不定还想卖出高价。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五百多年,早已融入中华文化,提倡众生平等、慈悲为怀,佛门本是清净之地,却被这种人拿来当行骗的筹码,实在让人不齿。鉴宝节目初衷是为了交流文物、传播文化,可总有一些人动歪心思,造假、冒充身份,妄图欺瞒大众。
![]()
好在那位专家够睿智,一句关于《金刚经》的提问,就戳穿了骗局。这也提醒我们,收藏也好,鉴宝也罢,不仅要看文物本身,更要擦亮双眼,警惕那些打着 “特殊身份”“离奇故事” 旗号的骗局。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无论是文物还是人心,最终都经不住时间和事实的检验。希望这样的闹剧少一点,让鉴宝节目回归本真,让真正的文化瑰宝被善待、被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