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仪征,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
国立贵州师范学校校徽
洪业
国师学生,
玉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的乡村事业。不图名,不图利,生活朴素,扎根于乡村,扎根于贵州民族地区,为教育事业艰苦奋斗,培养出众多的乡村教师和具有献身精神的优秀人才。对贵州而言是有卓越贡献的。对中国乡村教育而言是独树一帜的。黄质夫先生作为乡村教育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杨朝富
国师村寨教育实验区学生,
黔东南州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黄质夫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他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从沦陷区来到贵州边地榕江创办边疆师范学校。在办学中,他对边疆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创新,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在许多方面是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经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社会和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使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办学经验在贵州边地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发展。他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和为振兴中华艰苦办学精神,是令人敬佩的,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林云开
国师学生,
黔东南州榕江民族师范副校长
国师教育思想的基本核心,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明确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工、能农、能商、能教育、能生产、能适应艰苦环境,“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开拓者。为了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学校坚持了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提出“专业训练与生产劳动训练并重”的主张。倡导“树人树木,且耕且读”,边读书学习,边从事生产劳动,两者紧密结合,不可偏废。
韦贵谷
国师学生,环江县小学教师
1943年春,我考入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四年制简师部,受过黄质夫先生的教育,至今还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质夫曾对全校师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教育是神圣的事业,要终身从事教育,生活再苦、再累,也要安贫乐道,要以能教育天下英才为乐。当一名农村贫苦人民教师,要学有专长,当仁不让,以献身教育,造福边疆为己任”。我们远的不谈,仅以环江籍的校友来说,解放初期,有些校友由于工作需要,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后来组织号召专业归口,据初步统计,约占95%以上的校友仍转到教育战线上来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终身当一名小学教师。
杨再模
国师学生,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在榕江虽只有短短10年,但它对黔东南文化发展写下了喜人的篇章。她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给一部分家境贫寒的青年以就学的机会,又对黔东南、桂北、湘西一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国师为边疆少数民族兴办教育的精神,永存人间。
![]()
卢凤兰
国师学生,都匀市二小教师
1943年3月我们女生中队有两位同学梅素和潘懋禧,在缺衣少药的年代里因患结核病未能及时治疗去世了。黄质夫校长还为梅素写了碑文。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在国师几年的学习、劳动的学生生活,那黄金般的学生时代的一切,还历历在目!我衷心感谢黄质夫校长将学校迁来榕江,使我们有学习的机会,是国师母校把我培养成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50多年来,我坚守教育岗位,没有辜负母校和黄质夫先生的培养。现在我已退休了,回忆往事应该饮水思源,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育。
梁彬
国师学生,靖县一中高级教师
由于学校勤工俭学做出了成绩,加之厉行节约,所以在抗日战争那艰苦的岁月里,国师师生能自给自足,菜足饭饱,生活安定,实为奇迹。记得抗日将士在前线英勇杀敌,取得湘北大捷。当捷报传到学校时,黄校长提议,经全校师生通过,将一笔不小的伙食结余款寄往湘北前线,慰劳抗日功臣。
杨凤喈
国师学生,
绥宁县教研室高级教师
国师学校规模宏大,办学形式独具风格,不但占有大半个城池的校园、农场和几万亩的牧区,在校本部容纳有千余名师生(其中有师范部、简易师范部、边疆师范部、初中部和工读班),还在黎平设有初中部分校,还办有附属小学,实验小学,山寨小学,民众夜校。国师确实是奠黔南文化的基地,是培养合格师资的摇篮。不仅在湘、黔、桂三省产生影响和作出重大贡献,在全国师范教育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石德兴
国师学生,
曾参加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
后转业到贵阳铁路局工作
学校从创办开始,充满生机,朝气蓬勃。全校室内外卫生,一律由同学们分工打扫,整齐清洁。教室外面,是花圃。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静。1941年,师生自己动手,烧石灰、烧瓦(有技术工人指导)、抬木料、平地基,只花少量钱,买木材、雇木工,就盖起了一栋有8间教室的木瓦楼房。
学校经常举行书法、美术、作文、歌咏、国语演讲、各种棋类、球类比赛,以及同乐晚会和辩论会、学生家长座谈会等活动。
七律 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师生八百聚榕江,
不怕敌机天上狂。
织布纺纱机器转,
开荒种地铁锄忙。
收割粮菜厨房满,
竞赛文章四海扬。
更有千人合唱队,
歌声高唱打豺狼。
![]()
摘编自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文化办编纂的《乡村教育家黄质夫办学业绩》(2019年3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