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腾退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6月15日正式启动签约,标志着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腾退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为探索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示范。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该院落自康熙年间即为贝子允禟府,雍正年间改为和亲王弘昼府,清末在此地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楼群,东部作为海军部,西部作为陆军部。
1912年,袁世凯将总统府和国务院设在此处。1924年,段祺瑞将此处改为执政府。1926年,大门外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之后此处先后被作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等。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舍。目前,清陆军部旧址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使用,清海军部旧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使用。
![]()
该处文物主楼为西洋折中主义风格,灰砖清水墙面,二层砖木结构正中凸起一城堡形钟楼,四周围以外廊,主楼后有东西配楼和后楼,整体建筑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设计和营造施工的高超水平。
同时,作为晚清最高的军事指挥系统单位,该建筑群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文物价值,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据东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腾退项目签约期为15天。该项目腾退将为后续《首批计划》推动实施奠定坚实工作基础,起到良好示范效应。
未来,东城区将持续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以文化新生融入老城生活,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清康熙年间,此处为康熙帝第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府邸,称九贝子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将九贝子府赐予第五子爱新觉罗·弘昼,称和亲王府。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变更官署,原兵部、练兵处、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拆除和亲王府及承公府,原址建立陆军部署衙 。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陆军部署衙建设完成。
清宣统元年(1909年),陆军部署衙东侧新建陆军贵胄学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成立海军部,选择陆军部大楼东侧的陆军贵胄学堂为办公楼,两部共用一座大门。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将总统府设于陆军部大楼,称西院,国务院设于海军部大楼,称东院。
民国二年(1913年),中华民国总统府和国务院前往中南海,陆军部大楼被辟为民国陆军部办公楼,海军部大楼被辟为民国海军部办公楼。
民国八年(1919年),靳云鹏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被辟为总理府。
民国十三年(1924年),段祺瑞在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随后被辟为段祺瑞执政府。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发生政变,段祺瑞执政府被冯玉祥接管,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被辟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北平沦陷,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被占为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和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
1949年,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成立,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被选作校址。
1966年,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东部划归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保留使用中部和西部。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完成对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的文物建档工作。
2014年,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清陆军部署衙主楼修缮工程启动。
2019年,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清陆军部署衙主楼修缮完工。
2025年6月15日,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启动签约腾退,项目涉及居民140余户,腾退后,东城区将持续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利用,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